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一场秋雨一场暖,一次学习一生情

    2025年9月26日的清晨,天空飘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为广袤的豫南大地平添了几分清凉与静谧。这雨,没有阻挡前行者的脚步,反而像一场庄严的洗礼,涤荡着我们奔赴知识殿堂的尘心。从我们社旗县李店镇的乡间小路出发,汇入通往南阳的主干道,我看到,一辆辆载满教育者的车辆,正从全市十八个县市区星驰而来。车窗上的雨刮器规律地摆动,如同我们急切而整齐的心跳——那是对专业成长的渴望,是对教育智慧的求索。

  • 【惠先钦】笔墨为桥,共绘乡情

    清晨六点,我像往常一样推开家门。小区院内里静悄悄的,只有几只麻雀在湿漉漉的水泥地上跳跃。昨夜一场微雨,让十月的空气格外清新,混合着泥土与丹桂的香气。但今天,我闻到的,还有一种特别的气息——那是从书房里飘出的,淡淡的墨香。

  • 清秋拾韵,人间温情满径

    清秋送爽,喜迎双节。这是一个风清月明的季节,连桂香都在绽放着秋韵之采。这个假期,我虽无暇领略山河之美,却真切地经历了人间温情——八天的十一假期,我为老师们评职晋级整理材料,从中学到小学,从集中到分散,直至大体落幕。十月五日(农历8月14日)晚,总算大体“签约”落地。然连续三天的集中工作后,回到家中,腰椎疼痛难忍,只好贴上膏药缓解。十月六日(农历8月15日),总算与秋有个婉约,尽情的去享受那落叶之美中的月圆之夜。十月七日(农历8月16日)乘秋之润美,再次返回学校,忙碌了一天。当驱车返回市区时,已是灯火阑珊。打开车窗,一丝秋凉扑面而来,同时一片秋叶从车窗划过,为这个难忘的中秋记下了幸福的瞬间。

    记叙状物 蒋庆军 2025-10-12
  • 它,不通道理通人性

    老辈人还说“猫记千,狗记万,老母猪记那八里半”,狗的记性是真牢。它能把跟你的关系记好久,不过想改善也不难——没事多丢给它几块骨头,喂上几次,它就慢慢放下戒备,再见到你,尾巴又会摇起来。

  • 詹大年/剑桥大学印象(访英日记之五)

    1209年,牛津大学一些教师为了躲避斗殴而逃到剑桥,在这里办学。便有了剑桥大学。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一样,也是学院制。31所学院,分布在剑河两岸。剑桥指剑河上的桥。剑河就是康河。康河不大,水面20来米,水很清,水面平。或许,就是康河,滋养了剑桥大学。剑桥大学有125位诺贝尔奖得主。著名校友有牛顿、达尔文、霍金、图灵、凯恩斯等。

    记叙状物 詹大年 2025-10-07
  • 詹大年/“徐志摩是个渣男!”……剑桥的“渣男”还有好多(访英日记之四)

    “剑桥”指剑河上的桥。“剑河”就是“康河”,“康桥”就是康河上的桥。只是译法不同而已。 或许是因为《再别康桥》的缘故,我们来到剑桥第一时间就是去康河上划船。导游说,给我们撑镐的都是剑桥的学霸,并且坐船不用穿救生衣。给我们撑镐的不但是个学霸,还是一个非常开朗也非常漂亮的金发姑娘。天气特别特别好。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榆荫,长篙……都有了。 我们在康河上放歌——

    记叙状物 詹大年 2025-10-06
  • 詹大年/丘吉尔庄园随拍随记与随想(访英日记之三)

    位于英国牛津的布莱尼姆宫(又名丘吉尔庄园)为英国唯一非宗教非王室却被称为宫殿的建筑。1704年,约翰·丘吉尔打败了路易十四的军队,取得了布莱尼姆战役的胜利。为了嘉奖他的功勋,国王封他为马尔伯勒公爵,并将这座府邸赐给了他。庄园1705年开始修建。在修建过程中,因资金短缺而停建,后来约翰家族自行筹款而完成。

    记叙状物 詹大年 2025-10-05
  • 詹大年 /牛津大学印象(访英日记之二)

    牛津城位于泰晤士河与查威尔河的交汇处。在河流交汇处,由于水流和泥沙的沉积,常常会形成水浅、河床坚硬的区域,这就是所谓的“浅滩”或“渡口”。在桥梁稀少的古代,这样的天然浅滩是极其重要的交通要道。无论是人、牲畜还是货物,都可以从这里相对安全地涉水过河。

    记叙状物 詹大年 2025-10-04
  • 瓦岗三宝:红薯、南瓜、夏菇草

    在豫南大地的怀抱中,确山县瓦岗镇宛如一颗温润的明珠,静静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这里地处浅山区,山清水秀,土壤肥沃,孕育出了令人称道的“瓦岗三宝”——红薯、南瓜、夏菇草,它们各自带着大自然的深情厚意,成为瓦岗镇的独特名片。

  • 詹大年/到英国其实很方便的(访英日记之一)

    我是第一次去英国。这一次是跟随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的访问英国代表团到英国去的。我主要是想去考察向往已久的夏山学校。

