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陶醉在诗的海洋里

作者:刘育贤 来源:bzyc 点击:36408

         ——读2007年第一期《嵩山诗坛》

 

中国是诗的王国,登封是诗的海洋。

当我拿到2007年第一期《嵩山诗坛》(以下简称《诗坛》)时,立刻为之一震!版本由原来的32开变成了国际标准16开本。其容量是原来的2倍还要多。于是,我在未看内容之前,先统计了一下诗的数量,本期发表了106位诗人的327首诗,洋洋洒洒,的确是一片诗的海洋。对于一个县市级办的诗刊来说,在我的心目中颇有些了不起的感觉。就全国来讲,县市级办诗专刊者不能说没有,但属寥寥。登封,我很熟悉,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就一直非常活跃。特别是诗歌创作,更是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登封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文学氛围,除了每任领导对文学事业的重视之外,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对文学事业的热心者,倡导者,百乐者,执着者,甘愿挥汗出力的奉献者。他们是王鸿钧、吕金超、耿直、阎锦木、梅淑贞、刘白雪、吴长军、李振敏等,他们不但自己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质量高超的诗歌外,还不遗余力地对年轻的文学爱好者进行不厌其烦的辅导和培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克服了种种困难,办报办刊办辅导班,为登封的文学爱好者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发表作品的园地,为业余作者搭建提高作品质量、并使其不断走向省级、国家级水平的平台。登封的文学事业的长盛不衰、繁荣与发达,他们的功劳将永远铭刻在登封人民的心目中。

我如饥似渴地打开了本期的《诗坛》,走进了诗的海洋。我一首一首地认真阅读,一句一句地仔细品味,越读越高兴,越读越激动,最终使我陶醉在诗的海洋里!因为,在这个诗的海洋里,每一朵诗浪花都是耀眼夺目的,都是光辉灿烂的。我很想对每一首诗进行品味和享受,但在这诗的海洋里,就是累瘫了恐怕也难以如愿。鉴于此,我只好从千万朵诗花中采集几朵,和广大读者一起品味品味享受享受登封的诗的美丽和魅力。

