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
最近,我在医院看病就遇到了很多“熟人”。
头天晚上,我到医院放射科排了腰脊损伤的片子。由于,急诊室因为怕停电,那位值班的王医生,来不及要放射科的报告单,就断然决定:立刻躺下、必须住院。于是,就硬性开了住院证。还说:“病情很重,如果不重视,得了下肢瘫痪怎么办?”由于,我这是去年的老毛病犯了,并没有医生说的那样严重,再加上明天镇里要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我要代表单位上台领奖,还要负责拍摄录象,所以我连药也没有买,就“逃”出了医院。
硬挺着身子开完会,我下午来到医院,再次看病。
先在放射科,我要求开报告单,值班医生问了很多:“为什么昨天晚上没有开?”“为什么今天早上不来?”“是让你今天下午来得吗?”“谁给你排片子你让谁写。”
正在无奈之中,来了一位穿白大褂的大夫,把我看了看,要过片子,插在观片器上,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二话没说,“唰、唰、唰”一份报告单就递到了我的手里。在给我写报告单的过程中,还有人让大夫签字、也是写报告单,大夫都没有理睬。同行的世昌小声问我“你认识大夫?”我说:“不认识。”看了报告单上大夫的签字,在我的脑海中也没有什么印象,更不用说现在就当着大夫给我开报告单的面,我还是没有什么记忆。但是,世昌说:“大夫说认识你。”我心里直犯嘀咕,怎么会认识呢?开报告单,是大夫的职责,不是熟人也是这样。不过,兴许是个熟人。
在去二搂骨科室上楼梯时,一位陪自己的妻子一起看病的年轻小伙子,热情地问:“杨主任,你也来看病?”我幽默地回答:“年终了,我来给医生发奖金。”听到我的话,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那位小伙子又问:“杨主任,你不会把我忘了吧?”我笑着说:“哪里会?没事到阳店耍。”小伙子高兴地说:“行、行。”世昌走在后面,上到二楼后,问我:“哪个小伙子你认识?”我说:“不认识。”“哪他怎么对你那么亲热。”我说:“可能是我的学生,一时想不起来了。”世昌笑着给我说:“那位小伙子的妻子问小伙子:‘你问那人是个记者?’”我拍拍开完会后,还没有来得及卸下的摄影包,哈哈大笑起来,反而笑岔了气,引起腰部再次疼痛起来,我两手插着腰、挺起腰板,走进了骨科室。
病号并不多,我看着面熟的大夫,小声问世昌:“这个大夫是咱阳店人吧?”世昌哥说:“不会是吧?”没有得到他这个阳店人的肯定,我也不敢确认这个“熟人”大夫。观察片子、询问病情、开药方,整个就诊过程都是那样严肃。末了,大夫交代:“取完药,再上来,我给你说说怎么用。”我心里虽然对再次忍痛爬一趟楼梯不满意,但嘴里还是回答:“行!”
再次回到骨科室,和大夫亲切攀谈的世昌问我:“杨主任,你能不认识赵大夫?”“我刚才说赵大夫是咱阳店人,你不敢肯定,我怎么敢确认?”我笑着反问道,并且还看了看赵大夫。赵大夫不紧不慢地看了我一眼,十分确切地说:“杨主任,咱两个还在一起坐过。”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怕认错人了。”“一般病号来看病,只要不说是熟人,我也不多谈,只是看病。”赵大夫似乎也因为没有认出我们在道歉。
趁着病号并不多的机会,我们三个人热火地聊起来,世昌对今天下午这一连串的“熟人”偶遇,非常感兴趣。
于是,我给世昌和赵大夫讲了一个更有趣的“熟人”故事。
在故县工作一年后,中心小学的校长,宴请我们教办的人到他家坐坐。一进到院子,中心小学校长的妻子,一眼就认出了我,热情地问:“杨主任,您好!终于把你盼来了。”我好奇地问:“嫂子,咱俩就没有见过面,您怎么能一下子认出我?”嫂子回答得很干脆,而且很耐人寻味:“我看教育新闻时,从电视里见过你。所以,看着你就是熟人。”我立刻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对不起,嫂子,兄弟太官僚了,在故县工作一年多了,没有来看你。”嫂子爽朗地说;“和你开个玩笑,别往心里去。他们几个我都认识,就你一个人我不认识,所以好分辨,就是‘熟人’。再说,你们在一块照的照片我见过。”谈笑中,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听完故事,他们二人笑个不停。紧接着世昌问:“杨主任,下午,咱两个饭怎样吃?工人都放了假,我一个人也懒得做。”我反问:“嫂子呢?” 世昌说“装什么装?不是在你手下当兵?”我诧异:“当兵?在哪个学校教书?”世昌十分认真地说:“当真不知道?”我说:“确实不知道。你快说。”世昌看着我疑惑的样子,十分理解地说:“在咱镇一中卫生室。”“啊?!原来是这样!”我更加惊异。
