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杨公古寨探密
早就听说灵宝市区西南5公里处的尹庄镇杨公寨村,有个远近闻名的古寨——杨公寨,但就是没有光顾过。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部《血誓》的电影在灵宝开拍,杨公古寨便成了外景地,我本姓杨,当然对弘农杨氏的古寨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今晨无事,便忽然想起了杨公古寨。于是,便准备了相机,一人徒步跋涉10里路到杨公古寨采风。
以前只是去朱阳或五亩时,知道杨公古寨的大致方向,这次要亲临观光,问了三次路,才终于打听到通往杨公古寨的具体道路。
由于,我穿的是蓝色休闲裤和花色T血衫、背着老板包,还牵引着宠物万万,因此,在过路行人和田间耕作的村民乡亲的眼里我特别引人注目。
从灵朱公路边的岳渡村开始,一条水泥路顺沟一直延伸到杨公寨村,并且盘旋到杨公古寨坐落的土塬上,但遗憾的是路上没有游客,惟独我和万万向目的地进发。
在准备攀登杨公古寨的盘山水泥路时,偏巧对面开来一辆面包车,司机风趣地问我:“是采风的吧?”我回答:“是!耍哩。”
爬上塬顶向北望去,一条窄窄的不规则的石道通向杨公古寨的寨门。
第一道寨门有两层楼高,青砖结构, 四指厚的木质寨门仅存一扇,寨门顶端的门额上刻了三个篆体字,我看了半天也只认出一个“山”字来。门额四周环绕着回形花纹,上下四幅浅砖雕图案,分别是琴、棋、书、画,似乎暗示着寨子建造者的书香身世。
第二道寨门为砖拱的主寨门,比第一道门高大。 我仔细端详第二道寨门上的门匾,始终没有认出是什么字。寨门两侧,沿峭壁边缘立起了一道高约七八米,底宽近4米的夯土寨墙,将村寨与外界阻断。在两道寨门之间,正好形成了一个类似在西安、苏州等地见过的瓮城。 这样,即便是有人侥幸通过狭长且毫无遮掩的山道突破第一道寨门,也会在这里成为瓮中之鳖。
回望周围,我猛然发现:杨公古寨坐落的位置是女郎山脚下的一块土塬,四周是风雕雨刻千年形成的峭壁,在当时的年代,险峻的地理位置和匠心独运的防御设施,使杨公古寨成了兼有居住与防护功能的好村寨。
饶有兴趣地走过第二道寨门用青条石铺砌的狭长甬道,仿佛穿越了一道无形的岁月之门,似乎回到了百多年前的那个年代,豫西民居建筑具有代表性的缩影立刻展现在我的眼前:
寨子南北长大约170多米,东西宽大约120多米,一条石板小径横贯寨子南北,沿小径两侧,建起了数十座大小不等的院落,小院古朴典雅,有许多院门上方还有前伸的屋檐和精美的砖雕装饰,其中有的院落门前还立有石狮,或刻有荷、菊、梅花等图案的门墩,墙体上雕饰以梅、荷、石榴、蝙蝠、福、寿等传统图案和文字,门窗上也有大量的雕花纹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仔细观察寨中的四合院,和我家土改时分的院落十分相似,有着一种四檐八滴水的民居建筑气魄和风韵。从门房进门,迎面的照壁,也是利用了厢房的山墙。院子里正面是上房,左右各三间厢房。四面房子围成一个小天井院,一到下雨时,雨水顺屋檐自然流入院内,主人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据说,这种将四檐雨水集中于住宅之内的做法被称为“四水归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最主要的解决了土塬缺水的问题。
但是,令我遗憾的是:杨公古寨饱经沧桑和年久失修,城墙已大面积风化,北寨门及大部分房屋已经坍塌,残垣断壁到处都是。夕日的坚守和兴盛早已荡然无存,大有一种国破山河在的凄凉感觉。
不过,令我欣慰的是:在杨公古寨我见到了在岳渡村上中、小学的三位学生,深深地被寨里的村民没有因为寨子的荒凉和贫瘠而让孩子辍学所感动。
在杨公古寨北门的遗址上,放着一座碾盘,碾盘上坐着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中年妇女时而朝北俯瞰金城灵宝的市区、时而托腮低头深思,我的到来,起初并没有引起中年妇女的注意,最终,还是万万脖子挂的铃声惊动了中年妇女。
“这寨子里现在还住着几家人?”我开口问。
她打量了一下我,又瞅了瞅万万说:“三、四家人。”
“其他的人都搬到哪里了?”我又问。
她说:“搬到寨子外边去了。”
我猛然想起,刚才在门楼下还看见有架子车的车棚子。我想:如今,在太平盛世,可能杨公古寨不仅已经失去了居之泰安防护功能,而且,还给村民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寨子里的石板路不仅影响架子车的行驶,更影响机动车的行驶,向往现代生活的村民,自然要陆续搬出寨子的。
我问:“你知道寨子是什么时间修的?”
