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中小学优等生厌学:一个被忽视的教育隐忧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学困生的厌学问题倾注了大量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和对策颇为丰富。然而,我们是否忽略了另一个潜藏的问题——优等生也会厌学?这一现象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校园观察 王红顺 2025-09-04
  • 隐性学困生(伪学霸)成因及对策

    开学季,不少家长为孩子入学初的“优异表现”欣喜——小学新生能熟背百首古诗、口算又快又准,初中新生拿着小学阶段的“满分成绩单”自信满满,高中新生带着中考“刷题练就的高分”踏入校园。然而,这份“优等生”的光环,往往在学段推进中悄然褪色:小学三年级后,曾经的“古诗小达人”因不会独立思考成绩下滑;初中阶段,“小学满分生”因阅读能力不足跟不上课程节奏;高中时期,“刷题高手”因缺乏逻辑思维和个性化学习方法逐渐掉队。这种“入学即巅峰,此后渐滑坡”的现象,正是被忽视的“潜在学困生”养成记,这一现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却正在悄然影响着许多孩子的成长轨迹。

    校园观察 王红顺 2025-09-04
  • 詹大年/ 开学初,好老师首先“圈粉”

    在昆明丑小鸭中学,这些年,每到开学,老师们会面临一场突然袭击的“考试”——某一次会议将要结束的时候,校长会发给每位老师一张A4纸和一支笔,然后请大家单人单行坐好。“请老师们把你认识的学生名字写在白纸上。”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9-04
  • 詹大年/开学第一天,我来替这个“问题学生”“狡辩”几句

    “詹校,您好。我上次给您说过孩子抽烟的事,没想到一个假期完全变成了问题学生!不仅抽烟还参与打架,跟上其他辍学学生乱跑,坐出租车去西安兰州。我想开学会不会好些,结果报名去了,上了半天课就因胃疼身体不好请假。今天说他下周也不去学校。思想没转变即使强拉到学校也不学,我作为一名老师,遇到了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9-02
  • 詹大年/“问题孩子”,有不少是抑郁孩子......与他们的体质有关

    丑小鸭中学2011年办学以来,有不少抑郁孩子莫名其妙不知不觉地在这里被治愈了。一些医学专家曾经对“丑小鸭奇迹”进行过研究。他们认为,治疗抑郁症的阳光疗法、运动疗法、饮食疗法、群体疗法、音乐疗法等,与丑小鸭中学的教育设计不谋而合。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9-01
  • 詹大年/如何“搞定”100个“问题孩子”?

    早几天,和几位老师聊到如何”转化问题学生”这个话题(其实,我不不喜欢说“转化”这个概念),有一位老师说:“詹校,我好佩服你,好佩服丑小鸭中学的老师。你想,一个班如果有一个问题学生,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问题孩子,都会弄得鸡飞狗跳的......丑小鸭中学全部是问题学生,上百个这样的孩子,你们的老师却能搞定......不敢想象呀。难度有多大!”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31
  • 詹大年/鲁迅吸烟,关你啥事!

    绍兴鲁迅纪念馆里一幅展现鲁迅抽烟的墙画,近来成了舆论焦点——控烟志愿者孙女士以“可能诱导青少年吸烟”为由举报,建议将鲁迅夹烟的手改成“握拳”。这场争议看似是“控烟”与“文化”的碰撞,实则暴露了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用现代标准苛责历史人物、用个人立场干涉公共文化,真的合理吗?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30
  • 开学提醒:警惕教师过度勤奋导致学生学不会现象的发生

    新学期伊始,在全力投入教学工作的关键节点,我们需共同关注一个易被忽视的教育误区——教师“过度勤奋”反而导致学生“学不会”的本末倒置现象。近年来,我在多所实验校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发现这类违背教育规律的问题集中显现,若不及时纠偏,极易陷入“越教越忙、越学越差”的恶性循环。现结合具体问题、核心逻辑与改进方向,向全体领导及教师作如下提醒:

    校园观察 王红顺 2025-08-29
  • 詹大年/“等你考上清华北大,就可以玩手机了......”

    早几天,在高铁上,邻座有个10来岁的男孩,在和一位30来岁的女士聊天。看样子,女士和男孩很熟悉。我听到男孩说:“我妈妈不准我玩手机,她说等我考上清华北大了,就可以玩手机了......只有很少的时候,我妈妈也会把她的手机给我玩一会,那是她在奖励我。”男孩长得很清秀,带着一幅黑边的大眼镜。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27
  • 詹大年/如何让“问题学生”安安静静上学

    2011年办学以来,丑小鸭中学只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不能正常上学的初中孩子。这些孩子,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最大的共同点是学校不要他们,他们也不要学校。他们和学校、校长、老师、父母的关系亮起了红灯。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26
  • 詹大年:开学时,要不要来点仪式感?

