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七夕:星河璀璨,乞巧传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浪漫智慧

    牛郎织女传说:这是七夕节最核心、最动人的文化基因。勤劳朴实的放牛郎(牛郎),邂逅了天上心灵手巧的织女(天帝孙女)。他们跨越仙凡之别,相知相爱,结为连理。然而,天规森严,王母娘娘以金簪划出银河,将二人阻隔。喜鹊感其情深,每年七月初七搭成鹊桥,助他们相会。这则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它超越了时空,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感密码。

  • 陶行知思想文化引领下的教育思考(系列二)—— 学生精神

    陶行知大先生曾言:“教育本质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做诚实的人。” 在我看来,当下内卷加剧,“唯分数论” 的指挥棒下,教育渐渐忽略了对 “人” 本身的培养。今天,我们便深入探讨学生精神的培养之道。 陶行知老前辈谈及学生精神时,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三种核心精神。

    杂文评说 蒋庆军 2025-08-14
  • 【月亮读书】《读<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有感1》

    翻开《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书中对中国古典学术体系做了深刻剖析,一步步揭开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的文化生命力。当将其与《论语·子罕篇》的哲思、刘勰《文心雕龙》中对“圣人”的认知相映照,更能体会到中国古典学术“重事变、尚权变”的精髓,以及这种智慧对当下的深刻启示。

    杂文评说 李金霞 2025-07-31
  • 【月亮日记】苦难中看见活着的重量——重读《活着》有感

    重读《活着》,是被一个四年级孩子的热忱触动。那个被称为“小黑马”的男孩,已经把这本书读了两遍,却依然捧着书页说“有的地方可能还没读懂”。这份懵懂的亲近,反倒道破了这部作品最本真的力量:它不必等到完全参透苦难,就能让人感受到“活着”本身沉甸甸的分量。

    杂文评说 李金霞 2025-07-15
  • 好的关系,才是教育生根发芽的土壤——《好的关系 好的教育》读后感1  一位“问题孩子他爹”用三千个故事写就的教育真谛

    詹大年老师的这几句诗,质朴得像泥土,却道出了生命的本真与教育的原点。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日复一日地用心陪伴和共同成长。这份“平淡”里的坚持,恰恰蕴藏着最深沉的教育力量。

    杂文评说 詹大年 2025-07-10
  • 詹大年/不安全,不自由,无尊严——免票儿童,就不应该“占座位”?

    车上,一个声音传过来:"小孩子没买票,不能占座位......"孩子恐惧,无助,不知所措,怯生生地钻进妈妈的怀里。这种情形,我见过很多很多次。前天的游船上,我又遇到了。

    杂文评说 詹大年 2025-07-08
  • 當武陵古村遇上數字浪潮:傳統文化的新生機

    武陵地區,地處中國中南部,涵蓋湖南、湖北、重慶、貴州等地,有非常多的民族傳統村落,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武陵地區傳統村落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數千年前。從原始的部落聚居,到封建時代的村落形成,再到近現代的發展演變,每一個階段都留下了獨特的印記和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料。如何對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料進行數字化啟動和傳承,關乎武陵民族文化發展的興衰。

    杂文评说 尹克寒 2025-07-05
  • 【李金霞】贺王院华《父族母根》作品研讨成功召开

    玉轴轻开,恍如见、故园烟月。凝眸处、椿萱身影,岁华明灭。数卷沧桑藏笔底,一襟幽思融毫末。细摩挲、字字烙心痕,情千结。群贤聚,同评说。探文魄,寻根辙。叹珠玑满卷,意深词绝。莫道平凡皆故事,却将至味成清阕。待他年、雅韵远流传,星河阔。

    杂文评说 李金霞 2025-07-03
  • 【月亮随笔】由河南省高考第一名代易瓒说起……

    于七月蝉鸣中,一则高考喜报如惊雷炸响网络——开封女孩代易瓒以724分的优异成绩,让这座沉睡千年的古城再度苏醒。视频里,女孩的自信表述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北宋汴梁城的雕梁画栋与现代教室的白炽灯在此重叠。这座曾孕育《清明上河图》繁华盛景、承载程朱理学思辨之光的古城,用一场高考佳绩,向世人证明:历史从未走远,文化的根系始终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灵魂。

