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中学生高效学习双引擎:预习与听课高效指南

    在中学学习中,预习与听课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如同双引擎共同驱动学习效率的提升。真正高效的学习者,往往能在这两方面做到精准投入、有的放矢。然而,不少学生因方法不当陷入“假预习”“盲听课”的误区,既浪费时间又难见成效。以下结合科学学习逻辑,从预习、听课两大维度梳理实用策略,助学生打通学习关键节点。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10-01
  • 【智简课堂第1304期】《小数乘整数》观课报告

    2023年11月1日,我观看了莘县樱桃园镇中心小学翟金焕老师执教的青岛版小学五年级《小数乘整数》一课。翟老师充分利用学生旧知,让学生将新知的那层窗户纸轻轻捅破,把“温故知新”展现的淋漓尽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效研究 邢介进 2025-09-30
  • 作业本变革:注入学习科学灵魂,解锁学习效能的六十载空白

    孙子翻开的作业本,与我六十年前用的几乎一样。这不对劲,教育已翻天覆地,为什么作业本却停滞不前?从我上学到子女上学,再到如今孙子孙女上学,学生使用的作文本、笔记本等学生核心学习用品竟未发生实质性革新,基本保持着六十年不变的模样。在脑科学、记忆理论与学习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承载学生日常学习轨迹的作业本,俨然成了教育创新中一块“被遗忘的角落”。而这块角落的升级,恰恰能让抽象的学习方法具象化,让高效学习从“理念”落地为“工具”。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9-29
  • 中小学学困生多维成因分析与精准补差策略

    在教育一线,"学困生"几乎是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挑战。传统补差方法往往聚焦于知识补漏,"补课"模式不仅加重师生负担,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旨在跳出单一的知识补习框架,从学习发生的内在机制和课堂实践出发,探讨学困生产生的多维成因,并提出从"课后补差"转向"课堂防差"的创新策略。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9-25
  • 8大策略+6种方法,手把手教你激活中小学优等生潜力

    在中小学教学中,优等生常面临“陪学”困境——课堂任务早早完成却无所事事,简单作业重复机械,潜力难以充分释放。针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如何帮助他们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许多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教学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培优需要更精准的策略和方法。本文围绕“如何让优等生成绩再突破”这一核心,从策略、方法、实用技巧三方面,提供可落地的培优方案,帮助教师精准发力,激发优等生内驱力与思维力。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9-23
  • 新教师别愁“补差”!10个课堂落地技巧,让学困生跟上节奏

    新教师会面临这样的困境:讲过多遍的题还是有人错,强调多次的方法还是有人不会,课堂上总有几个学生眼神飘忽、跟不上节奏……学困生转化,不仅关系到成绩,更关系到每一个孩子在校园能否获得真正的快乐与尊严。然而,“学困生的补差时间从哪来?谁来补更有效?怎么补才能不费力还出效果?”这是很多新教师刚接手班级时的核心困惑。其实,补差不用只靠课后“加班”,把功夫花在课堂前、课堂中,用对小技巧,就能让学困生从“跟不上”变成“能跟上”。下面分享10个经过实践验证的落地方法,帮新教师快速找到补差方向。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9-23
  • 从“真问题”到“真成果”:中小学微课题研究的“实践-理论”双阶路径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已成为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和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然而,传统的省市级课题往往门槛高、周期长,难以快速响应一线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大课题难落地、小问题没人管”是普遍痛点。许多教师面对省市级立项课题望而却步,日常教学中的实际困惑又难以通过零散研讨彻底解决。为此,建议学校以“微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实践研究先行、理论研究跟进”的常态化教研模式,让教师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探索”,再从中选拔有能力、有兴趣的教师冲击更高层级课题,真正实现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9-20
  • 教育问道AI之049 初中习题课的教学模式和注意事项

    习题课是各门学科常见的一种课型。但有的老师只是布置学生做题,认为不需要专门备课。其实习题课的课堂效果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也关系到如何减轻学生负担、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问题。

    时效研究 王敏勤 2025-09-19
  • 詹大年/有些“病”,其实根本不是病

    “记性差”不等于阿兹海默症,而是老年脑的自保机制。大脑会随年龄增长出现正常老化,若只是偶尔忘记钥匙存放处,却能通过回忆找回,就无需恐慌,这并非痴呆的信号,不必过度自我惊吓。

