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詹大年/“差评”!

    大概是在5年前,我还不太用网购,主要是不相信。有一次,我网购了一副婴儿学步带。收到货后,我发现根本无法用。网购高手告诉我,可以在平台留言的。“留言?能说真话吗?”我问。“能呀。不会有问题,平台很快会回复你的。”

  • 育人的课堂,教师对这四个维度要格外关注——读《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学习札记

    最近段读了易明教育创始人、领导力专家田俊国先生《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一书,让我对育分课堂到育人课堂,教师角色进阶产生了新的认知。现将自己读书札记分享如下。

    杂文评说 王红顺 2024-11-29
  • “局部地區”暴雨帶來潮濕的想像 ——評鄭小驢小說集《南方巴赫》

    就文學寫作來說,寫作是不斷面向世界敞開自己、認識自己,表達內心疑問的過程。青年作家面對時代語境、個人心靈,他們的創作已經帶來一些耳目一新的發現。鄭小驢是青年作家的代表之一,他在寫作之路上辛勤耕耘,時有驚喜。《南方巴赫》近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收錄他的9個中短篇小說。

  • 重究天人關係,再述君子之道 ——徐兆壽新作《天地生君子》讀後

    近日,著名作家徐兆壽的新書《天地生君子》問世,將與君子相關的話題重新引入到人們的視野中,大有將此話題推向新的高度和熱度的趨勢。談及此書的現代意義,我們不得不回頭重新審視當下的社會,一個不置可否的事實是,今天的君子正在消失,君子形象正在消亡。在上海舉辦的“尋找君子”——徐兆壽《天地生君子》分享會上,作者談到自己寫作本書的初心和目的時說:“仔細一想,當今社會已經很難找到符合君子形象的人了,儘管存在但也是鳳毛麟角”。

  • 創作丨“時服入禮”與“紅男綠女” ——讀納春英《隋唐平民服飾研究》

    服飾是社會生活的重要側面,隋唐服飾研究因而成為解讀隋唐時期社會與歷史發展變化的重要途徑。青島大學納春英教授常年從事隋唐服飾史研究,曾出版專著《唐代服飾時尚》(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隋唐平民服飾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是納春英教授的又一部力作。相較於前書,本書的角度更加細微,專注於隋唐時期的平民服飾。本書更是第一部以整體思路自上而下探討隋唐平民服飾發展的專著。

  • 影評丨旋律中的逃離與重生 ——電影《出走的決心》以音樂敘事探索心靈之旅

    電影《出走的決心》是由導演尹麗川導演與編劇阿美、尹麗川的聯合編劇的作品,它深度剖析了現代女性生存困境並展現了個體自我救贖歷程。該片根植於一位年屆五旬、勇於自駕遊歷全國的女性蘇敏的真實人生軌跡,通過虛構角色李紅的視角,生動再現了一位女性在重重社會與家庭壓力下,毅然決然地踏上自我探索與夢想追尋的旅程故事。在《出走的決心》這部電影的敘事當中,音樂化身為一種無形的敘事動力,深刻融入並推動著故事的每一環發展。

  • 无需迎送,白天鹅会自然迁徙

    动物迁徒,亘古有之。早已形成其既定的行为规律。来与不来,来迟来早,来多来少,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迎接″,从何谈起?迎与不迎,有丝毫不同吗?

    杂文评说 王自民 2024-10-25
  • 創作丨讀《水滸》,感受古典通俗文學之美

    “慧義比瓊瑤,薰染猶蘭菊”。去年,澳門國學會在草創之初,便開設了兩場面向澳門中學生的國學經典讀書會,每月一聚,由資深國學導師引領同學一窺古典中華之堂奧,這在澳門是開了風氣之先。本文是“《水滸傳》讀書會”導師陳子明撰寫,分享他在澳門講讀《水滸傳》的心得與感想。

  • 詹大年/我决定连续10年穿越戈壁无人区,为什么?

    在老婆的“保护”下,我第一时间采购了几乎所有的走戈壁的设备——驮包、冲锋衣、速干T恤、速干毛巾、登山杖、遮阳帽、墨镜、睡袋、水袋、头灯、防沙绑腿、呼救口哨......都还是在实体店选的,因为担心网购不靠谱——毕竟每一样装备都是为保护生命做准备的。那一次,老婆为我买单11000多,单讲登山用的专业鞋子就是1300多。我要走戈壁,她拦不住我,却又担心我回不来。

  • 茅卫东:“言为心声”不如“相由心生”

    唉,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能写出《国庆假,我在家长群发了长长一段文字》的人,居然会想不明白这么一个事情。道理很简单啊:没得选时就赞美,有机会了就抛弃。千万别相信”言为心声“这样的忽悠。诸位想一想,这几年你发的朋友圈,每一条都是发自内心的表达吗?

