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青 石 路

    我缓缓拂过旧时泛黄照片上那些年轻的面容,苗苗姐与我并肩而立,定格于青春深处。南阳市第一师范学校初遇时,她已是高年级的学姐,眼神如春日般温润,带着一份自然的亲切。我那时初离乡村,正被陌生校园里的繁复规则所拘束,笨拙地不知所措。苗苗姐却仿佛早已知晓我心中的困惑,时时细心提醒:“先钦,作业写好了没有?”“先钦,明天该交学习总结了。”她温言细语,像一阵和风,轻轻吹散了我初来乍到时的孤单,也吹开了我心头一片安然的天地。

  • 卢氏文苑 | 赵兴旺:卢氏连翘花的传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给初建的八宝山铁厂做代理会计。当时,厂里有一工友是徐家湾人,在干活的过程中,听到他向工友们讲述了徐家湾有一个“程百万”庙的故事。

  • 詹大年/在戈壁里,和好玩的人一起散步(2025走戈壁第10篇)

    各位朋友,我是詹大年,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我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已经连续走了4次戈壁的人——“教育人戈壁行走徒步活动”的发起人之一。 去年走完第三次的时候,我就说我要连续走10次。 刚刚主持人赵秀娟老师说她也要去走10次。她现在比我少两次,我就告诉她:你连续走10次,我大不了连续走12次,我陪你走10次!我已经陪她走了两次了。

  • 乡土深处的光——一场细雨中的教育盛宴

    细雨如丝,浸润着伏牛山下的社旗县兴隆镇塔前村。秦远晴老师的老宅院门敞开,读书廊檐下红幅高悬:“教育家进乡村,助力乡村教育”。墨色淋漓的字迹被雨洗得愈发精神,像一声温暖的召唤穿透薄雾。院中桂花树静立,微雨里浮动着草木与中药的幽香——这是秦主任的学生斥资三万元培育的百草园,每一株草木都悬挂着药性与故事的卡片,默默诉说着知识扎根于泥土的古老智慧。

  • 雪路·心灯·长情

    他比我年长三岁,满面笑容如寒日初阳:“先钦老弟,天冷成这样,带着妹妹,家里吃口热乎饭去!”再三推辞终抵不过那双手的温暖力道与话语里的不容置疑。那风雪中伸来的手,是刺骨严寒里骤然亮起的灯,无声却滚烫。

  • 又想起当年盖房子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灵宝市川囗镇三圣村,是一个有岭有凹有河的小乡村。家乡的这方水土,养育了祖祖辈辈,我是从小喝着家乡的水吃着家乡的粮长大的。

    记叙状物 王自民 2025-08-12
  • 我人生的第一杯奶茶—— 教育之路上的哲思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携一缕秋日的霞光,品一口甜润的茶香2025年的晚秋如一幅静美的画卷晒出我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说真的,直到今日接过属于我的那一杯时,我仍未完全厘清这一流行语的确切含义,但我笃定,那一定承载着美好的心意。今天,我便想分享这杯奶茶背后的教育故事。

    记叙状物 蒋庆军 2025-08-10
  • 【孩子习作】孙浩宇——走进文化广场

    太阳爸爸带我走进文化广场时,风正推着树叶沙沙响。远远望去,塑胶跑道上有人迈着大步跑,晨光里的影子忽长忽短;草坪边几位爷爷奶奶慢悠悠地打太极,抬手时像托着片云;不远处的空地上,音乐声里好多人跟着节奏晃胳膊,红的绿的裙摆转成了花——真是热闹得像开联欢会。

    记叙状物 孙浩宇 2025-08-10
  • 詹大年/走戈壁,或许是为了一场偶遇(2025走戈壁第9篇)

    2025这次走戈壁,我是第四次徒步穿越108公里戈壁无人区了。同一条路线,同一种模式,同一路风沙......我已经连续走了四次,并且承诺最少连续走10次。妻取笑我:"我看你不应该是迷恋戈壁......而是为了一种偶遇吧?"

    记叙状物 詹大年 2025-08-09
  • 【月亮日记】小皮皮

    女儿家的皮皮,是只布偶猫。按理说,布偶猫该是优雅的代名词,浑身裹着云朵般的长毛,眼神温柔得像浸在水里的蓝水晶,走起来轻手轻脚,活脱脱一位“仙女”。可皮皮偏不,它像个偷穿了仙女裙的小野猴,浑身的优雅都藏不住骨子里的调皮。