    开学时,要不要来点仪式感?要的。如果校长不在此时此刻刷新一下自己,很可能谁也不知道校长是谁。有位大学毕业生告诉我:“大学四年,我只见过校长两次。第一次是在开学仪式上——我坐后排,也根本没有看清校长。第二次是在《毕业证书》上。”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25
  • 詹大年/教育,不是培养学生,更不是培养考生 ,而是培养人格完整的正常的人

    有位家长给我留言:“我家有个高二的男生,智力还行就是学习不专心。学完课本上的东西做完最基础的作业,就去玩了,喜欢游戏,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但执行力差,讲道理听不下去甚至很反感。焦虑,担心考不上好的学校......”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24
  • 詹大年/孩子逃学、玩手机、黑白颠倒、情绪对立……其实只是遇到了一个问题

    我很多次遇到家长的求助,他们说孩子无可救药了——“逃学,不与父母沟通,把自己关在家里,整天打游戏黑白颠倒……”咋一看,孩子的“问题”是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严重。你看,以下这几个问题是不是越来越让父母绝望?第一,逃学。第二,不与父母沟通。第三,把自己关进房子里。第四,整天玩游戏。第五,黑白颠倒。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23
  • 新学期开学创意策划15例:上报到季成为成长新起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新课标颁布之前就已经是全国统编教材,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颁布之后,道德与法治教材又重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和原教材相比有什么变化?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我请教Deep Seek,回答如下,可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参考。

    校园观察 王敏勤 2025-08-23
  • 警惕!30个看似“正能量”的教育经,可能正在被歪解!

    教育教学中有许多看似相近却内涵迥异的概念,一旦混淆,就可能让教育实践偏离正轨。以下30条关键认知,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警醒——别让这些教育教学的“真经”,在执行中被唱歪了调。

    校园观察 王红顺 2025-08-23
  • 詹大年/“爸爸的力量”不是用来战胜孩子的

    社会在发展,家庭的功能在改变,家庭成员对家庭的依赖性在减少,父亲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半个世纪以前,中国的农村基本处在农耕时代,我是湖南农村长大的,我不清楚城市人的家庭生活。那时候,我们做顿饭都要全家人合作:爸爸挑水,妈妈抱柴,我煮饭,妹妹拣菜。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22
  • 詹大年/不能用公园思维、展馆思维去做校园文化设计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校园文化设计的使命则是搭建唤醒的桥梁。当我们打破"展馆思维"和"公园思维”逻辑,让每一面墙都能对话,每一处景都能参与,校园才能真正成为滋养生命的土壤,而不是仅供参观的标本。毕竟,教育的生命力,永远藏在那些充满烟火气的互动与生长里。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21
  • 警惕!30个看似“正能量”的教育经,可能正在被歪解!

    这30个“不等于”,是教育实践中亟待厘清的误区警示。误读它们,教育极易滑向形式主义、短视功利,甚至南辕北辙的方向。教育需要真智慧而非口号崇拜,需要静心耕耘而非盲目执行。教育的复杂性,往往就藏在这些易被混淆的概念里。厘清边界、辨明内涵,才能让教育实践不跑偏,让每一份教育努力都真正指向育人本质。

    校园观察 王红顺 2025-08-20
  • 【李镇西】“生涯”是“规划”出来的吗!

    我退休后创建了“李镇西博士工作站”,这是一个吸纳理想主义年轻教育者的学习共同体。与一般的“名师工作站”不同,我从不要求成员们制定任何“成长目标”和“学习计划”,也不要求他们定期写总结,我自己当然也从来没制定过“培养计划”。教育局对我们也没有任何“阶段性考核”和“成果验收”。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然的。我对老师们说:“我不要求你们必须成为特级教师或什么名师,只要你们永远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永远保持激情与好奇,永远处于一种尝试和探索的状态,能够享受教育的幸福,就可以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校园观察 李镇西 2025-08-20
  • 詹大年/ 所谓“开学收心”,基本都是瞎操心

    开学了,家长只需要问问孩子:“要帮你准备哪些东西?”其他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他不说,您别管。开学就像开花,正常的事,只是一个季节。一年还“开”两次呢。家长一紧张,孩子也跟着紧张。家长的焦虑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一个开心、自信、从容、独立的孩子比什么都好。 “开学恐惧症”是吓出来的。

    校园观察 詹大年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