登录 / 注册
  • 【养育演讲】构建成长生态,唤醒生命自觉

    今天,我站在这里,手中捧着的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套“生命成长操作系统”。它诞生于40年教育田野的深耕,凝结了10000个家庭案例的智慧,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平凡生命绽放非凡光彩”的探索。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6-03
  • 重塑养育:构建生命成长的生态体系

    各位家长,此刻我们正站在家庭教育变革的临界点。当电子时钟显示21:44的瞬间,全国有超过800万家庭正在上演这样的场景:孩子伏案疾书,父母焦虑监督,祖辈沉默旁观——这正是传统“工厂化教育模式”的缩影。而《养育》理论揭示的真相令人震撼:“教育不是零件的装配,而是生态系统的培育。父母不是流水线质检员,而是森林护林员。”

    讲话报告 AI生成 2025-06-02
  • 【端午叙事】静心教书守初心,潜心育人向未来

    2009年的端午节,是我国首次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期的特殊时刻。当许多人沉浸在旅游休闲或家庭团聚中时,有一位教师却在假期里坚守着自己的“特殊战场”——他加班编辑教育视频、往返老家传递亲情、与同事探讨教学创新,用看似平凡的日常,书写着对教育的赤诚热爱。这段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当年在灵宝教育战线默默耕耘的“老杨”——也就是我。今天,我想以这段经历为切入点,和大家聊聊新时代教师的养成教育、职业定位,以及如何在“内卷”与“躺平”的夹缝中,找到属于教育者的从容与坚定。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31
  • 行知之路:让教育在泥土中绽放生命之光

    天,当我站在这里,凝视着台下这一双双对教育充满期待的眼睛,仿佛看到了十三年前灵宝三中行知班初创时的情景。从2012年那颗播撒在黄土地上的教育火种,到如今照亮中原大地的燎原星火,我们用六年行知路印证了一个真理:真正的教育不是雕琢盆景的艺术,而是让生命在泥土中自然生长的修行。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30
  • 大山里的星光:一位农家女的成长启示录

    站在灵宝的大山里,石淑芳望着远方说:“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山里人也有自己的世界。”今天,我想对大家说:每个生命都是一颗星星,即使在最黑暗的夜里,也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我们以石淑芳为镜,在教育的土地上种下“坚持”的种子,点亮“阅读”的灯火,守住“质朴”的根脉,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养成教育的终极意义。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29
  • 用爱与智慧浇灌成长之花

    请记住三个教育本质:环境不是背景板,而是生长的培养基;错误不是耻辱柱,而是进步的里程碑;教育不是单行道,而是共生的交响乐。这与《养育》理论的核心思想高度契合,教育是一个双向的、充满爱与智慧的过程。​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28
  • 惜时增效育桃李 深耕细作谱新篇​

    还记得 2002 年的教育现状吗?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作业负担重却效率低,教师疲惫、学生倦怠,教育质量遭遇瓶颈。阳店教育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让有限的时间迸发最大的教育能量?如何让师生从 "耗时低效" 的怪圈中突围?带着这样的追问,我们瞄准 "惜时增效" 这个核心命题,决心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重构课堂生态,探索一条轻负高效的育人之路。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27
  • 破茧成蝶:一位乡村校长的觉醒之路

    十年前的那个夏日,我在南阳市三职专的教室里遇见惠先钦校长。这位扎根乡村教育31年的中年教师,正陷入许多同行都经历的困境:“课时填不满知识焦虑,考核压不垮教育初心”。他所执掌的栗盘小学,如同中国数十万所乡村学校的缩影——师资有限、资源匮乏、文化视野封闭。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26
  • 雷锋精神在身边

    大家好!每年 3 月 5 日,我们都会想起那个用短暂生命书写永恒精神的雷锋。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良不分大小,奉献不分场合,真正的雷锋精神,就藏在生活中每一次温暖的相助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特殊的经历 —— 一次跨越千里的合作,让我在编辑纪录片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25
  • 以生命唤醒生命,以协同照亮未来

