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可以建议读书,也可以建议读什么书,但不一定要搞‘一起读’。如果学校希望老师们暑假读书,可以给老师报销一定的购书款,让老师们自己选择。收假后,开一个暑假读书分享沙龙,让老师们自由参加。暑假活动的权力应该交给老师。不要把‘魔爪’伸进老师的自由空间里去。
-
-
有位妈妈给我留言,大意是这样:“孩子要求我给他买手机,答应买手机后好好学习,我才给他买了手机。买手机后,我和他约定睡觉前手机必须放在客厅里,上学时也必须放在客厅里。后来我才发现,放在客厅里的是另外一台破手机。没想到被他骗了!我要不要揭穿他?他是高三体育生,每周三、周五都喜欢请假半天,说是太累不想上课,锁在屋里不开门,我想是在看手机......我对孩子的行为非常生气。我担心孩子学坏,他也在偷偷抽烟了......”
-
生命就像一棵树,教育其实是一种“整体观”,而学术却是不断地“肢解”,把整体切割成单元,再继续切割成片面,切割成线条和点。木头、木条、木屑还叫树吗?如果缺少“一体”意识,是看不见生命全貌的。春生夏长,秋敛冬藏,一棵树所呈现出来的变化是季节的显现,一棵树就是整个宇宙的全息,它是宇宙调动了所有能量生出的“妙有”,它“顶天”“立地”,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
-
今年高考再次证明:上了中学回头看, 小学重视这一点,性价比还真高…
今年全国新高考一二卷数学,从试卷结构的变化到压轴题的设计,都体现出未来大考的趋势——重视用数学思维和方法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依赖死记硬背和套路解题,只会面临大面积失分;
-
詹大年/ “不想上学”?公众号可以帮你——如何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
其实,这些问题,很多都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里找答案。微信公众号有关键词搜素功能。你只要知道自己想要找怎么信息,输入你的问题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或许就是你要找的答案。
-
我小学时候,算是个好学生。我每科分数都很高,但我自己清楚我不是那种很拼命学习的孩子,还经常会闹点恶作剧。所以,每到期末,我不担心我的分数,却非常害怕老师给我写“差评”。其实也不是害怕老师的“差评”,而是害怕我爹看到“差评”会揍我。
-
昆明丑小鸭中学老校区原来与一株百香果,几乎每一天都是花开果熟。百香果长得很快,长着长着,架子就不够开花了。搭了两次,还是不够。幸亏那一块地方很空旷。几乎任何一天,都有孩子在藤架下看花,找果子。果子差不多变紫的时候,摘下,掰开,用嘴一吸,黄津津的酸甜的果汁就溜进嘴里。
-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个思想活。成功的教育,优秀的教育人,无论他是一位教师、班主任、校长,还是局长,支撑他站立在教育大地上的力量,一定是思想。没有思想的教育,一定是站不住、走不远的。
-
在我四十多年的教育经历中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些学习不咋滴还经常“跟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的学生,走人社会后,往往混得像模像样。相反,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霸进入社会后却混得不咋滴。
-
这种认知结构支配着生活的行为,又自动地形成了一个认知闭环,我们就在这样有一面墙砌成的磨道里,如一头蒙着眼睛的驴子一般行走。你觉得人生很苦,可你不知道的是你是被程序控制住了,读20年书,还30年房贷,再余下20年,在医院和家之间绻谴。你觉得教育很卷,无法从应试教育的洪流中抽身而出,那是因为压根就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
每个周日的晚上,是丑小鸭中学的“问题沙龙”。昨天晚上在“问题沙龙”上,大家聊到小昕这孩子。小昕是初二孩子。小昕出生在一个高学历、高素质的家庭。爸爸是警察,妈妈是教师。小昕来丑小鸭中学上学快3个月了。刚刚来丑小鸭中学的时候,小昕很少和大家交流。任何时候都戴着帽子,头上经常包着一件黑色的衣服。他的“素颜”基本不会让别人看到。
-
詹大年/ 中高考“喜报”的背后,那些被“回家反思”的孩子......
有一天早上,我收到一位好友的留言:“表姐家的孩子读高中,因多次被老师开回家反思,昨天跳河自尽了。不知孩子是何等绝望,还是对父母充满歉意......”回家反思的路上到底有多少孩子?还有多少孩子被煎熬?
-
我想,如果有平等对话、平等协商的机制,如果平等沟通的渠道是畅通的,这种暴力,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权力之下的等级制度,民主只会贴在墙上。早些天,南方某大学的教授因为抢救病人上课迟到而被校方处罚的事件,轰动全网。我想,如果权力放低一点架子,能与这位教授平等沟通,就不至于闹出这样的“大事”来。
-
当下,变革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种新常态。众所周知,学校变革是十分艰难的。一些学校的实践已表明,单靠外部的行政命令或利益驱动,很难使学校始终走在变革的道路上。加拿大教育变革研究专家迈克尔·富兰指出:“我们对教育变革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学校变革应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因为思维方式决定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
媒体聚焦|河南广播电视台《名师名校名课堂》专访郑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2023〕5号文件精神,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共同关注和支持学校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特别推出周播栏目《名师名校名课堂》,本次第五期节目专访郑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
一个女孩没了。妈妈写了一段话——“我的XX走了,去了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这个世界太污浊,才让她走得如此决绝。她总算解脱了,终于解脱了......”
-
詹大年/“校长,让我去嫖个娼吧......”(我的教育81)
教育问题的本质是生命问题。生命问题是生物学问题、心理学问题、教育学问题,更多的是未知领域的问题。 生命是复杂的,未知的。教育真的不是关于孩子“听话”与“不听话”那么简单的问题。
-
有人问我,你强调要有源头思维,到底怎么做才是源头思维?举个例子说吧,比如站在东营黄河入海口,那真是气势磅礴,一望无际,下游代表“既定事实”,谁能改变下游?如果回到黄河源头呢,其实就是一个拳头大小的泉眼而已,它汩汩流淌,绵延千里,黄河是时间和空间的杰作,在源头上改变黄河流向,至少比在入海口变得具有可能性。这就是源头思维。我又把它称为种子思维和祖师爷思维。
-
其实,学习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我们成年人感受不到这种变化或者不承认这种变化。农耕时代,老师是知识的先知者、拥有者、储存者,自然也是知识的传授者,“传授”几乎成了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唯一途径。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的工具变了,学习的方式变了,学习的概念变了,学习地意义也变了。知识爆炸,信息多元,权威被挑战,随时搜索成了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
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也彰显了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而“新高考”中的“新”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教育评价体系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承载着立德树人新要求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