莎士比亚说:“诗人的眼睛在神奇的狂放的一转中,便能从天上看到地下,从地下看到天上。想像会把不知名的事物用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诗人的笔再使它们具有如实的形象,空虚的无物也会有了居处和名字。”阎锦木的组诗《嵩山春歌》,像四杯美酒,饮得我醉意微微。第一首《春风》:“嵩山春早看柳尖/鹅黄几时拂绿烟/春风料峭伸懒腰/误把细柳作舞伴。”诗人体察事物太细腻了,此诗不仅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绿柳报春图,更可贵的是创造出了令人陶醉的早春的美丽意境。柳尖吐着鹅黄,鹅黄拂着绿柳,鹅黄绿柳烟霞一片,多么美丽的报春图景啊!第三句“春风料峭伸懒腰”,简直是神来之笔,唐诗中那个“春眠不觉晓”的美意,在这里诗人把它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第四句“误把细柳作舞伴”,完成了将春风拟人化的生动感人的意境。春风抱着绿柳跳舞,一下子点活了人人喜爱春天,个个醉意春天的美好心愿。我惊叹诗人的想像之美妙,灵感之发现。第二首《春意》:“半坡菜花半坡金/春意嵩山着黄裙/崖上桃花羞来迟/扯起红霞当纱巾。”和第一首一样,前两句是诗人为我们绘出的一幅静的春意图,后两句是诗人为我们绘出的一幅动的春意画。由静到动,本身就是事物的起步、发展、前进的过程。这个普通的道理被诗人用形象点化成诗,就具有了一种美丽的说服力,醉人的感染力。因为在这里把抽象的春意具象化了。第三首《春灌》和第四首《春雨》同样都是诗人为我们酿制的美酒佳肴,我想读者饮后,是会和我一样醉意醺醺的。歌德说:“诗人的本领,正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平凡的事物中见出引人入胜的一个则面。”阎锦木的另一组诗《市井人物六题》,写的是豆腐郎、破烂王、红薯佬、修鞋匠、修车工、卖花女。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最普通的劳动者,可谓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吧。然而,他们在诗人的笔下,就都形象地变成了了不起的感动人的人和了不起的辉煌事。先看《豆腐郎》:“机磨鸣转豆为泥/星点月压腐如玉/身披朝霞串街巷/清香飘进炊烟里。”此诗写豆腐郎披星戴月辛辛苦苦做豆腐和卖豆腐的过程,以及豆腐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如果用叙述文来写,那至少也得一百多字才能说清楚。可诗人仅用了28个字,不仅把做豆腐和卖豆腐的过程描绘了出来,而且用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给读者以激动人心的感受。就“星点月压腐如玉”句中的“星点月压”四个字的运用,足以可以看得出来,诗人的文学功底是何等的深厚。按照事物的本身,在做豆腐的过程中,点豆腐是最关键的一环,通常是用石膏或粉浆等来点,当然,诗是艺术品,是高度概括和形象地表现生活的艺术品。但这个高度概括和形象,是测试一个诗人写诗功底的一块试金石。诗人在这里用“星点月压”,其一,叙说了做豆腐的具体过程;其二,表现了豆腐郎披星戴月的辛苦劳动;其三,为读者揭示了没有辛苦的劳动就不会有“腐如玉”和“清香飘进炊烟里”的道理;其四,更说明了诗人对豆腐郎辛勤劳动的赞扬和尊重,正是他的辛勤劳动,才换得了人们香甜的美好生活,诗人在字里行间告诉读者,劳动人民的劳动价值像星星一样灿烂,如月亮一样光辉!再看《破烂王》:“拉起架车收破烂/满车岁月洒斑斓/一声吆喝震楼窗/阳光斜来揉你肩。”好一个“阳光斜来揉你肩”,收破烂,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个令人不屑一顾的职业,似乎只有那些穷得濒临乞讨的人才去从事这一职业,然而捡破烂也不乏为王者。王者似乎再不能与贫穷二字相提并论了。诗的题目是《破烂王》,当然就不是一般的捡破烂者,诗人在高度赞美破烂王,因为破烂王的岁月是斑斓的,他的一声吆喝震天动地,所有捡破烂的人生全在了这声吆喝之中,这声吆喝的内涵实在太多太深,这声吆喝是发自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春雷声,呐喊声!我们似乎可以这样去理解:这声吆喝告诫人们,特别是那些对于社会底层劳动者嗤之以鼻的达官贵人们,你们别以为捡破烂是下贱的活,恰恰相反,捡破烂是高贵的神圣的,对于捡破烂者本人可以有所经济收入,可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所需;对于社会来说,一来可以减少不应有的浪费,更重要的具有极其深远的环保意义。似想,破烂王如此劳苦功高,阳光特来为他揉揉肩膀,对他进行抚慰和赞美,那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吗!在这里,阳光一定是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另一首《修车工》这样写道:“单车摩托患病情/频频投向车郎中/医罢太阳疗月亮/坐骑飒飒起飙风。”诗人把修车工比做郎中,专给车治病。年年月月,日日夜夜,他为多少患病的车治好了病?就连他也说不清。“医罢太阳疗月亮”真乃诗中警句也。把修车工的劳动人生、辛苦人生、坎坷人生的深度内涵开掘得淋漓尽致。还有他的《红薯佬》、《修鞋匠》、《卖花女》与前三首的警句同等使人震撼,意境同等美丽,想像同等奇特,内涵同等深刻。别林斯基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诗,从而也有诗的内容。只有内容才能作为衡量一切诗人的天才也好,普通才能也好——的真正尺度。”这两组诗足以证明诗人的才能令人折服。据我所知,阎锦木在诗歌创作道路上已跋涉了几十个年头。他的最大的过人之处是不守旧,不满足,时刻都在不遗余力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时刻都在审视自己的不足,因而,他的诗总是在不断地创新。特别在诗句的创作中,警句叠出,令诗友们震惊。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李振敏在诗歌创作的生涯中始终遵循的一条座右铭。他常常在斟词酌句上下大力气。他特别擅长创作七言绝句,我读过他很多绝句诗,估计他现在已经创作了几百首绝句诗了。他的每一首绝句诗中都有使人为之一震的警句,使诗的意境得以陡然地升华,使诗的内涵得以深度地开掘。在本期《诗坛》上,我突然读到了他的一首自由诗《金岭,一条涌金的走廊》,我认真地反复读了好几遍,原来他的自由诗也写得很棒,绝不亚于他的七言绝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金岭,一条涌金的走廊》。当“金岭,走来了擂响虎步的矿工”时,金岭就变了,变得热闹起来了,“黑色瀑布热闹了出煤井口/沉甸甸的黑夜亮着半山华灯/祖先传承的燧石击出了火花/热闹了矿区不夜的迪厅//山坳里开满刺玫开满牡丹/绿绿的草坪围着金色的感动/山坳里捧着清澈的泳池/歇班的工人正垂钓着藕风”金岭热闹起来之后,金岭就更加变得美丽而令人陶醉:“金岭能拽住泛绿的季节/令翠竹生笋山鸟和鸣/金岭的造型与园林牵手/看小亭撑伞垂柳摇风//一排排楼房喊着洁白的语言/图书室、阅览室、酒店式餐厅/矿工们在宾馆化的宿舍里就寝/一个好梦逗乐了窗台上的辰星”。多么美丽动人的一幅矿山图画啊!这幅图画不仅仅表面上看上去,使人感到无限美好,“一个好梦逗乐了窗台上的辰星”,诗人将矿工们内心世界的美十分浪漫地给读者揭示了出来,不用说,我们读到这里,很自然地就会随着矿工内心世界的快乐而快乐!这个山快乐人更快乐的美好意境是在诗的字里行间的自然流露。然而,诗人并没有到此打住,由于矿工们的辛勤劳动而使得矿山——金岭变成了人间美丽的地方。如果缺乏写诗的功力,很容易到这里便结束。同时,到这里结束也可以说得过去,因为诗的意境已经完成。但作为一位具有较高功力的诗人来说,他要开掘出更高的意境来,于是便有了诗的最后一段:“矿工们驯服了瓦斯/轻点按钮变跳出蓝色的诗情/金岭,好一条涌金的走廊/歌声如潮引领着时代的春风”。这使得诗的意境陡然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了。矿工采金,不仅仅是想把矿山变得美丽,使人心得到快乐,而更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在于她会拉动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诗人的灵感和智慧比我们高了一筹吧!这首诗使我折服的理由还有一个超人之处,那就是诗人在锻造诗句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虚和实相结合的手法。如:“黑色瀑布热闹了出煤井口”,“绿绿的草坪围着金色的感动”,“一排排楼房喊着洁白的语言”,“一个好梦逗乐了窗台上的辰星”等等,这些诗句中的“虚”和“实”显而可见。正由于诗人把虚和实的结合把握得十分到位,所以我们一读到这些诗句,都会为之一震,感到既生动又有力,使诗的品位立马升高。同时,这些诗句中还运用了,著名诗评家孙绍振所说的“远取辟”的手法,试想,在现实中,草坪怎么会有人的感情呢?楼房怎么会喊话呢?语言怎么会有颜色呢?辰星怎么会被逗乐呢?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诗人在诗中让它发生了,而且很合乎情理,并很生动,并起到了高台教化的作用。李振敏近年来对诗的钻研是“夜点明灯下苦心”的,诗能写到今天这个水平上,绝不是一日之功。本期中还有他的《双虎,打扮着日子》与《金岭,一条涌金的走廊》有异曲同工之美。他的另一组七言绝句《武汉东湖》、《黄果瀑布》、《过函谷关》等,同样是警句连连,扣人心弦,其意境之高妙,令人惊叹!