    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请大家想象一棵百年古树。它的年轮里,刻着阳光雨露的滋养,也藏着风霜雷电的考验。而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这样一棵正在生长的树?他们的根系需要家庭的土壤,枝干需要学校的修剪,而社会的风雨阳光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姿态。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24
  • 用养育之器,开启孩子成长新征程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套神奇的“养育之器”——养育成长课、养育成长册和养育成长树。它们就像三把金钥匙,能为我们打开孩子成长的宝藏之门,突破成长瓶颈,破解养育困惑。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21
  • 胸怀如海 行稳致远

    今天是乙巳蛇年四月十五的清晨,当朝阳掠过洛阳老城的青砖灰瓦,我站在这里,想起北宋司马光在《家范》中的教诲:"治家之道,贵在养正。"此刻,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通过做人、做事、生活的修炼,让生命之树常青。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18
  • 成长路上的四个 “度”:给孩子和家长的人生必修课

    大家上午好!今天站在这里,想和大家聊一聊人生中最重要的四个 “度”—— 做大度的人,做有深度的事,过适度的生活,才能让生命拥有温暖而持久的长度。这四个 “度”,既是送给孩子们的成长礼物,也是家长们育儿路上的指南针。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17
  • 灵宝高新,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大家好!五一期间,我回到家乡灵宝,无论是遇到城区认识或乡村熟悉的家长,一提到孩子现在就读或暑假后择校的事,都给我说过同一句话:"高新学校的小班管理和自主学习,让孩子在那上学,我很放心!" 这让我既感动又自豪。灵宝高新虽然是我主持养育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但没想到如此"口碑爆棚" 。那么,我就带大家,走进高新,看看这里的养成教育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闪闪发光。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16
  • 破茧共生: 深耕教育沃土,播种养成之花

    这一年,我用30余万字、300多幅影像记录教育实践;二十年后,当“内卷”与“躺平”成为时代症候,这些枫叶教育网中的泛黄文字竟像种子,在新时代的土壤里萌发新芽。今夜,我将以三个教育命题,与诸位共探养成教育的破局之道。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15
  • 破茧·共生·燎原

    当我看到台下这些熟悉的面孔——既有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也有鬓角染霜的老教育者——不禁想起2013年那个寒冬。那年今日,我在灵宝三中完成第100场讲学,从函谷关到伏牛山,从电子白板到经络养生,我们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温度。十二年后的今天,当"躺平"与"内卷"困扰教育界,让我们重回那场教育长征,探寻养成教育的突围密码。

    讲话报告 杨丰烈 2025-05-14
  • 用“三器”重塑未来家庭教育生态

    12岁的梁文峰拆坏冰箱后,父亲没有责骂,而是带他去废品站立下“三拆原则”;饺子连续三幅画作被退稿时,母亲指着满墙草稿说:“看,你已从透视都不会,到能创作故事板。”他们用成长证明:真正的教育不是纠正错误,而是把错误变成创造的种子。而今天,我们将用养育之器的“成长课、成长册、成长树”这三把钥匙,为每个家庭播种这样的种子。

    讲话报告 AI生成 2025-05-11
  • 银龄教师从育己到育世的跨界实践

    银龄教育者重构“养成教育”新生态是从育己到育世的跨界实践开始的,其核心价值在于:以退休教育者身份搭建跨地域教育创新网络,通过学术深耕、生态实践与智慧辐射三阶跃迁,探索银龄群体在教育改革中的独特价值路径。

    讲话报告 AI生成 2025-05-10
  • 以道为引,共育未来

    养育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成为有担当、有智慧、有情怀的人。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惑和挑战,孩子成长的瓶颈也让我们感到焦虑和无助。而我创作《养育》这本书,就是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遵循养育之道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大家突破这些困境。

    讲话报告 AI生成 2025-05-06
  • 【养育演讲】用“三器”重塑未来家庭教育生态

    成长课:如《生命解码者》课程,让学生像梁文峰解剖冰箱般探索生命机理,北京试点校学生目标清晰度提升53%; 成长树:通过AI解析三年绘画作品生成的“创造力年轮”,让杭州女孩王雨彤发现“我的色彩基因藏在奶奶的刺绣里”。

    讲话报告 AI生成 202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