世昌是承包我们镇教育印刷厂的老板,这么一个成天打交道的熟人,我竟然连他的家属干什么都不知道。赵大夫看着我俩这对“熟人”竟然不相知详情的样子,心中早已打消了我刚才没有认出他的埋怨,脸上露出甜甜的、醉醉的笑容。
这下世昌来了劲头,他乐呵呵地说:“你太孤陋寡闻了。连这个都不知道。不行,今晚得罚你喝酒。”我痛快地回答:“行!黄酒一壶。赵大夫也参加,算是对刚才没有相认的弥补。”赵大夫欣然同意。
说完,我反问世昌:“你对俗语‘熟人能多吃二两豆腐’这句话怎样理解?”。他说:“意思是说,办事遇到熟人时能够顺利些。也就是‘朝中有人好当官’的含义。就好比说,我们今天下午看病,遇到的都是熟人。”
我风趣地纠正道:“这叫‘熟人’大夫好看病。不过‘熟人能多吃二两豆腐’的意思不全对,关键是看谁吃谁的豆腐。”赵大夫这才笑出声来。已经在侯诊的两个病号,也似乎忘记了病痛,跟着笑起来。
就这样,我们把年终的“奖金”留给了大夫,把爽朗的笑声留给了医院,把渴望的健康留给了自己,把趣味的回忆留给了熟人。
头天晚上,我到医院放射科排了腰脊损伤的片子。由于,急诊室因为怕停电,那位值班的王医生,来不及要放射科的报告单,就断然决定:立刻躺下、必须住院。于是,就硬性开了住院证。还说:“病情很重,如果不重视,得了下肢瘫痪怎么办?”由于,我这是去年的老毛病犯了,并没有医生说的那样严重,再加上明天镇里要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我要代表单位上台领奖,还要负责拍摄录象,所以我连药也没有买,就“逃”出了医院。
硬挺着身子开完会,我下午来到医院,再次看病。
先在放射科,我要求开报告单,值班医生问了很多:“为什么昨天晚上没有开?”“为什么今天早上不来?”“是让你今天下午来得吗?”“谁给你排片子你让谁写。”
正在无奈之中,来了一位穿白大褂的大夫,把我看了看,要过片子,插在观片器上,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二话没说,“唰、唰、唰”一份报告单就递到了我的手里。在给我写报告单的过程中,还有人让大夫签字、也是写报告单,大夫都没有理睬。同行的世昌小声问我“你认识大夫?”我说:“不认识。”看了报告单上大夫的签字,在我的脑海中也没有什么印象,更不用说现在就当着大夫给我开报告单的面,我还是没有什么记忆。但是,世昌说:“大夫说认识你。”我心里直犯嘀咕,怎么会认识呢?开报告单,是大夫的职责,不是熟人也是这样。不过,兴许是个熟人。
在去二搂骨科室上楼梯时,一位陪自己的妻子一起看病的年轻小伙子,热情地问:“杨主任,你也来看病?”我幽默地回答:“年终了,我来给医生发奖金。”听到我的话,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那位小伙子又问:“杨主任,你不会把我忘了吧?”我笑着说:“哪里会?没事到阳店耍。”小伙子高兴地说:“行、行。”世昌走在后面,上到二楼后,问我:“哪个小伙子你认识?”我说:“不认识。”“哪他怎么对你那么亲热。”我说:“可能是我的学生,一时想不起来了。”世昌笑着给我说:“那位小伙子的妻子问小伙子:‘你问那人是个记者?’”我拍拍开完会后,还没有来得及卸下的摄影包,哈哈大笑起来,反而笑岔了气,引起腰部再次疼痛起来,我两手插着腰、挺起腰板,走进了骨科室。
病号并不多,我看着面熟的大夫,小声问世昌:“这个大夫是咱阳店人吧?”世昌哥说:“不会是吧?”没有得到他这个阳店人的肯定,我也不敢确认这个“熟人”大夫。观察片子、询问病情、开药方,整个就诊过程都是那样严肃。末了,大夫交代:“取完药,再上来,我给你说说怎么用。”我心里虽然对再次忍痛爬一趟楼梯不满意,但嘴里还是回答:“行!”