吕金超的《深夜的灯光》读得我自己对自己责备良久。灯光,这个诗人写诗不断出现的主题。“夜夜挑灯笔耕”成了诗人终生的积习,于是,灯光在诗人的眼底“幻化成一片云霓”……“笔管便倾吐出一行行滚烫的诗句”;于是,灯光在诗人的眼底“幻化成一阵清风……”当清风使他的心潮荡起阵阵涟漪,笔下“便幻化成一首首唐风”;于是,灯光在诗人的眼底“幻化成一匹天马”,“便驮来一筐筐闪光的绝句。”于是,灯光在诗人的眼底幻化成一条小溪,小溪的浪花“突然溅绿我心中一页页格律”;于是,灯光在诗人的眼底幻化成一棵小树,诗人“用情去浇灌/用爱去护理/小树蓬勃向上/焕发出无限生机/即使北风呼啸的隆冬/枝头照样结出闪光的诗集。”诗的结尾重复了诗的开头“年年啊月月/从来没有言放弃/夜夜挑灯笔耕/早成我的积习”。诗人对诗的执着可想而知。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如果吕金超是一位专业诗人,那到还罢了。然而,吕金超是一位日理万机的忙人,有时忙得使人不可思议,他说他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工作期间,他是一所拥有2000多学生的高中校长,校长的工作就是日理万机了,但他还办着一份校报和校刊,要策划,要设计,要编稿,要校对……忙啊!退休之后,他先是被聘为拥有一万多学生的一所中学担任校长,后有被聘为一所艺术学校为校长,他每到一处,除了正而把经的校长繁忙的管理工作之外,仍然不忘办报办刊,登封的文学爱好者之所以能够一批又一批地走向省级、国家级,大都踩着吕金超给大家搭起的这个平台起飞的。就这么一个“拼命三郎”式的人,每天总是挑灯夜战,笔耕不辍,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颇具质量的诗歌。灯光,在这里既是诗的素材,又是诗的主题,更确切地说灯光就是诗人自己。灯光是闪亮的,诗人的心是闪亮的,只有一颗闪亮的心,才会有一首一首闪亮的诗。灯光本身就是诗人创作生涯的写照,他的一生是光芒的一生。所以,他的诗、散文、小说等作品都是闪烁着无限光芒的。我曾在他的小说、散文集《听雨》的研讨会上说过:“吕金超的文学作品俨然是一支支动人心弦的歌,这些歌儿是同养育他的颍河水的妙趣横生的韵律相吻合。如果说颍河水是作者的故乡人民的心歌,吕金超的文学作品就是故乡人民的心声!”可见,灯光是故乡人民的心幻化出来的,吕金超的心就是灯光,因此,灯光也就是吕金超文学作品的心了。