    记叙状物 詹大年 2025-10-03
  • 詹大年/请继续支持李志祥,帮他认养芒果树

    今天写这篇文章,首先是要感谢相信我的人,感谢帮助李志祥的人。2023年1月12日,离2023年春节还有20天。李志祥办的学校里还有30多个不能回家的孩子,这些孩子是李志祥一直带在身边的孤残儿童。李志祥实在是没有钱过年了!我和他出了个主意:请网友们把他老家的芒果树全都认养了——其实,就是先出钱把明年的芒果买下来。

    记叙状物 詹大年 2025-09-25
  • 《作家文苑》刊发||邢介进:扁担上的岁月

    近日,广西一女孩高考后挑着行李回家的视频火了。主要还是女孩用的扁担,瞬间勾起对母亲用过的那根扁担的回忆。两根看似普通的扁担,一头挑着生活,一头挑着疼爱,在时光里划出相似的轨迹。

    记叙状物 邢介进 2025-09-24
  • 【孩子作品】军训,军训

    张梓涵,笔名“小柠檬”,现就读于灵宝市三中,与文学社相伴已近一年时光。她是社团里公认的“双优少年”,既能凭口才惊艳众人,又能以文笔打动人心。在交流中,她的口才尤为出众,回答问题总能精准切中核心,表达时语言如流水般流畅自然,条理清晰又不失生动,被大家亲切称为“口才达人”。而在文字创作领域,她同样实力亮眼:不仅写下多篇文章获评“优秀作品”,还时常即兴创作几句诗歌,字句间满是对文字的热爱与细腻巧思。这份出色,源于她对文字的赤诚与对阅读的坚持。在文学社的日子里,她以书为友、以笔为媒,不断在文字世界里汲取养分、打磨才华,正一步步朝着更优秀的自己稳步前行。

    记叙状物 张梓涵 2025-09-24
  • 【孩子作品】游玩“日月山景区”

    毋迪,现就读于大王一中七年级。因父亲工作契机,与这所学校相遇,并在这里开启了充实的初中学习生活。在班级里,他是公认的优秀学生,不仅有着极其出色的学习习惯,课堂专注、作业工整,更以踏实谦逊的态度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毋迪是十足的“棋类迷”。无论是需要步步为营的象棋,还是考验全局思维的围棋,他都能沉浸其中,探索策略与布局的乐趣。更难得的是,他总愿意主动分享棋艺,耐心为文学社孩子讲解棋路技巧,在对弈与交流中传递热爱。虽加入文学社仅数月,却凭借扎实的文学基本功迅速脱颖而出。他的文字逻辑清晰、表达流畅,字里行间透着超出同龄人的细腻与思考,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作家”。这位品学兼优的少年,正以对知识的热忱、对文学的热爱,在成长路上稳步前行,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记叙状物 毋迪 2025-09-23
  • 哲学大家冯友兰遗迹探访记

    早就对冯友兰先生及其哲学著作心向往之,前两年特意在网上买下他的《中国哲学简史》细读。今年4月,借着2025年第30届世界读书日的契机,我参加了南阳市冯友兰研究会等单位举办的“品读冯学·共享书香”交流活动,听了新任南阳冯友兰哲学研会会长王景文等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后,对先生的认知又深了一层。9月13日,终于得空与好友驱车前往唐河县祁仪镇,实地探访先生的遗迹,追寻这位哲学大师的人生印记。

  • 丹心馨乡野 热泪送贤良——追思杨洁祥书记

    此刻,坐在办公桌前,指尖仍残留着追悼会现场的寒凉,眼眶却依旧滚烫。今日在川口村那条熟悉的310国道上,送杨洁祥书记最后一程的画面,像一帧帧浸了泪的电影片段,在脑海里反复回放……

    记叙状物 李金霞 2025-09-17
  • 桂香兰韵:记一位乡村幼教园丁的温情岁月

    在这个洋溢着感恩的教师节,我想起了我的好大嫂陈桂兰老师的点滴故事。中原大地的晨曦中,一位笑容温婉的幼教老师正牵着孩子们的手,在开满桂花的院子里唱着童谣。这歌声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依然清澈如初。

  • 四太姥爷的红色往事

    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日子,我想讲述我的四太姥爷段世智的红色往事。这位生于1917年正月十三的灵宝县尹庄村的铁汉子,如同一株扎根黄土的白杨,在风雨飘摇的岁月里挺过了57载春秋。1937年他投身革命,从中原解放军的营长到朱阳老区的区长,从灵宝司法科的科长到阌乡县的副县长再到洛阳水利学校的副校长。

    记叙状物 席娥 2025-09-05
  • 新学期之夜,与梦想同行——栗盘小学开学首日纪实

    晨曦微露,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栗盘小学的操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36双清澈眼眸的注视下冉冉升起。我站在队伍最前方,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心中涌动着三十一年来从未褪色的教育情怀。新学期的第一天,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序幕。

  • 历史文化探秘游

    高温退去,天气逐渐凉快了点,吃完早饭,感觉有点无所事事,和老伴一商量,立刻达成共识,直奔早就想去的巩义石窟寺,还有就是后来才知道的唐玄奘的出生地,洛阳偃师区府店镇滑城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