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教育,从一年级培养五大素养

    如果教育缺少基本的育人理念,那就等于盲人骑瞎马,出了问题却埋怨教师栽赃孩子,所以当前教育的问题是教育思想贫乏的问题,学完了两本书升入二年级那只是完成了知识任务,教育在哪里呢?

  • 2024高考再次证明:学好语文,一定要抓住阅读的”根“!

    6月7日,2024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随着第一门考试科目结束,高考作文题引起人们热议。 人工智能、“嫦娥四号”、“自定义”……今年的作文题涉及领域广泛,贴近当下实际。它们有何突出特点?意在考查什么?背后蕴含什么样的教育导向?“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多名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解读。

  • 詹大年 / “金榜题名”——自我满足下被限制了的想象力和被摧毁了的好奇心

    “金榜题名”是高考季最热的词儿。 古代科举的“金榜题名”意味着“脱掉蓝裳换紫袍”。 现今高考的“金榜题名”肯定是换不了紫袍的。全国不到70万个行政村,一年800万“金榜题名”的人可以把村长以上的大小官儿每年换10次。紫袍是换不了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金榜题名”后,你老爸老妈得省吃俭用供你四年上大学。

  •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析来了!

    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3套高考语文试卷。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高考内容改革,鼓励青少年立鸿鹄志,练真本事,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提高思维品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 詹大年/ “高考作文”,一次性消费了一辈子的创作欲望

    每年高考的语文考试结束,“高考作文”立即成为热点。第一时间最兴奋的是“押”正作文题的人。对于“押题”,我老人家除了鄙视,就是“呵呵”。写作,是功夫;学习,是信仰。押题,是投机,是赌博,是迷信。 紧接着“下水作文”粉墨登场了。我老人家认为,给学生写“下水作文”的老师割裂了“语文”与“作文”的内在逻辑关系。请问:哪一节语文课不是写作?哪一篇文章不是“下水”?如果读懂了教材上的文章和编者的意图,再去写“下水作文”,不是故作高深吗?

  • 詹大年/高考是个有限游戏 学习是个无限游戏

    高考,是个有限游戏。游戏的赢家,从来不是玩游戏的人,而是游戏的设局者。为了在游戏中赢得更多的利益,设局者会不择手段地夸大游戏的价值。这,对于设局者来说,没有错。高考是个产业,名师啦、名校啦、学区房啦、银行啦、JDP啦......统统都在这个产业链中。高考这个游戏,不玩不行。你懂的。考分,是撬动“地球”的支点,是游戏的赌注。

  • “孩子, 我后悔逼你努力了!”上了中学回头看:班上第一和倒数,差的不是成绩,而是……

    上周末,我在一个套圈圈的地摊上,获得了非常深刻的教育感悟。有对母子在地摊前停下脚步,小男孩指着镭射暴力熊,扯着妈妈的衣服,兴高采烈地说想要套中那个。妈妈一看价格,50块钱20个圈,便板着脸说:“你是觉得你妈赚几个钱很容易吗?这东西在网上买才几个钱。”

  • 教育,其实不需要改革

    教育,其实不需要改革。改革就是在迷魂阵里不断地折腾,迷魂阵里每一条路都是死路。量子力学早已揭示了能量叠加态,通俗地讲,物质世界本身就是善恶同体的,也就是好与坏其实是“一”,这个发现足已颠覆人类的观念,可惜的是教育人的教育认知维度太低了。

  • 教育,专家们别太自以为是

    一层认知一层天,永远不要指望别人认同你。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说自语,其实没谁在乎你说了什么。大脑的作用如同“遛狗”,想办法造个妄想骗人活下去而已。真理是绝对的,但不适合人类,因为它绝对,所以孔子讲“不道久矣”。

  • 詹大年/ "竭尽全力“就一定好吗?