    杂文评说 茅卫东 2024-10-05
  • 人活着,最贵的是什么?

    苏轼曾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同一场单向的旅行,我们手握的是一张无法预知终点的单程票。你无法预见旅途中的下一站,也无法在走过之后重新选择。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去决定自己的方向。然而,在这个时代,许多人忙于追逐名利,却忽略了那些真正珍贵的东西。人活着,最贵的不是物质上的财富,而是那些无形的“财富”。

    杂文评说 国学 2024-10-04
  • 詹大年/胡杨/塔里木河/我的祖国

    胡杨与塔里木河

  • 詩歌丨蘇仁聰的詩

    蘇仁聰,1993年生於雲南昭通,青年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居山東。作品發表於《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當代詩歌》《詩刊》《揚子江》《星星》《西部》《邊疆文學》等,曾參加第38屆青春詩會,曾出版詩集《無邊》等。

  • 讀書丨百川春水自東流——楊光祖《作為審美判斷的批評》讀後

    《作為審美判斷的批評》是楊光祖近期出版的一本文學評論集,收入了作者近幾年發表的33篇評論,有對文學的宏觀研究,不過,大多數是個案分析,比如學者錢鍾書、龔鵬程、李建軍、俞寧等,作家路遙、張賢亮、賈平凹、格非、閻連科、張愛玲、蘇青等。他擅長作家作品研究,雖然是個案的討論,其實展開的視野相當開闊。

  • 讀書丨品讀《不盡的江河不斷流——比較視野下的中華文明》

    作為研究古代羅馬史的名家,楊共樂先生多年來不斷開拓學術視野,遊刃於中西歷史之間。在本書之中,楊共樂先生立足於比較視野,以羅馬及其他域外古文明為參照,審視中華文明之脈絡與大勢,闡釋中華文明的連續性特徵與不中斷的關鍵文化因素,更將目光投向世界文明新形態的開闢。借薄薄一本書冊,楊共樂先生道盡了古老的中華文明何以如浩蕩江河一般滾滾不盡,萬里東流。

  • 學術丨遠遊與切近——長詩《遠遊》之蹤跡

    長詩《遠遊》具有深遠追問的品質,追問是在時間中的追問。在這追問中,詩中的敘述者是一個結集者和承接者。詩人將敘述者擺放在這樣的位置,說明詩人很自覺地退到被讓予者的境地中,在此境地中詩人才能從根本上追問人的存在。也就是說,詩人清醒地認識到由主體性主宰的寫作和被形而上學規訓的寫作已經走入死胡同,詩人只有擺脫強烈的主體狀態才能對自身和人進行追問。

  • 文化丨西出關外有故人

    中國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寫過一首詩《送元二使安西》,其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意思是我的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美酒吧,向西出了陽關就難再遇到舊相識的朋友了。

  • 特約丨科普作家彭緒洛的創作之路

    在首屆“澳門國際兒童文學獎”的盛大頒獎典禮上,作家彭緒洛的作品《少年科考隊-追回恐龍化石》榮獲了最佳科普獎,這一殊榮不僅是對彭緒洛先生創作才華的肯定,也是對兒童文學領域科普作品的一次重要認可。《少年科考隊-追回恐龍化石》這部作品成功將科普知識與兒童文學相結合,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的閱讀體驗。本報第一時間對彭緒洛先生進行了深度訪談,瞭解到彭緒洛先生的創作理念、創作曆程及未來兒童文學創作的展望。現將專訪內容刊於本期特約版,讓我們一同走進彭緒洛先生的文學世界,感受科普與文學的完美融合。

  • 詹大年/小时候,我也曾发誓“杀光日本人”......但后来我长大了

    6月26日,苏州。有男子持刀伤害日本学生。为了尽职,胡友平女士见义勇为牺牲了。9月18日,深圳。44岁男子刺死10岁日本男童。我们姑且认为这两件事情是毫不相干的偶发事件。但是,在日本前首相安倍遇刺的时候,在日本遭遇大地震的时候,国人的欢呼声是挺震撼的。我去年10月访问日本,写过一些教育考察报告。有人留言了:“难道你忘记了南京大屠杀吗?”“精日分子。”

  • 诗意的童心——读《刘育贤儿歌精选》偶感

    我顺着读一遍,倒着再读一遍,习惯性地用红笔勾画自己喜欢的儿歌,瞬间,一个词语——“诗意”闪现出来。诗是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本质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