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孩子拖拖拉拉磨磨唧唧如何改变?”我答:“很难改变,也无需改变。就让他这一辈子做一个幸福的拖拖拉拉磨磨唧唧的人吧。”为什么?因为,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是人的性格,不是道德品质问题,也不一定是习惯问题。性格很难改变,也无需改变。
-
-
【名校长工作室】远赴求知路 收获启新途——李海锋名校长工作室“国培”学习心得交流
为深入了解先进的办学理念,探寻教育教学的创新路径,提升教育管理理念与实践水平,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近期,李海锋名校长工作室所有成员远赴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归来,齐聚一起进行了国培学习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
教师与学生约定,让同桌同学合作记录班级“学科课堂日志”,内容不仅有课堂常规教学内容,还有同学反应、精彩回答、课堂气氛、课后议论等个性表达,按照座位,依次顺延,这样既锻炼全班听课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有创意的表达意识,更留下了一份独特的集体记忆。
-
要意1:走"教"走向学。课堂上从教师为中心走向学生为中心,再走向以学习为中心、解决问题为中心。突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是为了不教″原则。要关注学情分析,变教学设计为学程设计,变灌输为体现学科特点的学科实践活动。
-
过去20年,我们的教育把人变得更像机器;接下来的20年,技术将把机器变得更像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正在让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加速“失效”,也正在重新定义学校存在的意义。摆在面前的事实是,社会只会发展得越来越快,不可能原地踏步,等学校缓过神来往往为时已晚。重塑学校教育这件事,你每慢走一步,就会让年轻人在面对未来真实社会的洗礼时更加脆弱,更加不堪一击!——托尼·瓦格纳,《为孩子重塑教育》
-
【筑梦高新】深析赋能 向质而行——灵宝市高新学校小学部期中学情检测质量分析会
行之笃则悟愈明,悟之彻则行愈坚。为精准把控期中教学质量状况,归纳成果,剖析问题,适时改进教学方法,2024年11月18日,灵宝市高新学校小学部召开了期中学情检测质量分析会。
-
班主任要善于开发多种形式的奖励方式,不能只是单一的物质奖励,适当的非物质奖励,会带给学生更好的精神引领。
-
如何备好一堂课?这些备课技巧和特级教师的备课心得值得老师好好品读,受益匪浅!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校长李文曾在朋友圈晒了一批老师的备课笔记,这些备课笔记每一页记得满满当当,字体秀美,文本清晰,让人赏心悦目。
-
詹大年/找到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才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在规定睡觉的时间不睡觉怎么办?”很多情况下,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办”的问题,即如何让他睡觉,或者如何惩罚他“不睡觉”的行为让他马上感受“不睡觉”带来的后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从如下三个方面思考——
-
我们过去单元教学的整理思路是:先一节(课)一节(课)教学,最后再上复习课,即先分后总结构(分→总),可以说,学生在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一个整体认知。现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大单元教学的整理思路是:先整体导读、再课时学习,更提倡可围绕某个大概念,课与课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整合打通进行,后进行单元整理,即变成总分总结构。两者对比可以看出,过去是分、总结构,现在要变成总、分、总结构。可见,当前大单元教学实施核心理念为:先带领学生“综观森林”(整体感知),再引导学生“局部审美”(问题探究),后引导学生学会“植树造新林”(迁移应用)。
-
教育的减法同样是始于教育者自我生命的觉醒,只要破不了认知,每一个观点都是污点,每一种文化都是囚笼,每一个行为都是执著。教育必然要转型,天道使然。从关注升学转向关注生命,即幸福第一。从课堂转向生活,即师生关系第一,或者叫情感第一。从知识转向心灵,即觉醒第一。这就是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学校教育自洽和做出匹配的。
-
每一个闪闪发光的人,都是走了很长的路才站在我们眼前,在山高水阔的征程上,他们观世界也观自己,始终笃行不怠。让我们一起聆听二中优秀学子的故事,为逐梦前行的他们加油、喝彩!
-
隐性学习力是提升学习质量的秘密武器——《唤醒学习力》读书札记
我最近集中阅读了心理健康教育硕士方颖女士的《唤醒学习力》一书,最大的感受是弥补了我对学习力认识的盲区,让我对学习力认知又提升了一个层级。现将自己摘录笔记与同事分享如下。
-
我们过去单元教学的整理思路是:先一节(一课)一节(一课)教学,最后再上复习课,即先分后总结构(分→总),可以说,学生在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没有一个整体认知。现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大单元教学的整理思路是:先整体导读、再课时学习,更提倡可围绕某个大概念,课与课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整合打通进行,后进行单元整理,即变成总分总结构。
-
詹大年/花了时间,费了精力......为什么家庭教育的效果却不好?
在家庭教育方面花了很多时间,但效果却不好。为什么?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是个教育场。教育在家庭里自由、自然、无声无息、无时无刻地发生。好比在博物馆、在艺术厅、在电影院......没有人会明明白白地教育谁,但教育却在这些地方发生了。家庭更是不一样,因为教育在家庭里发生具有持续性、依赖性。
-
【中国网】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举办:为“问题学生”减压赋能
10月26日-27日,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问题学生和问题教育”。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昆明市第一中学宜良学校和宜良县丑小鸭中学承办。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大中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家长及学生代表1800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
教育终究是哲学,它指向心灵,因而说大道至简。太多的理论和方法,在当前普遍厌学的前提下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爱是一种感受,它无法量化,所以没法说也不可说。至于去批评化是相对还是绝对,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站在教师和孩子的立场上,兴许能有助于理解。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被看见被认可被尊重。
-
一、课标颁布前、课标出台、课标修订术语迭代变化1)双基教学(重在育分)——三维目标教学(重在育能)——素养教学(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重在育人)2) 传统课堂(低效)——高效课堂(知识学习高效)——高品质课堂(高价值课堂)(高价值、高效率) 3)课时教案——课时导学案——单元学程案
-
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优秀案例⑥|“爸”气十足“父”能成长——甄贤小学“甄·智慧家长学校课堂”
百年甄贤秀毓流芳,协同共育筑梦远航。甄贤小学“甄·智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基于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珠海市政府校家社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精神指引下,结合学校百年文化历史,联合家庭和濂泉社区,构建适合学校家庭现状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育人体系,助力社会安定团结,家庭和谐幸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
【灵宝教育】五亩乡:聚焦核心素养重构课堂,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本学期来,五亩乡各学校积极探索单元整合路径 ,聚焦任务驱动,强化深度学习,让学生站立在课堂中央,让核心素养持续生长。围绕转型重构课堂,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多样态推进,磨课、评课、改课全链条提升,着力打造“碰撞课堂、学为中心”教学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