    ChatGPD:竭尽全力并不总是一定是好事。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全力以赴可以带来积极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情况下都是适当的或明智的做法。

  • 好学校其实没有标准

    立在教育上做教学,课堂教学会变得很简单。好的课堂是无拘无束,是自由自在,是道法自然,这样的境界叫“忘我”,抵达此境界的孩子,“忘记”了自己身居何处,是坐在课桌上还是趴在地板上;忘记了是上课还是下课,就像庄子描绘的那样,他的神识正“独与天地之往来”;这样的课堂“相”是动乱的,然而风动旖动“仁者心不动”,孩子的内心是沉静而坚定的,是自信而丰满的,如是则学习的意义发生了根本改变,他们不在是单纯的学会知识,而是通过学习与心灵对话,在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价值。

  • 詹大年/ “六一”快到了,这些情形可能会伤害到孩子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据百度百科)

  • 教育,每个人都是“披着人皮的神”

    从此以后,他们开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怎么还会有神经病?他们自信乃至于自恋、自负、自大,在这样的状态里谁能逼死他,击垮他,消灭他,谁能夺走他的“高山”和“明月”?你不能因为恐惧他们觉醒,就故意泼黑自信,谁给自恋自负自大命名的“贬义词”?你害怕他们拿回自己生命的主权就斩落他们的自由。不,生命的意义正在于创造,每个人都要明白,“自命”才能“不凡”,每个人都是披着人皮的“神”。你要“认知自己”啊,你有神的灵魂!

  • 詹大年/ 抑郁孩子的父母亲以教师、医护、公务员、老板居多?

    早些时候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说:“专门研究心理的北大徐凯文教授称,自S学生父母的职业分布显示,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这个数据,我觉得是可信的。这10多年我在对“问题孩子”的教育背景研究中发现:抑郁孩子的父母亲以教师、医护、公务员,还有企业老板居多。

  • 詹大年/我们小时候,没有“防溺水”,所以才练成了水鸭子

    我的家门口有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河水很清,河底飘着很多长长的水草。河岸光溜溜的,时不时有个小沙滩。 我们小时候,一到夏天,太阳落山以后,满河都是孩子,满河都是喊声、笑声、尖叫声。像炒着一河的爆米花。

  • 教育,专家们别太自以为是

    一层认知一层天,永远不要指望别人认同你。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说自语,其实没谁在乎你说了什么。大脑的作用如同“遛狗”,想办法造个妄想骗人活下去而已。真理是绝对的,但不适合人类,因为它绝对,所以孔子讲“不道久矣”。

  • 詹大年 /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哪里?

    昆明丑小鸭中学就是我办的一所民办学校,这所学校招收的是全国各地的不能正常上学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上学,玩手机,抑郁。这样的孩子很多,不上学的孩子、玩手机的孩子、抑郁的孩子等等,他们只有一个问题,他们认为上学不安全,交往不安全,只有玩手机才安全。

  • 詹大年/我是为孩子好,我说话孩子为什么不听?

    孩子“听”与“不听”,与我们讲的话“对”与“不对”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在“讲”之前,没有给出孩子“听”的理由,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听”呢?孩子关注的不是我们讲的话“对”与“不对”,而是——

  • 詹大年/ 孩子,在家里是孩子,在学校才是学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许也是你经常遇到的。有个初二男生,上课是戴着耳机(疑似听音乐),被老师发现。这当然是大问题——不好好学习,破坏纪律,不尊重老师,带坏全班同学,等等,这是大帽子都适合他。

  • 詹大年/家庭功能完整,父母人格健全,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首先介绍一下我办的学校——昆明丑小鸭中学。这是我创办的一所很小的民办学校,在校学生从未超过100人,至今已有13年。为什么取名为“丑小鸭中学”?因为它招收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没有办法正常上学的孩子。这些孩子不适应传统教育,不接受传统评价,变得不正常。因为不正常,所以大家叫他“问题孩子”。众所周知,人生下来都是正常的,为何后来却不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