为什么说读了他的这首诗我自己对自己责备良久,原因就在这里,他那么忙,还天天夜里写诗,而我呢,退休之后,什么事也没有,倒写不出一首诗和一篇文章来,时间都被白白地浪费掉了,自愧呀自愧!吕金超除了写诗,还写了大量的散文,而且质量很高。近年来,他又苦钻苦研,写起旧体格律诗来,成绩亦很卓著。本期《诗坛》发表了他四首七言律诗:《少室阙》、《太室阙》、《启母阙》、《武则天》。让我们品味一下《太室阙》:“巍巍太室气轩昂,/庙阙方室逞画廊。/游乐豪门旗猎猎,/出行车马队长长。/铭文书法千秋劲,/画卷石雕万载香。/极品洋洋一睹后,/三年余韵尚缠梁。”我不懂格律诗的平仄与韵脚,但我觉得此诗用非常简练的笔触,即中间对仗的四七二十八个字就将太室阙的历史人文的壮丽画卷勾勒了出来,足以显示了诗人格律诗词创作的深厚功底。特别是最后一句:“三年余韵尚缠梁”。既绝妙而又意味深长,说明太室阙的文物历史价值之重大,它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目中。诗的炼字锻句颇具功夫,艺术性颇高。其他三首具有同等功力,读者自会领略,不再赘述。

