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觉得 给生命留白 有所为 有所不为 生命才会有缓冲的余地 水满则溢 人满则亏 其实 留白 乃是人生的智慧
-
-
今天,当我站在千年古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小寨村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的遗址旁,任思绪尽情飞扬的时候,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一样,一下子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里。渑池八路军兵站位于路旁的一个高台之上。拾阶而上,但见一处青灰色的极具豫西风格的精巧四合院呈现在我的眼前,小院座北面南,东、西、北三侧均为民居。跨进院门,但见小四合院里有迎面的上房和两边的厢房,朴素整洁,依然散发着那个岁月的特有的气息。
-
灵魂相似的人 同频共振 灵魂相似的人 彼此鼓励 灵魂相似的人 彼此包容 灵魂相似的人 相互理解 灵魂相似的人 能发现彼此内心深处的美丽
-
一个人乐与勤奋好学、追求卓越、不断进取、努力向上、腹有诗书、心胸宽广、善良慈悲、勇于担当、认真负责、严以律己、信守承诺、待人真诚、办事靠谱、与人为善、富有情趣、热爱生活、勤俭持家、儒雅谦和、教子有方、善做善成的人相交相处,那么,这个人同样优秀,同样出类拔萃,同样受人尊重,自己活得有尊严。
-
细雨湿烟柳,平湖漫碧涟。彩舟依浅岸,翠伞映清湾。鹭影藏云里,蝉声隐叶间。微风拂苇荡,诗意伴悠闲。
-
夏天真好 我喜欢 夏天葱郁的草木 小河边的蛙鸣 枝头上的蝉叫 荷塘里的月色 小院中的石榴 田园里的庄稼
-
故乡 是一个人生命最初的生活地 关联着一个人的 出生 成长 童年 少年 青年 维系着他人生中单纯而美好的珍贵记忆 融合着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情感和文化影响
-
心盈希望 向着诗和远方 我静静地坐在轻轻浅浅的光阴里 用心细细地品着流年 手握诗书一卷 有遇见的思念 有送别的眷恋 有爱的日子 温暖相伴
-
“王宜振教童诗”栏目以推荐中国现当代适合儿童阅读的较新的诗歌文本并对之加以品读为主,以此推动全国诗教工作的开展。同时,本平台还开辟“孩子的诗”“诗教课堂”“诗歌后面的故事”“好书推荐”等栏目,欢迎全国诗教工作者、诗人参与互动,共育诗歌教育的花园。
-
在人类记忆的长河里,能够让你萦绕于怀、久久不忘的一定是可以激起你内心情感涟漪的场景。我常常对着单调乏味的钢筋混凝土围成的城市堡垒发呆,总觉得生活里似乎少了一种扣动心弦的色调。直到芒种那一天,当我走进一大片麦田里的那一刻,我才明白,那一块一块的金黄色才是扣动心弦的美妙乐章,因为它给我来了美好的回忆,为我的记忆镀上了炫目的金边。
-
巍巍甘山耸天边,塬上往事浮眼前。当我站在张村塬庙上村“抗日洞”沟崖边的寨墙上举目四望时,但见下面南沟里郁郁葱葱,苍翠一片,幽深的谷底,青翠的陡崖,此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切都显得格外醒目。远处,甘山高高耸立远方;近处,奇特的地貌扑入眼帘,塬上特有的沟谷两侧风光奇秀,景色迤逦,令人赏心悦目,然而我却隐约听到了沟谷里传来阵阵的枪炮声。
-
今天,是国际“六一”儿童节,我仍然怀念着童年,我仍然唱着童年的歌谣。 童年,是奶奶拉着我的小手,送我到家乡河南灵宝川口三圣村小学堂上学的路上。童年,是我在小学堂里读着老师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唐诗。童年,是父亲领着我去东沟塬上地边上树去摘自家的柿子。
-
时光 总是苍翠着年华 流年 总是芬芳着日子 又是一年端午节 又是艾香粽子甜
-
“重午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凌晨又读宋代陆游的这首《端午》词,透过窗外的明月,看见自家小院墙角的那棵石榴树朵朵花儿开得正红,才联想到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了。又是一年端午节,艾草粽子香袅袅。中国传统文化,国人重视节日习俗,用今天的话说,过节要有仪式感。
-
精致的人 善良慈悲 干净整洁 畗有情趣 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 任事担当 敬业履责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
临近端午,大街小巷又见到售卖五颜六色的香包和彩色丝线,似乎连空气里也弥漫着一种端午节日特有的香味,艾蒲香、香包香、粽子香,还有一种来自心底的传统文化的馨香。当我们把这几种香味融合在一起时,那就是端午节特有的味道了。
-
雨后初霁,万物清新。一场酣畅淋漓的雨水终结了旱魃的肆虐,初夏里久违的凉意阵阵袭来,只见沟坡上已是一片一片金黄色,麦子显得格外醒目,如同大自然涂抹出的田野油画一般。我沿着一条艰难的陡坡向上行进,伴着沁人心脾的麦香,走进了一个抗战时期有名的英雄村庄。
-
水流千里 应念源头所在 树高百尺 当思深根固本 乡音无改 相聚多叙家常 家在南阳 常忆父老乡亲 身处京华 理应和衷共济 戮力同心 竭诚报效国家
-
渐渐又到了五黄六月之时,麦田里摇曳着一片片金黄,空气中飘荡着一丝丝麦香味儿。我站在秦家坡的坡上,望着面前那座攒尖六角形“抗日英烈李家钰将军殉难遗址”的碑亭,看着脚下这片田地新翻的泥土和周围的庄稼,看着一簇簇小黄花在亭子前静静绽放,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81年前的那个5月。
-
唯有书香能致远 我自书中获益多 男儿欲遂平生志 唯有勤奋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