    时效研究 詹大年 2025-09-19
  • 【筑梦高新】燃情竞聘 共筑美好——灵宝市高新学校学生自管会竞聘活动圆满举行

    在灵宝市高新学校这片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土地上,每一位学子都怀揣着为校园添彩的热忱。如今,一场承载着责任与希望的盛会即将启幕 ——学生自管会竞聘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次展现自我的舞台,更是同学们践行校训、助力校园发展的重要契机,让我们共同聚焦这场充满青春力量的角逐。

  • 学校文化建设的破局与重塑:从“形”到“行”的育人升华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不仅塑造着校园的精神风貌,更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轨迹。在当代教育深化的背景下,学校文化已不再只是墙面标语、景观装饰的静态呈现,而是关乎价值认同、行为塑造与精神生长的动态教育力量,校文化建设已从单一的环境装饰走向系统的育人体系构建。如何推动学校文化从“有形无行”走向“形行合一”,进而实现“以文化人、人创文化”的良性循环?本文基于一线实践的观察与反思,尝试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与实施路径。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9-17
  • 詹大年/ 做学生最喜欢的那种班主任

    我当班主任的时间非常短,但我当了三十多年校长从来没有完全离开过课堂。因为我觉得离开了课堂没有意思。我的学校有一千多人的时候,我也是认识百分之七十的学生。现在很多家长、很多学生都是我的网友。为什么?让他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校长。事实上我这个校长说来说去就是个班主任,我喜欢跟学生在一起。

    时效研究 詹大年 2025-09-17
  • 2025秋季新学期首次教师例会创新方案

    当开学季的脚步叩响校园,一场有温度、有创意、有力量的教师例会,不仅能唤醒教育者的初心,更能为团队注入蓬勃的生长力。如何让这场例会成为新学期的"能量加油站"?不妨试试以下设计——它以"情感联结"为底色,以"专业赋能"为主线,以"团队共生"为目标,让教师在轻松温暖的氛围中,完成从"假期模式"到"工作模式"的温柔切换。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9-03
  • 新学期教师需关注20个提质增效的教学小细节

    在"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已成为教师的核心课题。笔者通过一线观察与教研总结,提炼出20个聚焦日常教学关键环节的实操细节。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如同精密仪器中的齿轮,环环相扣间能有效提升教学效能,助力学生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会"的跨越。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9-01
  • 初高中学霸私藏:16个学习宝典,从输入到输出的全流程提分指南

    学生是否总被这些问题困扰?早读背了忘、作业效率低、考试总粗心、复习没方向……别慌!本文整理了初高中学霸亲测有效的16个学习宝典,覆盖“高效输入—精准输出—科学复习—习惯优化”全流程,帮学生把学习变成“可复制的高效系统”,帮学生跳出低效陷阱,精准提升成绩与学习能力。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9-01
  • 今日课堂——打破传统模式,铸造高效课堂

    从基础教育的夯实到素质教育的推进,再到如今AI赋能、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新图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始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命题。多年教学实践与观察让我们深知: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其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学生成长与人才培养根基。尤其在“双减”政策深化落实的背景下,如何打破传统桎梏、构建高效课堂,更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时效研究 蒋庆军 2025-08-31
  • 适应新教材,新学期课堂教学十六项基本底线要求

    为适配新教材实施与教学质量提升,明确课堂教学各环节核心要点,特制定以下十六项基本要求,确保教学流程科学、高效,助力学生深度学习与素养发展。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8-31
  • 一所学校稳步推进教学改革的九大策略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浪潮中,大单元教学已成为撬动课堂转型的重要支点。如何真正在学校层面系统、高效地推进这一改革,减少阻力、提升实效,是很多教育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基于实践与反思,我们提炼出以下九条推进策略,以期为新学期的改革行动提供清晰路径。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8-28
  • 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研的20个核心聚焦方向与实践路径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教研工作需突破传统框架,从“通用化”向“学科化”“个性化”“深度化”转型。基于对当前教研实践的深度思考,我们认为教研工作可在以下二十个关键领域重点聚焦、持续发力,为新课改落地提供专业支撑。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8-25
  • 新学期开学创意策划15招:让报到季成为成长新起点

    新学期报到并非流程堆砌的疲惫开端,而应成为一场触动心灵的育人实践。当我询问众多校长是否拍“入学照”时,常得到的回答仅限于毕业典礼的影像记录。而入学呢?我们为何不能为每段成长清晰标记起点,让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得以不断回溯教育的原点?观察、了解、陪伴,才能开启真正属于他们的学习旅程。这些创意,正是围绕此核心展开:

    时效研究 王红顺 202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