本期《诗坛》发表了耿直老师12首诗,数量颇为壮观。登封人都说耿直老师是登封的一部活字典,他博古通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邓拓曾经说过:“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有一次,我与耿直老师谈论起有关嵩山的历史地理资料时,老师的一段陈述,深深感动了我:他为了写好《登封市志》,为了保证资料的绝对真实性,由他带队,组成了一个三人小组,凭着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风餐露宿,不顾寒暑,风雨不避,历时半年之久,硬是将嵩山的七十二峰全部找到,并进行了地形、地质、地貌、历史、人文等资料的详细考察,并给每一个峰都起了名字,竖立了标牌。这件事不要说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人,就是青年人要完成它,也要瘦下去几斤肉的。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平常在做学问上那该是多么执着、认真、严谨、吃苦和勤奋,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成为一位令人敬仰的博古通今的学者、教授和作家。他不但著有历史人物方面的书:《陈胜王》和《嵩先生》等,更有文学方面的《耿直诗文集》。由于耿老师的知识渊博,所以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是个多面手,正如李铁成在《耿直诗文集》一书的序言中写的:“志忠(老师原名)的创作涉猎十分广泛,散文、诗歌、故事、小说、报告文学、曲艺、神话传说。他的文字平顺质朴,如山木野卉,自有其风姿。他写的人物或名胜,即使一人一物,皆考据翔实,字字有根据,句句有来历,即使对待外省外地的题材也是如此,绝非凭空杜撰、浮饰夸诞者可比拟。即使他写的大量民间传说故事的作品,其原始出处必来自民间,绝非为趋时而凭空臆造‘民间文学’可同日而语,这也可从则面看出他为人之诚朴。他的这些作品为当代集一方散金,为后世存一部信史,使大量的文化资料得以保存和传布,其价值十分重大。”老师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十分令人敬佩。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他在本期发表的一首自由诗《惦念》:“农民工,无论出门多远,/年三十,都要赶回家阖家团员,/胡总书记,却冒着风寒,/乘车离家,走访边关。”一开头,诗人就为读者点明了主题:过年了,几乎所有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家团圆,然而,国家的总书记却不顾严寒离家走访边关,其重大意义,让读者一目了然。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写了总书记走访军营,走访科研单位,走访农村,走访社会福利院……诗的结尾,又将诗的开头段重复了一遍,诗人的意图很明显,一是强调了总书记在过年时放弃与家人团圆,而披风冒雪走访边关的重大意义;二是将诗的深刻内涵又升华到一个高度。这首诗明白易懂,直抒胸臆。这里,我还想引用李铁成的话来说明耿老师的诗为什么总是追求朴实、明白、易懂?李铁成说:“近年来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存在着一股追时髦、趋时尚的风气,作者既无正义的信念,又无扎根于生活的积累,更无对后世负责的道义感,仅以浮燥夸涎而炫耀于世,成为一时风云人物。在这些人眼中志忠的这些作品,不仅不时髦,可能嫌其陈旧;不仅不怪谲,可内容能够太过平实。然而,在历史的江河淘漉之后,最先消失的必是浮泛的泡沫,此时,方见澄澈的本色,也许后人从这里尚能看到一二历史的原色,感受到其价值。”李铁成的这段话是对老师文学作品的最好评价。按照这个评价,我们再来看看老师为双虎家俬所写的四首诗:《虎吟》、《虎斑》、《虎啸》、,《虎威》。在这里我抄出前两首,《虎吟》:“幼时戴着虎头帽,/学步穿着虎头鞋。/虎虎生气肯上进,/勤学苦练不停歇。/攀登高峰有虎胆,/敢为人先为豪杰。/而今家俬用双虎,/阖家幸福又和谐。”多么朴实无华的诗呀,为了赞扬双虎家俬,从儿时人人都戴过,个个都穿过的虎头帽、虎头鞋说起,最后讲到家庭幸福和谐,既赞扬了双虎家俬,又升华到了目前我们所处的和谐社会,其内涵的开掘亦够深刻了。《虎斑》只有四句:“虎斑霞绮诱煞人,/林籁泉韵动人心。/双虎家俬庭堂放,/更觉庄宅抵万金。”我想双虎家俬的老板听了,一定会高兴得眉飞色舞了。唐诗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句,老师创造性的借用,使得诗的力度大大加强。老师的诗就是这样以文字之明白而取胜,以内涵之深刻而动人。李铁成的评价正是广大读者要说的话。在这里,我衷心的祝福耿老师身体健康,文笔丰健!

