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世界上最大的文化遺產博物園

    泰國九世皇禦批的國寶級文物保護區,1972年泰國九世皇與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禦駕親臨,為古城主持開幕大典;泰國現任僧王2018年為無限佛界區域開光。古城中的藏品來自泰國各個時期的歷史古跡, 時間跨度可達八百年。

  • 齊文穎老師,我們人生中的「五月花」

    進入北大歷史系,我們有幸遇到了一大批非常好的老師。僅就世界史專業的老師來說,記得當時我跟一個在外校上學、想考我們專業研究生的朋友說過,這些老師的名字都印在我們當時使用的教材——《簡明世界史》的版權頁上。

    杂文评说 徐波 2025-01-06
  • 秦腔與話劇的巧妙融合——小劇場實驗劇《長相念》觀後

    《長相念》是一部與女性有關的實驗劇,編劇、導演都是女性,主角也是女性。可以說是典型的女性書寫,女性通過自己的書寫,試圖逃離男性話語,找到真正屬於女人的道路。

    杂文评说 李豔 2025-01-06
  • 網路文學影視劇改編中的女性形象新變

    網路文學作為影視劇改編的重要文本資源,自出現以來便受到影視導演的格外關注。其一改傳統文學影視劇改編的嚴肅莊重,“爽”的特質在網路文學影視劇改編的過程中得到了延續,尤其是在故事內容表達和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相較傳統影視劇有著較大的突破,觀賞性與藝術性顯著提高。隨著“她經濟”注入網路文學影視劇改編領域,圍繞女性受眾群體生產出了大量符合女性期待視野的影視劇作。

  • 中華文化傳承視野下的「五涼文化」

    所謂“五涼”,指的是在十六國時期,先後經歷的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五個政權,前後歷經138年,統稱“五涼”。在“五涼”時期,因其多文明融合的文化氛圍、相容並包的多民族政策、東西交流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豐富多元、意韻深遠的“五涼文化”,對後世各朝代的文化發展有諸多的影響,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起到了很大作用。

  • 人只有勤勉节俭才能把日子过好

    战国肘期苏秦普去秦国游说秦王,他当时既没有社会地位,也是贫寒人家出身,秦王对他根本看不起,没办法,只好回到家里。其父母也不爱答理他,妻子连织布机也懒得下来,嫂子也不为他做饭。

    杂文评说 王自民 2024-12-23
  • 書評丨《涼州心經》:西北地緣文化的詩意傳承

    近期,徐兆壽先生的詩集《涼州心經》與讀者見面。該詩集分為“永昌小傳”“鳩摩羅什”“日常悟道”“祁連山下”“新涼州詞”五輯,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創作的80餘首短詩。這些詩作中,有作者寄語友人的深情與懷念,有踏尋歷史遺跡時的思考,有庸常瑣碎間靜下心、俯下身時對生命的感悟。詩作以簡潔凝練、返璞歸真的語言對歷史和日常生活進行詩意的抒寫,整體呈現出視野開闊、內容充盈、意蘊悠遠、情感深邃、風格獨特的詩歌印象。詩句優美簡練,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值得一讀。

    杂文评说 周思明 2024-12-12
  • 讀書丨社會主義時間與貧苦的人 ——以孫犁《鐵木前傳》為例

    回到社會主義被“階級成分”所規定的個人身份、家族身份的起源處,我們會發現其中隱含著如下邏輯:即一個人在社會主義語境下的正義程度,與其貧苦程度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解放區歷史、乃至新中國歷史中,經由一種貧苦正義的道德湧現,社會主義時間得以展開其敘述。

  • 詹大年/“差评”!

    大概是在5年前,我还不太用网购,主要是不相信。有一次,我网购了一副婴儿学步带。收到货后,我发现根本无法用。网购高手告诉我,可以在平台留言的。“留言?能说真话吗?”我问。“能呀。不会有问题,平台很快会回复你的。”

  • 育人的课堂,教师对这四个维度要格外关注——读《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学习札记

    最近段读了易明教育创始人、领导力专家田俊国先生《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一书,让我对育分课堂到育人课堂,教师角色进阶产生了新的认知。现将自己读书札记分享如下。

    杂文评说 王红顺 2024-11-29
  • “局部地區”暴雨帶來潮濕的想像 ——評鄭小驢小說集《南方巴赫》

    就文學寫作來說,寫作是不斷面向世界敞開自己、認識自己,表達內心疑問的過程。青年作家面對時代語境、個人心靈,他們的創作已經帶來一些耳目一新的發現。鄭小驢是青年作家的代表之一,他在寫作之路上辛勤耕耘,時有驚喜。《南方巴赫》近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錄他的9個中短篇小說。