    杂文评说 李金霞 2025-06-30
  • 【读经典 我思考】《橙黄橘绿半甜时》:在四季诗行里,与青春温柔相拥

    灵宝市二中开展的“读经典 我思考”活动,吸引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们积极参与。本期推送的是市二中刘林老师关于名家散文集《橙黄橘绿半甜时》的读书分享,她柔和的声音与本书的意境很配哦。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杂文评说 办公室 2025-06-29
  • 香 樟 年 轮 寄 深 情

    这树影婆娑的庭院里,我目送过三代人启程——从青涩学子到执掌校印,三十一年光阴深嵌在香樟的年轮里。你们十二个孩子,从蹒跚入园到挺拔毕业,八载春秋的晨读暮诵、嬉笑奔跑,早已与香樟的根脉交织共生。当离歌轻起,千言万语凝成一句:感谢你们以最珍贵的时光,滋养了栗盘小学这片教育的沃土!

    杂文评说 惠先钦 2025-06-26
  • 【灵宝教育】点赞!灵宝4位教师“我写高考作文”见报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时代故事风云变迁。我们从苦难中诞生,也怀着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意,历经淬炼的骨骼血肉和精神意志终会撑起一个民族厚重的脊梁。擦拭过往烟尘,无数镌刻在星空中的名字都在诉说同一个信念:自强不息勇奔赴,山河无恙绽芳华。

  • 【臻·实二中】我写高考作文:以史为鼓,敲响爱国之音

    如今,老舍先生笔下的鼓书声“虽”已远,但历史“仍”在国人心头激荡。当年轻人读懂方宝庆的眼泪,便会在心中埋下“知耻而后勇”的种子;当年轻人将“振兴中华”的誓言化作笔尖的力量,便是在续写民族复兴的华章。愿每一位青少年都能以历史为鼓,在时代的舞台上敲响爱国之强音,让砥砺奋进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 活着何為?——余華小說《活着》讀後感

    我想從歷史的維度去審視《活着》,去看看主人公福貴一家的生活,在時代大潮的裹脅下,國共內戰、土改、三反五反、大躍進、人民公社、文革等等,福貴一家不斷受到衝擊,直到親人一個個先後死去,僅剩下和他同名的年邁的一頭老牛。

    杂文评说 鄭子喬 2025-06-10
  • 詹大年/死亡,才是人类最终的公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至清明,细雨如愁绪般绵绵不绝,人们怀着沉重与思念,祭扫逝者。在这个特殊时刻,生死议题鲜明呈现,让人不禁深思:在生命历程里,出身、财富、地位将人分出三六九等,可死亡,是绝对的平等,是人类最终的公平。

  • 秦安文廟

    中國有很多廟宇寺觀,有佛教的寺庵,有道教的宮觀,還有很多儒家的文廟、祠堂等。文廟是最普遍的儒家文化遺產,從曲阜的孔廟,到南京的夫子廟,從臺灣臺南文廟,到甘肅武威文廟,府州縣皆有設立,東西南北都有分佈。所有的文廟,其建築格局都有著一定之規,圍繞著祭祀與教育這兩個核心功能而營建。

    杂文评说 安俊維 2025-03-07
  • 惊蛰竟与“龙抬头”有联系,指的究竟是哪条龙?| 5本中国神话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惊蛰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可古人为何将惊蛰与“龙”联系在一起呢 ?上古时代 作为苍龙之首的角宿暮见于东方之时 正值仲春时节 此时大地回春 春雷奋发,万物复苏 蛰伏了一冬的动物也开始苏醒 是谓“惊蛰”

  • 雪 韵 之 思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当下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培养创新人才已然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正所谓“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教育需要创新人才但更需要培养创新人才的人。

    杂文评说 蒋庆军 2025-03-05
  • 走進「Fuchinobe」拉麵店,探索隱藏的美味與故事

    在澳門新開的「Fuchinobe」,名字源自東京一個寧靜的小鎮——淵野邊。這家店雖低調,卻蘊藏著獨特的美食魅力。踏入店內,彷彿瞬間置身於日本當地,小小的空間裡承載著令人驚艷的美味。

  • 每天介绍一座城——珠海

    珠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西岸。截至2024年7月,珠海市陆地面积1725.07平方千米,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9348平方千米,下辖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3个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