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13岁了,喜欢电车,喜欢买衣服,买鞋子,喜欢和朋友一起玩......我也在试着理解和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和他沟通不发火,慢慢跟他商量,让他自己决定他的事情,可最近还是和之前一样。我想问问詹老师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办。我很困惑......”
-
-
在我昨天发布的《学校是在培养人?还是在投喂低级AI?》这篇文章后面,有一段比较长的留言。我看了好几遍,想回复,但真不知道能说什么。但我确实有话要说——做一位老师,首先要能心平气和对待别人,特别是学生。
-
詹大年/长得好看,笑得好看——学生最喜欢这样的老师(《幸福教室的密码》序2)
我曾说过:“如果有下辈子,那么我读小学要让秀波(任秀波) 做我的班主任,读初中要让丹凤做我的班主任,读高中要让‘皇叔’(黄建军)做我的班主任。”“丹凤”就是本书作者王丹凤。
-
玩手机会让孩子有网瘾,影响学习。这是很多人的担心,特别是让很多假惺惺爱孩子的人担心。但如果“禁手机”呢?可能会得到一个乖孩子——一个傻乎乎的乖孩子。我的建议是:给孩子手机,在风险与机遇中寻找平衡。
-
詹大年/那时候的劳动,不带着“教育”目的,却不小心教育了我一辈子(“我的教育”系列)
每年寒露前后,是“小秋收”活动,主要是捡茶籽——具体说是“捡野茶籽”。在湖南产油茶的山里,有大片大片的野生油茶林,这些茶林分属于各个山主(当时是生产队),每年寒露前后油茶成熟的季节,先是山主一个茶树一个茶树的把茶籽摘下来。那些未被发现的遗落在树上的茶籽就叫“野茶籽”。野茶籽其实极少,不好找。小孩子们爬树灵活,眼睛尖(眼力好的意思),适合捡野茶籽。
-
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他一定是家校共育的结果。一个人格不健全的孩子,往往是学校教育破坏了教育,家庭教育破坏了教育。其实,家长的责任就是建设好家庭,让一家人和和气气、快快乐乐在一起。
-
校长要不要上讲台进课堂?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只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校长是给谁做校长。为学生做校长,才是一个正派的校长。为学生设计教育,这是校长的使命。
-
那天,在我的公众号发布《上学是上学,读书是读书》不一会,就有一位好朋友打电话给我。他建议我:“把那句话删了,或者改一改。就一句话,删了也不会影响文章的意思表达嘛。”
-
我早就知道浙江有个初阳书院。我的好哥们茅卫东多次向我说起这所学校。我原以为“初阳”这名字跟晏阳初有啥缘分,原来是我瞎嫁接的,其实根本就没有关系。
-
2023年,某大厂裁员名单上出现令人窒息的一幕:清华硕士与专科生同时失业。但真正引爆热搜的是后续——前者在送外卖,后者靠自媒体月入5万。这像一记重锤砸在家长群:当AI能写论文、做设计、编代码,我们拼命刷题的孩子,未来拿什么和机器竞争?
-
可能是我太敏感,对“参观学校”基本上不感兴趣了。因为,很多的“好学校”,外看高大雄伟,内看千篇一律。给人的感觉是,一边是哄领导们开心,一边是骗孩子们听话。如此而已,有啥看头。
-
大概是2023年年底,我在北京十一学校讲学时,认识了沈阳市浑南区教育局的陈勇局长。陈局长当即邀我去浑南讲学。
-
一、情绪表达与行为关联以及学校管理。1.情绪(对外)表达为违纪行为,情绪(对内)表大为心理问题。2.行为和心理问题本身是情绪问题。3.要从行为问题、事件问题的管理思维中跳出来。
-
“与李希贵相比,我们很多人只是在控制孩子甚至是折磨孩子。我们,也包括曾经的我。”——这句话,是我昨天参观李希贵的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后说的。这句话很可能会让人不舒服,但我认为很现实。
-
把学校的每一个空间都用到极致,这是剑宜校长的风格。让每一个孩子玩到极致,也是她的用意。在香山里小学,我看到任何时候,任何孩子都可以“得到”。对孩子来说,“得到”,才是存在感,也才是内驱力。这一次在香山里小学,我只有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真的没看够,或许还有很多根本就没看懂。王剑宜校长请我讲课,我一时真不知道我还能讲什么。我跟剑宜约定,过一段时间再去。
-
李小宝读初一的时候,在爸爸妈妈眼里是个好孩子。有一次,爸爸问小宝:“你的理想什么?”“生一大推孩子,每天陪他们玩。”小宝不假思索地回答。爸爸目瞪口呆,吐出三个字:“没出息!”后来,小宝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开始紧张了,慢慢地开始逃学,夜不归宿。
-
“老师,学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当学生发出灵魂拷问时,萨特早已给出答案:教育不是给人生“填答案”,而是教人“出考题”。在存在主义视野中,真正的学习始于对自由的觉醒。
-
代表委员热议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让更多“好苗子”成长为“参天树”
如何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如何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针对这些问题,代表委员带来了新的观察和思考。
-
3月4日,山西武乡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教师家长心理健康讲座。有一位男家庭提问:“放假期间,孩子睡懒觉、打游戏。说他不听。怎么办?”我问:“孩子开学后,还是像在假期睡懒觉、打游戏吗?可以正常上学吗?”家长说:“那倒不。开学后就正常上学了。”
-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他是一个对孩子很用心的爸爸,我常常跟他一起交流育儿方面的话题。说到给孩子报课外班,他跟我的想法一样,千万不要报太多,不能贪多。毕竟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要保证每天的运动,还要有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