  • 重究天人關係,再述君子之道 ——徐兆壽新作《天地生君子》讀後

    近日,著名作家徐兆壽的新書《天地生君子》問世,將與君子相關的話題重新引入到人們的視野中,大有將此話題推向新的高度和熱度的趨勢。談及此書的現代意義,我們不得不回頭重新審視當下的社會,一個不置可否的事實是,今天的君子正在消失,君子形象正在消亡。在上海舉辦的“尋找君子”——徐兆壽《天地生君子》分享會上,作者談到自己寫作本書的初心和目的時說:“仔細一想,當今社會已經很難找到符合君子形象的人了,儘管存在但也是鳳毛麟角”。

  • 創作丨“時服入禮”與“紅男綠女” ——讀納春英《隋唐平民服飾研究》

    服飾是社會生活的重要側面,隋唐服飾研究因而成為解讀隋唐時期社會與歷史發展變化的重要途徑。青島大學納春英教授常年從事隋唐服飾史研究,曾出版專著《唐代服飾時尚》(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隋唐平民服飾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是納春英教授的又一部力作。相較於前書,本書的角度更加細微,專注於隋唐時期的平民服飾。本書更是第一部以整體思路自上而下探討隋唐平民服飾發展的專著。

  • 影評丨旋律中的逃離與重生 ——電影《出走的決心》以音樂敘事探索心靈之旅

    電影《出走的決心》是由導演尹麗川導演與編劇阿美、尹麗川的聯合編劇的作品,它深度剖析了現代女性生存困境並展現了個體自我救贖歷程。該片根植於一位年屆五旬、勇於自駕遊歷全國的女性蘇敏的真實人生軌跡,通過虛構角色李紅的視角,生動再現了一位女性在重重社會與家庭壓力下,毅然決然地踏上自我探索與夢想追尋的旅程故事。在《出走的決心》這部電影的敘事當中,音樂化身為一種無形的敘事動力,深刻融入並推動著故事的每一環發展。

  • 无需迎送,白天鹅会自然迁徙

    动物迁徒,亘古有之。早已形成其既定的行为规律。来与不来,来迟来早,来多来少,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迎接″,从何谈起?迎与不迎,有丝毫不同吗?

    杂文评说 王自民 2024-10-25
  • 創作丨讀《水滸》,感受古典通俗文學之美

    “慧義比瓊瑤,薰染猶蘭菊”。去年,澳門國學會在草創之初,便開設了兩場面向澳門中學生的國學經典讀書會,每月一聚,由資深國學導師引領同學一窺古典中華之堂奧,這在澳門是開了風氣之先。本文是“《水滸傳》讀書會”導師陳子明撰寫,分享他在澳門講讀《水滸傳》的心得與感想。

  • 詹大年/我决定连续10年穿越戈壁无人区,为什么?

    在老婆的“保护”下,我第一时间采购了几乎所有的走戈壁的设备——驮包、冲锋衣、速干T恤、速干毛巾、登山杖、遮阳帽、墨镜、睡袋、水袋、头灯、防沙绑腿、呼救口哨......都还是在实体店选的,因为担心网购不靠谱——毕竟每一样装备都是为保护生命做准备的。那一次,老婆为我买单11000多,单讲登山用的专业鞋子就是1300多。我要走戈壁,她拦不住我,却又担心我回不来。

  • 茅卫东:“言为心声”不如“相由心生”

    唉,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能写出《国庆假,我在家长群发了长长一段文字》的人,居然会想不明白这么一个事情。道理很简单啊:没得选时就赞美,有机会了就抛弃。千万别相信”言为心声“这样的忽悠。诸位想一想,这几年你发的朋友圈,每一条都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吗?

    杂文评说 茅卫东 2024-10-05
  • 人活着,最贵的是什么?

    苏轼曾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同一场单向的旅行,我们手握的是一张无法预知终点的单程票。你无法预见旅途中的下一站,也无法在走过之后重新选择。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去决定自己的方向。然而,在这个时代,许多人忙于追逐名利,却忽略了那些真正珍贵的东西。人活着,最贵的不是物质上的财富,而是那些无形的“财富”。

    杂文评说 国学 2024-10-04
  • 詹大年/胡杨/塔里木河/我的祖国

    胡杨与塔里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