一读曹书敏的《重读‘飞蛾投火’成语》,我立刻想起了他的诗集《青春吗叮啉》中的两首诗《滴水穿石》和《关于“守株待兔”》,于是,我又读了这两首诗。可以说这三首诗是姊妹篇,都是从诗的角度来诠释成语而拓展内涵的。前两首诗,诗人朱先树已有评论。今天,我读《重读‘飞蛾投火’成语》,根本不敢对诗进行什么评论,心里觉得颇为震撼,曹书敏的诗写得这么好。我只是觉得此诗的词语运用是那样的别致,语言的表达是那样的新颖,诗的讲述是那样的富有哲理,诗的内在空间是那样的博大。“把它放大/放大到一架飞机的身影/和速度,把自己缩小/缩小到一只昆虫的细心和/真情”。诗人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切入点,就一下子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思绪,把飞蛾放大成飞机,把自己缩小成昆虫,读者立刻就会思考,诗人将要为我们讲述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怎样的一个故事?顺着诗人别致的切入点,读者肯定要抓住不放往下读:“就能听到呼啸声和/爆炸声,就能感到一盏灯/里的地震,甚至火苗的断裂/和坍塌声”。诗人似乎在描写一个令人恐怖的场面,似乎地球就要毁灭了似的,紧接着,诗人来了一句似乎是为读者的恐怖感进行平息,“飞蛾的行为不属于恐怖主义”。至此,读者便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平静下来的时候,读者会猛然想到,成语“飞蛾投火”的本意:噢,那是飞蛾自取灭亡啊!诗人绝不是只把“飞蛾投火”的本意表达出来就算完事,诗人有他更深刻的开掘。在平息了读者的恐怖感之后,诗人的笔锋陡然一转,“一只削尖的铅笔/为它祈祷,咔嚓/一声,笔尖断了/一张纸的天空为英雄/腾出一道裂缝”。读到这诗的最后,读者会怎么想呢?我觉得诗人是在根据成语本意而引伸再开掘,在这则成语的释义中,成语出处有两说,一说:“唐·姚思廉《梁书·到溉传》:‘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另一说:“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我已曾着人拿住杨景、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第一个出处是说,自己投书如飞蛾投火自取灭亡。第二个出处是说被捉拿者如飞蛾投火自取灭亡。然而,诗人并没有局限在成语的本意和出处,而造出一位英雄——铅笔,铅笔要从爆炸声和地震中去营救飞蛾,其精神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至此,读者一定会提出问题:诗人究竟是要释义成语的本意呢?还是要赞扬英雄救生的悲壮呢?我的感觉是,读者提出的这两个问题都是字面的理解,诗人写这首诗似乎有着他更深层的内涵,他是在写社会,他是在写人生。说白了就是在人身的道路上怎样做人?是自量力还是不自量力,能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你是要做飞蛾呢?还是要做铅笔?诗人为什么要把飞蛾放大?为什么要把自己缩小,其深刻的哲理性就在于此。因为这首诗的含量较大,我只是凭自己的感觉说说而已,也许说的很表面很皮毛。总之,我觉得这首诗哲理性较强,分量也较重,内涵也较深。给读者留下的思考空间也较大,读者可以自己去理解。正如王国维说的:“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欲言,而又非我之能言。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曹书敏之所以能把诗写得如此博大又深刻,他是对诗有着极其深刻的钻研的。请读者读一下他的诗集《青春吗叮啉》中他写的《与词语同在》和《诗性的思索》两篇文章即可知晓。比如他在《诗性的思索》中谈到“语言的错位使用(反逻辑性)”,我敢说他在写这篇文章时,一定是把苏轼的诗歌主张“反常合道”研究过了。可见,曹书敏在进行诗创作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造诣颇深。难怪他能够创作出如此高质量的诗呢!我要好好向他学习!

几首好诗使我认识了田红旗,本期《诗坛》发了他8首诗,使我读出了快乐,读出了高兴,更读出了诗的品位。他善于运用自由潇洒的语言来表达诗意和开掘诗的内涵。《父与子》先写孩子的成长吸干了妈妈的乳汁,索尽了爸爸的血汗,就这,“父母商量着把自己的肉烹了/给宝贝儿子吃”。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老了,有病了,变成了一个“植物人”。父亲也老了,挣不下钱了,需要向孩子索取的时候,反而他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怎么也张不开口。这是为什么呢?诗人把他对于此种情况的描写,作为谜面,最后写道:“是父母上辈子欠儿子的/还是儿子这辈子欠父母的/这笔账/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我说,读者读到这里,当下就能揭开这个谜底,那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爱的崇高,母爱的伟大就在于此。谜底既然这么好解,为什么诗人要说“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诗人写诗的手法高就高在这里。人人皆知,一首好诗必须是“言未尽而意无穷”,即给读者留下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诗的内涵就是要让广大读者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进行永远的思考。因为,这句话里面所包含的东西太多太多,它的意境太深太深,它对于人生的含量太重太重。同样他的《感悟人生》和《高手》两首,也是如此。《高手》写有些人为了表现自己是高手,而伪装来伪装去,最后谜底一揭开,其实,真正的高手就是平平淡淡的自己。此诗的哲理能够让读者思考良久良久。他的《矿山服务员》的语言洒脱得使人感到他是制造诗的语言的能手,顺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开头段:“春天来了/她们在擦/擦去沉淀的遗憾/冬天近了/她们在擦/擦去岁月的疤痕/夜深人静了/她们在擦/擦去心灵的寂寞/矿工们下班了/她们在擦/擦出家的感觉”。读这样的诗,就好像人们在随便说话一样洒脱。最后一句“擦出家的感觉”,诗意全出来了。再看诗的最后一段:“她们/习惯了上班的日子/忘记了在家的孩子/听惯了钥匙的丁零声/找不到自己在家的位置/矿山是她们心中的最爱/她们/弱肩挑重担/撑起矿山半边天/她们是矿山服务员/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读这样的诗如同饮酒一样醉人,朴实潇洒的诗句将矿山服务员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和高贵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诗对于矿山服务员该是一餐多么好的精神食粮啊!这首诗对她们的鼓舞力量要比你给她们上十节教育课的作用大得多。因为诗触摸到了她们的灵魂深处。另外他的《我的老师》、《你爱我》等都是令读者爱读又容易被陶醉的好诗,请大家好好读一读,便会品尝到它的酒香味。

