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家子弟,对农民的风俗了如指掌,可渔家生活对我来说却充满了未知。1976 年,17 岁的我在窄口水库大会战时第一次见到小木船;1989 年去南京考察勤工俭学时,第一次乘船渡江;后来到苏州,登上渔民的小木船,每一次与水和船的接触,都让我对渔家生活充满了好奇。而那首《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曲,更在我心中种下了对渔家姑娘的美好想象。
-
-
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近一位普通农村青年的故事。他叫祁金乐,河南灵宝阳店镇李曲村人,初中毕业两年后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进入苏州玩具厂打工。在与他的对话中,我听到了这样一句话:“打工本就挣不下多少钱,但出来能增长见识,对自己的人生有另一种认识。” 这句话,恰恰揭示了养成教育的真谛——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锻造能在现实土壤中扎根生长的生命。
-
今天,我想从一个特殊的案例说起——河南灵宝某网络游戏公司的青少年员工们。他们初中毕业便进入公司,每天工作内容是“打游戏赚金币”,月薪500元起,最高可达千元。这看似荒诞的现象背后,却隐藏着关于养成教育的深刻命题:在数字时代,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姿态,引导青少年在虚实交织的世界中养成终身受益的品格与能力?
-
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进云南昆明的一所特殊学校——丑小鸭中学。这里的孩子们曾被称为“三不学生”:不愿学、管不住、教不会。但他们的校长詹大年说:“哪有什么问题孩子?不过是摔倒在成长路上的小鸭子。”
-
特色品牌劳动教育基地体系建设,强调在劳动教育基地体系建设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为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搭建减负平台和基教品牌。
-
在洛阳复兴学校工作了两年时间,拍摄了20节【复兴学校精品课堂】、24个【复兴学校之我见】小视频、20个【舌尖上的复兴】小视频、30个新【生态教育课程集锦】小视频、100个【复兴之光】小视频,以及触景生情即时拍摄的复兴学校小视频几乎天天刷屏。7月31日就要离职了,这是我在学校唯一的一段完整视频。
-
我和我哥,没有另家。住的一个院,吃的一锅饭。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大家庭。现在全家三世同堂10口人,再加上闺女、女婿、外孙,总共16口人呢。我们这个大家庭,在微信上建立了一个杨群——杨府家丁。全家人时不时地在群里,沟通思想,分享快乐。这种轻松富足的和美家庭,既是我父母期盼的,也是子孙向往的,更是这个社会和父老乡亲给与的。
-
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带着问题走进学堂,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之核心技术——思维脉搏的交流和行动轨迹的互动,又常常带着遗憾走出课堂,在弥补遗憾的拓展训练中,又一次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