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匠精神,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工匠精神,弘扬传统文化
亲爱的家长们、可爱的孩子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种特别的文化——“脚饰”文化,这里面藏着满满的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针一线,窥见工匠精神
我给大家讲个我自己的故事。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民办教师,娶了一位标致的农村姑娘。在我们家乡,成年女子结婚时,要纳出很多鞋垫作为嫁妆,数量越多、花色越好,就越能展现女方家的大方阔绰,也更能显示姑娘的能干。我很幸运,妻子给我回了三十多双好看的鞋垫。
结婚后的二十多年里,妻子一直没停下手中的针线活。虽然现在手工布鞋只是偶尔下地劳动时穿穿,但她千针万线缝制的鞋垫,我用了二十多年。一开始,我只觉得这是妻子必备的嫁妆,是男人享用的针织物品。后来,孩子一岁时,我看到猪娃鞋、猫娃鞋,又想起母亲结婚前给我缝制的袜底,才渐渐意识到,这是我们这一带乡村妇女手工缝制的工艺品、艺术品。
就说这纳鞋垫吧,可真是个细致活。一双鞋垫,妻子要采用纯棉布等优质原料,经过做模子、打面浆、粘布、拟模、贴面、镶边和绣花等程序,大约需八、九天时间才能纳成。特别是绣花,最费功夫,也最费神。
我给大家描述一下鞋垫的针法,那可讲究了。鞋垫的正面小方格中全是交叉的“十”字针法,按照图案配以不同颜色的丝线,背面则是整整齐齐的“井”字针法。不光从正面可以看出花样,从背面也同样能看出来,每一针都扎对位置。一只鞋垫上面的小方格就有几千个,每一个小方格纳四针,用千针万线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家长们,孩子们,这一针一线里,藏着的就是工匠精神。它代表着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就像妻子做鞋垫,每一个步骤都认真对待,每一针都饱含着用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这种工匠精神。学习时,专注于每一个知识点,认真钻研;工作中,对待每一项任务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
鞋垫传情,感受传统文化
在农村,手工鞋垫可不只是简单的物品,它是喜悦吉祥之物。男方相亲,如果女方送给他一双鞋垫,说明女方答应这门亲事。女孩出嫁,自己必先纳几十双鞋垫作为嫁妆。家乡的妇女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之余,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不辞辛苦,不怕烦琐,把对亲人的爱、对老人的祝福、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对亲朋好友的祝愿及对一切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一针一线地纳入了这鞋垫之中,并伴随着亲人们走向四方。真是针针含心血,线线传真情啊。
在城市,手工鞋垫成了保健养脚的商品。它以穿着舒适、吸汗爽脚、图案生动逼真的特色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从现代医学保健角度来看,手工鞋垫上凸起的丝线对脚底有很好的按摩作用,走起路来十分舒服,还具有防臭、吸汗之功用,不仅实用价值很高,而且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不失为旅游和馈赠的佳品。
鞋垫的图样、花色繁多,最为常见的是仿织锦而来的西兰卡普样式,另外还有龙凤呈祥人物类、山水花鸟类、动物类、字符类等。图案栩栩如生,色彩鲜明,自然古朴,美观大方,吉祥喜气。风格各异,既有传统韵味,又具有现代风格。这些图案和花色,其实都承载着我们的传统文化。龙凤呈祥代表着吉祥如意,山水花鸟展现着大自然的美好,它们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符号。
家长们,我们要把这种传统文化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多么的有魅力。孩子们,你们要珍惜这些传统文化,把它们传承下去。
守护传承,共筑文化未来
然而,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新奇物品越来越多,乡村祖辈留下来的手工活会做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已经很少有男人能够体会到穿一双绣花鞋垫那种类似脚踏芳草,乘着春风回家的感觉了。
我曾经有一个梦想,就是建立一个“中国西部乡村手工脚饰文化总汇”,将这些民间的手工工艺品收集起来统一外销。八年后的今天,这个梦想就要实现了。一位旅居国外的黄女士看中了我们的“脚饰”文化,她要在国外参加展销会,要在国内建立脚饰文化的劳务市场和产品基地,按照她提供的样品图案和质量进行加工出口外销。这样一来,农村的留守妇女经过简单专业培训后,不出家门就可以把手中的技巧升值为文化产品,创收致富了。
家长们、孩子们,我们要一起守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家长们,你们要鼓励孩子们去了解、学习这些传统文化,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孩子们,你们要积极主动地去传承这些文化,把它们发扬光大。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工匠精神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熠熠生辉,传统文化会在我们的传承中源远流长。让我们一起用行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源于枫叶教育网 201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