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控制孩子必须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而是让孩子自己判断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学生,这个阶段的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幸福”而去做学生的。
-
-
我佩服李希贵!佩服他的学校“一切都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的教育设计,佩服他的“禁止所有老师向学生说禁止”的学校制度,佩服他的近乎“胆大妄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李希贵是一位有思想、有成果、有气度、有良心的教育家。他的实践脚踏实地,是可以效仿的。
-
这多年来,我发现,确实有对学生作出“发型规定”的学校,也确实有因为发型不符合学校规定而不能入校的学生——我就遇到过好几例。
-
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是个教育场。教育在家庭里自由、自然、无声无息、无时无刻地发生。好比在博物馆、在艺术厅、在电影院......没有人会明明白白地教育谁,但教育却在这些地方发生了。家庭更是不一样,因为教育在家庭里发生具有持续性、依赖性。
-
生命是个奇迹,人类对自身生命知之甚少。生命是未知的,也是可知的。生命问题,首先是人类的认知问题。所以,很多很多的生命问题,本身就不可能有解决的预案。因此,简单地给某一些孩子贴上“后进生”的标签,是无知的;简单地制定“后进生转化方案,是无效的。
-
当人们说谁谁是“企业家”时,我常常在心底审视这个称谓的分量。我认为,企业家,不仅仅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更意味着一份沉重的责任。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若只将个人与企业的财产视为私有的堡垒,那么他积累再多,也终究是个“土财主”。唯有当这些财产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汇入社会的海洋,滋养更广阔的土地,他才配得上“企业家”之名。
-
我父亲是个孤儿,他没有家,也就没有家庭教育。养活自己,就是父亲小时候的教育的全部内容——因为,除了他自己,没有谁可以养活他。后来,父亲结婚了。我母亲是个大户人家的千金。我小时候,父亲经常发脾气——我们全家都捉摸不到他什么时候会发脾气。他发脾气相当于发地震,会让全家颤抖。
-
当孩子选择“躺平”——逃学、封闭自我、沉迷游戏、昼夜颠倒时,多数家长看到的是一连串的“问题”,却很少意识到:这或许是孩子在破碎的关系中,用最后的力量守护自己的尊严。
-
在教育的大舞台上,家长和老师本应是助力孩子成长的关键角色,然而现实中一些所谓的家校合作模式,却悄然将孩子推向孤立、恐惧与抑郁的深渊。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源自一个个真实且令人痛心的故事。
-
我去过一所“薄弱学校”,这是一所600来个孩子的公办初中,近一半在学校寄宿。我发现,这所学校的学生用不到热水——一年四季都是这样。
-
11月3号,我在鄂尔多斯讲学时,有位班主任(这是一位特别具有人性关怀意识的老师)提到如何对待中学生的同性恋问题。我提出了6点建议。
-
特特与共 熠熠生辉| 陈中实验学校迎宾路东校区:“三色”浸润,育时代新人
在陈中实验学校“各特其特,特特与共”的宏大教育画卷中,迎宾路东校区宛如一颗镶嵌于黄河之滨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三色”育人体系——炽热的“红色党建”、厚重的“黄河文化”、清朗的“清廉建设”,编织着立德树人的锦绣华章,成为总校特色理念在校区生动实践的卓越范本。
-
詹大年/今天的学校,什么都教,就是不教生活;今天的孩子,什么都会,就是不会生活......
“今天的学校,什么都教,就是不教生活;今天的孩子,什么都会,就是不会生活......”我今天在鄂尔多斯的课堂上讲到这句话。这话,有点绝对,但很现实。有个孩子,在12岁的时候,钢琴就过了10级,拿过金奖。但他已经快三年没有“摸过钢琴”了。他的理由很简单:“我都已经过了10级了,不想再练了。”
-
昆明丑小鸭中学是一所民办初级中学。2011年创办。创办人是詹大年、杨柳芳。至2025年,已经帮助近3000名厌学、休学的初中孩子成功复学。2019年丑小鸭中学加入由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是一所践行新教育理念的未来学校。
-
“我孩子13岁了,喜欢电车,喜欢买衣服,买鞋子,喜欢和朋友一起玩......我也在试着理解和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和他沟通不发火,慢慢跟他商量,让他自己决定他的事情,可最近还是和之前一样。我想问问詹老师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办。我很困惑......”
-
几十年来,老师向学生教“水”字的方式似乎变化不大:教笔画、教拼音、教笔顺,然后是书空、抄写、默写……错了就重抄,默不出就罚写。学生为了不被批评、或是为了得到表扬而学。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但立竿见影,能快速记住知识。这就是“行为主义”式的学习。
-
秋意正浓,育心当时。2025年10月30日,实验初级中学“咱们班主任有力量”班主任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如期举行。全体班主任齐聚一堂,共赴一场经验与智慧碰撞、爱心与方法交融的盛会。
-
詹大年/“天下没有好学校,校长没有好东西......”一位从名校失学的中学生对我说
那一次,我到长沙去讲学。有一个15岁的初中女孩被爸爸妈妈带到我面前。家长是我的好朋友的朋友,听说我跟“问题学生”打交道“有一套”,就把孩子带过来了。聊几句就知道,家长很有水平,在省城也算是有面子的人。
-
詹大年/孩子“厌学”的本质是什么?(在“第四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主旨报告观点之一)
讨论孩子为什么厌学的问题,先要知道孩子们为什么来学校上学。新教育发起人、一丹教育奖获得者朱永新老师曾经说,孩子来学校上学的目的不是来学知识的,而是来找友谊的。换一句话说,孩子上学是来与同龄人“社交”的,与同龄人建构“玩伴”关系的。是人,都需要与同龄人社交。孩子更是。孩子与同龄人社交,有什么好处?
-
我创办丑小鸭中学已经快15年了。在此之前我在公办学校当了20年老师,还创办过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昆明丑小鸭的孩子大多来自珠三角、长三角,来自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家庭。据调查,抑郁症青少年家庭类型排前三名是教师、医务工作者、行政干部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