王银贵是一位实力派诗人。我过去读过他很多诗,如《神奥嵩山》、《“十一”放歌》、《吟咏磴槽》、《长霞,你在天堂不寂寞》等等,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今天,我又在本期《诗坛》上读到了他10首诗,令我十分欣喜。《痴爱诗人》用“超现实”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写出了一位热爱诗、痴迷诗,就连自己也想变成诗的诗人的诗的心灵。“我想走进你的诗里/成为你诗的主题/用你美妙的语言/把我装扮成靓丽//如果我不能成为主题/就让我成为诗句/只要有我一点影子/哪怕是三言两语//就算诗句我也不能属于/总该把我当作标点吧/如果你的诗不需要标点/那我注定是你手中的笔”。我很爱读这种诗,这种诗具有强烈的诗的艺术性,就诗的结构讲,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将主题一步步深化,将意境一步步升华。一个人要去做诗的主题,要去做诗的诗句,要去做诗的标点,要去做诗人的笔,这在生活的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事,但诗人在诗中让它可能了,而且给人以诗的美的感受,就诗的意念来讲,我们读后,觉得合情合理且很生动。这便是运用“超现实”手法的魅力。这首诗我们还可以说是一首爱情诗,但在这里的爱情是广义的,不用我罗嗦,读者自然会通过诗对爱情的各方面的理解。我希望王银贵以此诗为契机,在“超现实”手法的尝试和运用中,继续大踏步地前进!

当我的目光漫步在“迷醉夕阳”这个栏目中的时候,我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本期本栏目发表了21位老人写的54首诗,就数量讲占本期总诗量的六分之一还要强点。这使我想起我的老家灵宝有一个老人诗词学会,每年41日和91日召开两次诗词研讨会,在会上老人们的诗词铺天盖地而来,有的将自己的诗词用书法写在宣纸上贴在墙上;有的将自己的诗词打印成传单散发,有的当场一首接着一首给大家读……其热闹场面令人心潮澎湃。我在想,人老了怎么都变成了是诗人了呢?这大概是岁月和生活造就的,人在世界上生活了几十年,他的生活该有多么的丰富啊!他的感受该有多么的深刻啊!到老来他们拿起笔把自己的一生写下来,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高兴更是一个慰藉;对社会来说是一种贡献,对读者特别是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教育。这该有多大的意义啊!白天乐的《病房吟》读得我热泪盈眶,母子之情感人至深;82岁的抗日老战士王振敏的《福气歌》写得太好了,谁读了谁受教育;高山的《砚边絮语》抒发了自己老有所为的快乐心情;李秋传的14首诗,不但数量在本栏目中数第一,而且诗也写得美,《回乡纪事六首》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故乡的巨大变化的赞美。组诗《夕阳红》中的《老年自行车队》、《老年登山队》、《老年秧歌队》、《老年演唱队》……为我们描绘出老人生活的一幅幅美丽动人图景,声情并茂,读来使人快乐无限心心向上;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张存义兄是位曲艺作家,几十年来,他遵循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其曲艺作品对于宣传党的政策、鼓舞人民的志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本栏目发表他的《开天辟地头一回》,又一次很好地宣传了党中央减免农业税和学杂费的爱民政策。据我所知每逢党的新政策出台,存义兄就有曲艺或诗等作品问世,这是一种可贵的社会责任心,他心里敬仰的是伟大的共产党,怀念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一名作家、诗人,这样的责任心是不可缺少的。还有郑保成的《咏春诗四首》,李益琛《朋友,听我说》、《八旬寿诞感言》,梁明松的三首诗等,读来如饮美酒,使人颇感醉意。在这里,我衷心祝愿登封的老诗人们身体健康,诗兴旺盛,好诗不断。