她摇摇头说:“具体时间不知道。但听老人说,杨公寨是清代两位杨姓兄弟合力修建的。这两兄弟就是塬下的岳渡村人,他俩在当时的灵宝县城开有多家商号,并在岳渡拥有大量田产,为了防土匪才修了这个寨子。不过,听老人还说,大约在上个世纪20年代,灵宝土匪李凤麟带着十几人占据了杨公寨,防匪的寨子变成了土匪的山寨。”
“啊!?原来是这样!”我十分惊讶。
看到我如此地专注,中年妇女继续说:“听老人说,大土匪李凤麟占据杨公寨时所建的宅院后有地道,是李凤麟找人挖掘的。为保守秘密,地道建成后,李凤麟把七个匠人全部杀害。因此,地道通向哪里,无人知晓。”
“李凤麟是哪里人?”我不解地问。
“就是塬下五亩村人,”中年妇女继续说,“听老人说,李凤麟也是因为饥饿才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进行绑票,害怕当地的地主武装和县里的部队镇压,才逃到了离五亩不远的杨公寨。”
“那后来呢?”我继续问。
中年妇女继续说:“听老人说,李凤麟到杨公寨后依然干着绑票的营生。有一次绑票时,他失手被灵宝政府抓获。就在他即将被杀头的前夕,时任灵宝教育局长的阎瑄力排众议,认为李凤麟是条汉子,而且在带兵上很有些手段,于是就由阎出面对李进行了招安。招安后的李凤麟掉转枪头开始剿匪,由于他熟悉当地土匪情况,打仗又狠,剿匪工作有了很大起色,他也很快被任命为灵宝保安大队一个小头目。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李凤麟故态复萌,在县保安大队幌子的庇护下,又干起了土匪的勾当,杀人绑票,鱼肉百姓,比招安前更甚。阎瑄知道后非常震怒,亲自跑到这杨公寨,当着李凤麟大小喽啰的面,把李凤麟一顿痛骂,使李凤麟颜面尽失。这时的阎已经被提名当灵宝县长。李凤麟想着既然已经跟阎瑄翻脸,他当了县长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暗地操纵灵宝焦村的几个土匪,用冷枪把阎瑄打死在山谷前。阎家人经过多方打听,知道是李凤麟在幕后主使,阎的大哥阎箴就通过浊玉的乡绅叫孟克谦的,联系了浊玉寨子的土匪头子孟昭成要买李凤麟的人头。孟昭成跟踪等待了一个多月,一直没有机会下手。后来在阎家人的一再催促下,由孟克谦出面邀请李凤麟吃饭。酒足饭饱的李凤麟一出浊玉寨门,就被早已埋伏在路边的孟昭成打死。”
“相传杨公寨原名杨洪寨,是宋代名将杨继业的后人屯兵演武的地方。是真的吗? ”我问。
“这个,这个不太清楚。老人没有说过,我也不知道。”
啊,想不到杨公古寨不仅有众多明清时豫西风格的民居建筑,而且还有这么多神奇的传说。尽管,还有些谜底没有揭开,但是,仅仅是从早上8点15从市区出发,11点05就回到了家里,来回步行20里路,省了车费、门票、导游费,从从容容地、实实在在地观光了弘农杨氏的遗迹,收获可是真大啊。
(本文参考资料: 靖哥儿博河南——《遗失百年的村寨——灵宝杨公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