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过不少休学的孩子,他们满怀信心地去复学,但入学不久却又退缩了。因为,他们害怕老师向他们要成绩,害怕家长让他们拿追赶分数的计划,他们害怕考试......因为这样的"复学",都是奔着分数去的。
-
-
詹大年/为什么“看不懂现在的孩子”?因为他们有这些“不一样”
今日之孩童,承载着祖辈世代的智慧积累。此非谓基因突变,而是文明演进的自然结果。他们站在人类知识体系的更高处起步,接触的信息量与复杂度远超前人。一两岁的稚子操作平板电脑如鱼得水,十岁少年讨论编程、天文不在话下。这种智识基础上的跃升,使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天然不同,看待世界的视角亦随之改变。他们不是更“聪明”,而是站在了更高的巨人肩膀上。
-
曾几何时,“家长”的职责被清晰地定义在物质供给与生存保障的框架内。上一辈的父母,他们整日的辛劳只为孩子“不饿着、不冻着”,后来的父母,将“送子女上学”视作对家庭最郑重的承诺。那时的家庭,更像一个坚固的“生活堡垒”,抵御着外部世界的匮乏与动荡,守护着成员最基础的生存需求。
-
我收到这样一则留言:"詹校长,我当教师10几年了,能教育好别人家的孩子,可是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束手无措。他上初中了,天天拿着手机玩,边写作业边玩,晚上基本都是凌晨3点才能睡觉。说他说重了或者收了他的手机就从家里跑出去整晚不回家,有时候还以自己伤害自己来要挟我们。有时候不上学也是各种搞事情......我想请教一下如何教育他。"
-
“有升学压力吗?”——很多次,当我谈到一些学校轻松自然的教育和活泼乱跳的孩子时,总有人会这样问。甚至还有人这样说:“我们也想看到孩子们活泼乱跳的样子,我们也知道自己的做法孩子们不喜欢,或者会伤害学生的身体,但不这样做不行啊,升学压力啊。不敢试错啊......”
-
小强是单亲妈妈的孩子。妈妈是个企业家,很忙,很少有时间陪小强。小强上小学时成绩很好,也很乖。初一的第二学期,小强的成绩没有小学时的感觉了。妈妈开始注意小强的成绩“退步”的情况,正准备找时间问一问小强。
-
最好的教室,一定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尊重主体,关注个体。安全、温馨、好玩。学习静悄悄的发生。
-
在传统教育语境中,我们习惯以成绩、行为来评价孩子,却常忽略了“关系”这一隐藏变量的巨大影响。孩子不再爱学习了,逃学、沉迷手机、对抗家长与老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管教方法”是否得当,却鲜有人去追问:这个孩子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问题?
-
詹大年/“家长接送”,掩盖了家长焦虑,规避了社会责任,但挤压了孩子的“社会”
子和成年人同样需要“第三空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这段路程对孩子而言,不是简单的“从家到学校的过渡”,而是他们脱离家庭和课堂束缚后,第一次自主面对的“微型社会”。在这个“第三空间”,孩子之间可以自由玩耍,发展友谊。在这段路上,他们需要自己判断红绿灯、协调与同伴的行走节奏、处理小摩擦、分享小秘密,这些看似琐碎的互动,恰恰是培养社交能力、规则意识和独立性的重要实践。
-
晨光清甜 师恩如蜜第41个教师节博雅一小用行动温暖每一位老师把深藏的敬意与关怀藏进晨曦里 装进盲盒里 融进行动里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 9.10 最甜的主角
-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小学生,年纪虽小但志向同样远大,正义、和平、人民亦牢牢刻在我们心中,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爸爸妈妈和亲爱的老师们就带着我们不断去探索:身边的小世界大世界如何因为我的到来而变得更加美丽、富饶、便捷、温暖……
-
如果,我们把孩子的“礼物”与成年人“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等同起来,那无疑应该“拒之门外”。如果,孩子们在教师节送给老师的“礼物”和发生在成年人之间的关乎利益的不正之风根本不是一码事,那么,这样的礼物为什么不能收呢?
-
肚子饿了以后,人会有气无力,会烦躁,会莫名其妙地发火。如果饿了得不到食物,可能还会骂脏话,攻击人,甚至还有会去偷、去抢......烦躁、发火、骂脏话、攻击、偷、抢......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道德品质问题。
-
【幸福五小】以展促学,解锁育人新样态——灵宝市第五小学开展暑假作业展评活动
秋启新程,“减”出实效。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充分展现学生假期学习与实践的丰硕成果,灵宝市第五小学组织暑假作业展评活动,以多元评价赋能成长,用创新实践点亮童年,让假期成果“看得见、学得到”。
-
9月8日清晨,灵宝市实验小学全体师生齐聚操场,伴随着嘹亮的国歌与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学规范、懂规范、讲规范、践规范”主题教育活动暨“三自”班级表彰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以“规范教育塑品行、榜样力量促成长”为核心,为新学期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德育工作注入鲜活动力。
-
转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潜在挑战,也可能带来积极改变,核心影响集中在适应、社交和学业三个维度。
-
詹大年/“家校配合”,很可能会让家庭失去温度,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打开家长群,满屏的作业打卡、签字要求、背诵视频成为常态;放下工作,家长又变身“家庭教师”,盯着孩子演算数学、修改作文——如今,不少家庭的“家校配合”正滑向这样的单一模式。当家庭教育沦为学校教学的延伸,家庭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孩子弄丢了成长的空间,父母也偏离了养育的初心,这看似紧密的“配合”,实则在悄悄侵蚀亲子关系与孩子的健康成长。
-
多关注生命三态,在情绪价值上下功夫,让学校有趣好玩;多一点欣赏和耐心,在唤醒孩子的自信心上做功课,让他们积极主动。
-
教育问道AI之039 为什么说2025年的教育改革力度大?在教学中应注意什么?
2025年的教育改革不同于往年,一是新高考首次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二是北京市的中考改革拉开了新的序幕,取消“小四门”,三是根据新课标修订的中小学新教材已经陆续使用。面对这些改革,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我请教DeepSeek,答复如下,可供老师们参考。
-
詹大年/“为什么要办丑小鸭中学?”——答案藏在《丑小鸭的星空》这本书里
"丑小鸭中学高风险,低回报。你办这样的学校没有人反对吗?""敢把全国各地的问题孩子放在一起,詹大年你简直是背着火药桶救火......""一个问题孩子都可以把一个家庭、一个班级弄得鸡飞狗跳,丑小鸭中学如何搞定上百个问题孩子?""你在公办学校当校长,为什么还要辞职来办丑小鸭中学这样的民办学校?""你为什么不接受资金捐赠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