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兰韵:记一位乡村幼教园丁的温情岁月

桂香兰韵:记一位乡村幼教园丁的温情岁月
——致敬我的好大嫂陈桂兰老师
在这个洋溢着感恩的教师节,我想起了我的好大嫂陈桂兰老师的点滴故事。中原大地的晨曦中,一位笑容温婉的幼教老师正牵着孩子们的手,在开满桂花的院子里唱着童谣。这歌声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依然清澈如初。
一、师者初心:从农家小院到乡镇幼儿园的幼教之路
陈桂兰老师的故事,是一部用爱心书写的乡村幼教发展史。早在几十年前,当早期教育在乡村还是新鲜事物时,她就在自家小院里办起了幼儿园。那些粗糙的手工教具、斑驳的小黑板、院子里的老槐树,都成了最生动的课堂。
她不仅是我爱人凌云老师的启蒙恩师,更用实践证明了“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真谛。后来她将幼儿园办到大冯营镇,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到早期教育的阳光。最令人感动的是,在她的影响下,我和爱人也投身幼教事业,这种师道传承,恰似她手把手教孩子们写的第一个字——笔划间都是爱与责任的延续。
二、家庭基石:半个世纪风雨同舟的温暖力量
作为杨玉增先生的妻子,陈桂兰老师用中国女性特有的智慧与坚韧,经营着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她既能站在周庄文化舞台中央绽放光彩,也能系着围裙在灶台前为全家熬制暖心粥羹;既能协助丈夫处理大小事务,又能耐心教导孙辈识字诵诗。
特别打动我的是她处理多方关系的智慧:娘家和婆家、儿女亲家...这些在常人看来琐碎复杂的关系,在她那里都化作温暖的纽带。这种能力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她用半个世纪的实践,诠释了“贤内助”最动人的含义——不是站在身后,而是并肩前行。
三、文化使者:从乡村课堂到城市舞台的多彩人生
在我生动记忆中,我看到一个多才多艺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当文化周庄需要时,她可以立即粉墨登场;当南阳文艺舞台召唤时,她又能从容展现风采。这种跨越城乡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她内心永不枯竭的生命热情。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将这种文化素养融入教育实践。想必她当年的幼儿园课堂,必定既有朗朗书声,也有欢歌笑语。这种寓教于乐的理念,即便放在今天的幼教领域,仍然是十分先进的教育方式。
四、生命影响生命:一种温暖而坚韧的力量传承
陈桂兰老师最令人敬佩的,是她用平凡生活书写的不平凡。从农村到城市,从家庭到社会,她始终保持着学习者和奉献者的姿态。她培养的两个儿子事业有成,她影响的晚辈奋发向上,她教导的幼儿健康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最成功的教育?
特别是在2025 年5月5日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的阅读创享会上,她带领全家为我助阵。这个细节让我看到一位永远站在生命赛场边,为他人热烈鼓掌的智者。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是让更多的人因你而变得更好。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致敬陈桂兰老师——
致敬她五十年来如一日地践行教育初心!
致敬她用智慧与温暖经营出一个模范家庭!
致敬她在古稀之年依然活跃在文化传承的舞台!
致敬她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爱心传递爱心!
谨以这段话献给可爱的陈老师:
“我如桂花,不争艳而自芬芳;似幽兰,处僻壤而吐清芳。半个世纪的幼教路,我用爱心为无数孩子绘就人生底色;五十载婚姻生活,我用智慧为家人筑起温暖港湾。岁月可能会染白青丝,但永远带不走我眼中的光——那是对生活始终如初的热爱,对他人永不枯竭的善意。”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像陈桂兰老师一样默默奉献的乡村教育工作者】
社旗县李店镇栗盘小学 惠先钦
2025年9月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