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石 路

青 石 路
我缓缓拂过旧时泛黄照片上那些年轻的面容,苗苗姐与我并肩而立,定格于青春深处。南阳市第一师范学校初遇时,她已是高年级的学姐,眼神如春日般温润,带着一份自然的亲切。我那时初离乡村,正被陌生校园里的繁复规则所拘束,笨拙地不知所措。苗苗姐却仿佛早已知晓我心中的困惑,时时细心提醒:“先钦,作业写好了没有?”“先钦,明天该交学习总结了。”她温言细语,像一阵和风,轻轻吹散了我初来乍到时的孤单,也吹开了我心头一片安然的天地。
记忆深处,最难忘的便是课后与张明、张磊、程枫、张付全、杨付全、王英、谢运丽、陈红玉、王靖、秦秋、王余前、赵薇、王世瑞、段会岩、陈程、闫淼、汤巧云、刘娟、李娟、胡国慧、丁文斐、王宇、毕升奎、高景春、刘运东、温志环、杨帅、吴松等兄弟姐妹们结伴同游的时光。我们常沿着白河岸畔漫步,或徜徉于南阳市七一游园的小径,苗苗姐总如长姐般伴我左右。她话语不多,却字字句句都流淌着关切,如细雨无声,浸润着我年少时懵懂的心田。她告诉我:“先钦,人不能只盯着脚尖看路,要懂得抬头望远。”——那朴素话语如河面粼光,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也悄然在我心底铺下了第一块关于情谊的基石。
三年时光倏忽而过,离别之际,我心中满是不舍。苗苗姐却微笑着,用坚定的语气嘱咐我:“先钦,往后不管去哪里扎根,都莫忘了你从咱李店镇栗盘村带出来的那份心气儿。”她赠予我的笔记本扉页上,字迹清秀如溪流:“情义如长河,莫失莫忘。”我珍重收下,像捧住一颗沉甸甸的种子,郑重地将其收进简单的行囊里,带着它,也带着她的祝福,踏入了人生下一段旅程。
师范毕业后的日子仿佛被风卷起的尘沙,纷纷扬扬,各自忙碌,我与苗苗姐虽在一个小小的赊店古镇竟渐渐失去了联系。直到多年后一次偶然,在社旗县教育局西侧老县二初中门口那条熟悉的路上,我们猝然重逢。岁月并未磨蚀她眼中的温暖,反倒沉淀下更深厚的关切。她目光灼灼,直直看着我:“先钦,今儿说什么也得去家里吃顿饭!带上媳妇儿一块儿。”她语气中的坚决不容推拒,我只好与妻子李凌云一同前往。那顿家常便饭虽简单,却在味蕾上重新唤醒了我记忆里熟悉的气息——岁月长河里迷失的小舟,竟在久别的码头重新系缆停泊。我们重新交换了联系方式,从那时起,一条坚韧的丝线,便再次紧紧系住了两颗失散的心。
此后岁月里,南阳市第一师范同学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三十周年的盛大聚会,成了我们约定重聚的驿站。我们两人每次都必定到场。每次聚会前,我们还会一起去看望当年的班主任张举平和陈凤彩老师,还任课教师冯金顺老师,这份坚持从未中断。苗苗姐的爱人祁士宇大哥,现为社旗县第一完全学校的领导,也渐渐与我熟识起来。奇妙的是,祁哥竟与我在青台工作的社旗县李店镇李营学校共事三十余载的老校长李金聚校长哥是老同学。而李金聚校长的内弟胡述宝,又是我初中时的同窗——命运如一张无形的网,看似各安其位,却原来彼此早已牵连。只是各自奔波于生活轨道,虽知彼此方位,却鲜少真正交集。直到祁哥家中有位长者离世,我与金聚赶去吊唁,才与祁士宇哥真正熟络起来。他握手有力,语气沉稳,虽然身处县城学校领导岗位,却全无丝毫矜持疏离之感。士宇哥拍了拍我的肩:“先钦,金聚是我老同学,论起来咱也是自家人了。”——一句“自家人”,如炭火投入深冬,瞬间融化了无形的隔阂。
祁士宇哥的真诚,如厚土般无言却可靠。当我儿子成婚、小孙女满月这样的人生大事来临之际,他们夫妇二人从未缺席。宴席上,苗苗姐更是主动热情照顾着从外县远道而来的老同学们。目睹她忙碌穿梭于席间,鬓角已染霜华却仍笑意盈盈招呼着每一位同窗,我心中感激如春潮奔涌,暖意盈怀,竟一时语塞。士宇哥则在一旁含笑看着,不时低声提醒苗苗姐注意休息。他们夫妇身影交织,无声胜有声地告诉我:无论身处繁华县城,还是扎根僻壤乡野,人情的温度,原本就不该有城乡高下之分。
三十四年光阴,若以脚步丈量,足以踏平千山万水。而苗苗姐与我之间,始终维系着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谊——未曾被浮华淹没,亦未被世故沾染。我们平日各自忙碌于生活与乡村教育,联系不多,却如河底磐石,沉默而安稳。有一次,苗苗姐在电话中,声音里带着一种澄澈的宁静:“先钦啊,你看这日子,咱们不常叨扰,可心里踏实着呢。情谊这东西,不在远近,在真,在久。”——那朴素话语如清泉洗耳,令我只觉心里一片澄明,如同秋日原野般开阔宁静。
如今,这条情谊之路已延伸到了下一代。孩子们彼此相识,小孙女也认得那两位慈祥的“姑奶奶”、“姑爷爷”。一次聚会,苗苗姐抱着我的小孙女,孩子小手好奇地抚摸着她鬓边的白发。苗苗姐转头,笑着对祁哥说:“士宇你看,这缘分多奇妙,转眼间咱们都抱上小娃娃了。” 祁哥温厚地笑着点头。我心头一震,刹那间仿佛看见时光长河从我们身边奔流而过,而岸边青石依旧,血脉悄然续写着新的年轮,无声诉说着传承的深意。
扎根乡村教育三十一载,我深谙乡土间情义之根深叶茂,也深知坚守清贫的不易。苗苗姐与士宇哥的存在,如岁月深处不灭的灯火,时刻映照着我脚下的路。师范毕业时她赠予我的笔记本,扉页那句“情义如长河,莫失莫忘”,在漫长岁月里已沉淀为心碑——它时刻提醒我,无论面对的是乡村校舍前蜿蜒的泥泞小路,还是人生中更为崎岖的转折,皆因这情义之光的照耀而不再荒凉。
某日课后,窗外晚霞漫天,我正批改着作业。一个年轻教师好奇地指着我桌角那张泛黄的师范合影问:“惠校长,这位是……?” 我拿起相框,指尖轻轻拂过苗苗姐年轻的脸庞,窗外晚霞正将远山染成温暖的橙红色,如同岁月深处未曾熄灭的火种。
“哦,这是苗苗姐。” 我微笑着,目光仿佛穿过相框,望向那条由青春延伸至暮年的漫漫长路,“这是……俺走了一辈子的青石路啊。”
情义这条路,一旦启程便不疑方向;它由青石铺就,风雨愈急愈显其坚贞纹理。时光终究会带走容颜,但带不走那石缝间渗出的暖意——它无声承托着所有奔赴的重量,向着人心深处延伸,最终在岁月里化成了最朴素的真理:人间烟火中长存的情义,便是生命得以安稳扎根最深厚的土壤。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2025年8月16日星期六
于社旗县华府中央新城33号楼1栋103室家中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