    记叙状物 李金霞 2025-08-08
  • 胶片里的星河——一个乡村校长的童年光影录

    每当傍晚的霞光染红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李店镇青台西边的天际线,李店镇栗盘小学校园里孩子们的喧闹声渐渐平息,一种深沉的宁静便弥漫开来。这宁静里,常会悄然浮起一些旧时的声响——是胶片的“沙沙”转动,是露天幕布在晚风里轻微的鼓荡,是伙伴们赤脚奔跑在田埂上急促又欢快的喘息,是全村老少爷们挤在一起发出的、随着剧情起伏的惊叹与哄笑……这些声音,像露珠一样凝结在我心尖最柔软的地方,那是三十多年前,我的整个童年。

  • 破晓书声未歇时——《六五文集》束脩师资培训班百日共学记

    凌晨四时三刻,伏牛山坳的虫鸣在薄雾中低吟渐歇。我轻推开栗盘小学宿舍的木窗,清冽的晨风裹着泥土与草木的芬芳涌入。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柔光,刹那间,仿佛九省星河同时苏醒:吉林松原的王艳茹老师已在书案前沐手静坐,广西柳州的杨小玲正借着台灯微光为怀中幼儿掖好被角,河南驻马店的徐明芳案头那本批注密密麻麻的《读经原理》正泛着温润的光泽……一方无形的云端课堂,正悄然将大江南北的点点星火,汇聚成一条不灭的文化心河,流淌在每一个破晓之前。

  • 【教育故事】月亮妈妈笔下的孩童(3万字26个不同的模样)

    这才猛地记起,这些都是十多年前写给孩子们的文字。心口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下,赶紧去翻那几台旧电脑。鼠标在文件夹里兜兜转转,屏幕上的光标闪了又闪,找了好半天才在一个叫“星星盒子”的文件夹里,瞅见了那些原文档。

    记叙状物 李金霞 2025-08-07
  • 永 远 的 灯——怀念张青旺校长

    在豫南大地绵延的乡间小路上,在社旗县晋庄镇、大冯营镇与李店镇交界的僻静角落,总有一盏灯在记忆里固执地亮着——那是张青旺校长身上折射出的光,穿越了整整十三载并肩而行的岁月,至今仍温暖着我这位扎根乡村教育三十一年的老校长的心房。

  • 詹大年/戈壁里,男女“混帐”那点事(2025年走戈壁第8篇)

    2022年我第一次报名穿越戈壁无人区时,听说“男女混帐”,我是犹豫了一下的——四天三夜走戈壁,天那么热,汗那么臭,还不能洗澡,又是男女住在同一个帐篷,那该是多么的难受而且难堪啊!不过,我又想,我一个老男人,美女们不怕,我怕啥?美女们不难堪,我为啥要主动难堪?

    记叙状物 詹大年 2025-08-06
  • 詹大年/ 徒步穿越戈壁,我是那个“不听话”的老小孩(2025走戈壁第7篇)

    7月底,我参加“教戈3”,与200多位教育同仁徒步穿越108公里戈壁无人区。这一次,我是第四次徒步穿越戈壁。这一次全程走完戈壁的,我是年龄最大的,但我也是戈壁里那个最不听话的“老小孩”。我不想赶路,不想写笔记,不想谈感恩,不想听报告,不想参加沙龙......根本不想成长,我只想拍日落、看星星,就只想随便玩。

  • 詹大年/穿越戈壁,大人和小孩,到底是谁教育了谁(2025走戈壁第6篇)

    这一次走戈壁,有65个孩子是被父母带着来的,年龄最小的才8岁。很多父母是带着“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心态,让孩子吃吃苦,感悟感悟人生的不易来戈壁的。在我们A4队,就有三个家庭带着孩子:王丹凤带着儿子张枨涨,汪颜带着女儿李卓颜,吴美秀带着儿子徐庚洋。他们的初心都是带着孩子走戈壁,让孩子在吃苦中受教育的。

  • 《清照文苑》060期||邢介进:清照文苑的一道独特风景

    伴随着《清照文苑》060期||甘肃作家师正伟:《今天的中国》的刊发,在《清照文苑》这个充满诗意与墨香的小世界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60位文友恰似60朵盛开的鲜花,而已经刊发的60篇文章,便是他们绽放的绚丽色彩。

    记叙状物 邢介进 2025-08-01
  • 【八一故事】灵宝汉山——“老兵情”

    汉山的门带着苍劲的古意。青灰色的柱子像两位拄着拐杖的老者,守着满山的故事。门楣上“汉山”二字被岁月磨得温润,夕阳斜斜打在上面,鎏金似的光顺着笔画流淌,把门前的石板路染成了铜色。

    记叙状物 李金霞 2025-08-01
  • 詹大年/李东和小杜,戈壁里一左一右的金童玉女(2025走戈壁第5篇)

    2025年7月24至27日,我第四次走戈壁,我的左右随时都有一对金童玉女随行。男神叫李东,28岁,一米九左右的个子,鄂尔多斯的教师。女神叫杜倚梅,26岁,一米七左右的个子,洛阳的教师。

    记叙状物 詹大年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