再次回到骨科室,和大夫亲切攀谈的世昌问我:“杨主任,你能不认识赵大夫?”“我刚才说赵大夫是咱阳店人,你不敢肯定,我怎么敢确认?”我笑着反问道,并且还看了看赵大夫。赵大夫不紧不慢地看了我一眼,十分确切地说:“杨主任,咱两个还在一起坐过。”我不好意思地说:“我怕认错人了。”“一般病号来看病,只要不说是熟人,我也不多谈,只是看病。”赵大夫似乎也因为没有认出我们在道歉。
趁着病号并不多的机会,我们三个人热火地聊起来,世昌对今天下午这一连串的“熟人”偶遇,非常感兴趣。
于是,我给世昌和赵大夫讲了一个更有趣的“熟人”故事。
在故县工作一年后,中心小学的校长,宴请我们教办的人到他家坐坐。一进到院子,中心小学校长的妻子,一眼就认出了我,热情地问:“杨主任,您好!终于把你盼来了。”我好奇地问:“嫂子,咱俩就没有见过面,您怎么能一下子认出我?”嫂子回答得很干脆,而且很耐人寻味:“我看教育新闻时,从电视里见过你。所以,看着你就是熟人。”我立刻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对不起,嫂子,兄弟太官僚了,在故县工作一年多了,没有来看你。”嫂子爽朗地说;“和你开个玩笑,别往心里去。他们几个我都认识,就你一个人我不认识,所以好分辨,就是‘熟人’。再说,你们在一块照的照片我见过。”谈笑中,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听完故事,他们二人笑个不停。紧接着世昌问:“杨主任,下午,咱两个饭怎样吃?工人都放了假,我一个人也懒得做。”我反问:“嫂子呢?” 世昌说“装什么装?不是在你手下当兵?”我诧异:“当兵?在哪个学校教书?”世昌十分认真地说:“当真不知道?”我说:“确实不知道。你快说。”世昌看着我疑惑的样子,十分理解地说:“在咱镇一中卫生室。”“啊?!原来是这样!”我更加惊异。
世昌是承包我们镇教育印刷厂的老板,这么一个成天打交道的熟人,我竟然连他的家属干什么都不知道。赵大夫看着我俩这对“熟人”竟然不相知详情的样子,心中早已打消了我刚才没有认出他的埋怨,脸上露出甜甜的、醉醉的笑容。
这下世昌来了劲头,他乐呵呵地说:“你太孤陋寡闻了。连这个都不知道。不行,今晚得罚你喝酒。”我痛快地回答:“行!黄酒一壶。赵大夫也参加,算是对刚才没有相认的弥补。”赵大夫欣然同意。
说完,我反问世昌:“你对俗语‘熟人能多吃二两豆腐’这句话怎样理解?”。他说:“意思是说,办事遇到熟人时能够顺利些。也就是‘朝中有人好当官’的含义。就好比说,我们今天下午看病,遇到的都是熟人。”
我风趣地纠正道:“这叫‘熟人’大夫好看病。不过‘熟人能多吃二两豆腐’的意思不全对,关键是看谁吃谁的豆腐。”赵大夫这才笑出声来。已经在侯诊的两个病号,也似乎忘记了病痛,跟着笑起来。
就这样,我们把年终的“奖金”留给了大夫,把爽朗的笑声留给了医院,把渴望的健康留给了自己,把趣味的回忆留给了熟人。
更新:2005-01-22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