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了突破王屋一中的发展瓶颈,使教师专业成长更迅速,学生学业成绩更硬气,学校发展从优秀走向卓越品牌化。2021年暑假,王屋一中领导班子特邀洛阳智慧教育研究会张欣主任带领莫纪锋、杨丰烈、陈晗、李永勇等专家团队成员,先后两次来学校调研、座谈,共商品牌打造事宜。
-
8月30日下午,在洛阳启迪未来小学与全体教师共享《钉钉在线学习平台探索》。虽然,PPT只有5页,但是,绝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
老子《道德经》用“不争”两个字结束全文寓意深刻,和第一个字用“道”开始,遥相呼应,表达了老子有深远的用意,表达了老子不争的真正思想。
-
理想国家的景象:武器没有用、军队没有用、车船没有用。百姓吃着甘甜的美食,穿着美丽的衣服,安然的居住在自己的家园,享受着民俗的欢乐生活。国与国的关系:相望周围的国家,鸡犬之声都能听到,百姓之间和谐交往,长久互助,直到老死,也不会产生冲突,而往来于战争。
-
老子告诉大家: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难以消解的余怨,这怎么能算是完善?(结上怨恨就很难和解)。因 此,圣人在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时不要一味地强调人民的责任。(主要考虑国家政策法规是否符合道的规律)。
-
本章与第八章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是讲水的基本品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是讲水的善行。遥相呼应。
-
天之道。 难道不像拉开弓弦一样吗?高了就把它压低,低了就把它抬高;富余了就让它减损,缺乏了就给它补足。天之道和现实的人之道对比:天之道:削减富余的,弥补不足的;而我们现实的人之道则不同,它是:削减不足的,弥补富余的。现实的人之道违背了天之道。圣人不能做违背天之道的人,要想成功就不能做违背天之道的事,只有不做违背天之道的事,你才能成为圣贤之人。人之道必须遵循天之道。用天之道规范人之道。这是老子的方法。
-
凡是坚硬强大的东西都是趋向于死亡的东西,反之柔软弱小的东西才是富于生命力的东西(这是老子选择柔弱的理论基础)。做人的方法就是:在刚强与柔弱中,选择柔弱是上策。用兵过分逞强就会遭致失败,树木过于坚实就会被折断砍伐。
-
有为之治是统治者不遵循客观规律、主观独断的结果。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证,所以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基本需要去努力。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有利益的辩证关系,所以当然“难治”。
-
百姓不怕死,对于百姓以死相威胁、吓唬,是不行的。行刑必须要有专门的司法部门来执行这些该杀的人的死刑。不要乱杀人、不是什么人都能杀人。行刑的人由司法部门专门指定行刑的人(刽子手),代替国家司法部门行刑。行刑的人是有技术(砍头自己不伤其手)的人。国家要制定一整套有关行刑的制度。
-
规范行政的方法:不用争斗就能取得胜利,不用说教就能顺应,不下号令就能自然执行,坦然,宽舒的行政就是最好谋略方法。行政必须遵循道的基本规律。政策、制度、法律、法令的制定都必须遵循道的基本规律。宇宙中的所有事情,都必须遵循道的基本规律,谁也不能例外。
-
本章老子通过用道的规律,对“知道和不知道”的论述,来论述认知“道”的方法。修道的方法:用道的规律才能知道“道”。认知“道”的方法:运用道的规律。
-
老子匿名在民间一直在传播他的思想,因为当时的老百姓基本上都看不到书,所以老子的话和老子的思想,在民间是口口相传,世代相传,就连没有文化的老百姓也能给你说上几句。两千多年前老子的语录至今仍旧光华灿烂。
-
兵家不喜欢战争。用兵要遵循道的规律: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用兵的三个原则:慈爱、勤俭、不做自以为天下先的事。轻敌是用兵的大忌。最大的危险是低估敌人的实力。
-
不逞武勇、不露锋芒、性格温和、不好战、不争斗、谦冲自牧、自居卑下。充分运用人性的力量,选拔人才的标准要符合宇宙的准则,大道的准则。
-
慈爱、节俭、不做自以为天下先的事。这也是老子为人处世的方法。慈爱的力量,战则胜,守则固。 “三宝”,就是老子想出来的办法,即采用举例的方式让人们理解“道”,接受“道”的应用价值。用这三个例子来说明“道”的应用价值,三“宝”之中,最根本的还是“慈”。
-
君王与百姓。水之道---处下,不争。用水的品德建立君王与百姓的关系。君王与百姓关系的建立方法:处下,处后、不争。
-
用道统治民众的方法。过去的道统治民众的方法是愚化于民。老子的道统治民众的方法是明化于民。过去的道统治民众的方法是智巧权谋于民。老子的道统治民众的方法是感化造福于民。道统治民众是一个缓慢而长远的过程,不能性急。
-
处于渐进的过程中的事务,要顺其自然不要揠yà苗miáo助zhù长zhǎng。圣人不妄wàng逞chěng权quán能néng,才不会失败。圣人:要别人之所不要,学别人之所不学。遵从自然而不强加干涉。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