有幸在本期《诗坛》上读到了封二上介绍的年轻诗人刘爱玲的诗《父亲的愿望》,诗写父亲终生都爱吃饺子,我佩服诗人的选材之灵感,人人都知道,过年时家家都要团圆吃饺子,饺子就是人心呀,父母之心,儿女之心,朋友之心,人民之心,祖国之心,大地之心……饺子是生活的闪光点,心是人的闪光点,诗的高远意境和深刻内涵不言而愈。封二还介绍了一位诗人景夫德,在本期《诗坛》上没有读到他的诗,颇感遗憾。

米军昌、冯健人、吴战奎三位诗人善于写新诗七言绝句。或塑造一个人物,或叙述一个故事,或描绘一个画面,或抒发一汪感情……都能熟练地运用短短的28个字把它完成,而且颇具诗意。如米军昌的《冬》:“风刀霜剑严相逼,/大地茫茫无生机。/三尺冰下策划紧,/布谷报春好消息。”第三句颇为惊人。他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拟人化,似乎大自然也有人的灵性,它也在时时策划着下一步的日程工作,不断在创造着美好的前景。冯健人《登嵩山》的第一首我很喜欢,“登上嵩山到峰巅,/伸手欲摸万里天。/谁知峻极不峻极,/撕块白云先擦汗。”同样是第三句写的极为绝妙。这一句加上第二句和第四句,整个把登山人的气概写得既豪放有壮观。山再高也没有人的脚步高,人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是大自然的主宰者。这首诗把在战略上要藐视困难,在战术上要重视困难的意境写得活灵活现。吴战奎《杂诗九首》中的《檐下燕巢》如此写道:“春燕垒窝口口泥,/衔草造巢穿梭飞。/何用设计绘图纸,/筑就天下别样居。”又是第三句,陡然将诗意喷出,把他诗中的主人公——春燕,描绘得比人还要聪明,还要智慧,还要灵巧。人在建筑一座房屋前,还得进行精细准确的设计,而春燕就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衔泥筑巢,自然而然就垒起了一个非常好看而美丽别致的住所来,诗的内涵在于,我们要像春燕一样学好本领,才能干出成绩来,否则,将一事无成。从这三位诗人的七言绝句诗来看,我似乎悟出了一个创作七言绝句的本领来:那就是关键的第三句诗,这一句如果高超绝妙,对于整艏来说,它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限于篇幅,三位诗人的其他诗恕不再言。

“唐风宋韵”栏目中的格律诗、词,读来如一盅一盅地醉饮,令我品味无穷。因我不懂平仄和韵脚,还是留给专家去评说。

邱涛的《思念》、赵晓丽的《永恒的妈妈》、王西敏的《我愿是雪花》、任翔的《乡恋》、李璟倬的《秋雨》、杨志华的《日子》、王雅丽的《重生》、兰洁的《春》、明欣的《我看见了一个人》、王少辉的《杜鹃花》等等诗作,读得我兴奋异常,激动不已。我为登封出现这么多年轻的诗人和好诗而喜不自胜。当然,在众多的诗作中也有一些诗显得身小力薄,缺少点意境,缺少点内涵。我想,这可能是一些年轻人初步诗坛、缺乏功力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得到解决的。

诗海泛舟,春意融融;诗花醉人,心意甜甜。登封的文学创作自50年代至今,可以说是一浪高过一浪,当我陶醉在这诗的海洋里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幸福,有一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幸运感和优越感。我是个文学爱好者,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与登封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不但被诗的海洋所陶醉,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登封广大诗人旺盛的创作精神!我想,登封之所以能够发展成诗人辈出,诗成海洋,与这份《诗坛》的创办是密不可分的,《诗坛》的功劳可歌可泣的。让我抄下本期《诗坛》中薛冯敏的诗《朵朵诗花开得艳》送给《诗坛》的创办者和劳苦功高的编辑们,以表敬仰之情——

登封嵩山建诗坛,阳光雨露撒人间。

朵朵诗花向阳开,万紫千红齐争妍。

为有编辑洒汗水,诗花绽放见报端。

新人习作天天有,诗坛一步一层天!

 

 

                           2007.6.1.于郑州“山村人居”

 

 

更新:2008-01-20 03:06:5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