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追寻恩师的镜头(六)
心中谋略了一个计划:想从9月1日开始,在教师节前追寻曾经教过我的恩师。可是,事与愿违,只仅仅是两位恩师进入了我的镜头,于是,“追寻恩师的镜头”的谋略便成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特殊行动,系列报道了。
从小学、中学、师范、自考各段求学的经历中,无数个恩师在我人生的德能、智能、技能、体能的启迪和培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厚的师生情感。伴随我入学后40多年的人生旅途,我的恩师在何方?我在追寻恩师的镜头——
—— 高中语文老师蒋双项
2007年1月29日,在肖五星的建议下,赵增效驾驶他的普桑汽车载着我和孙宝燕一行四人,在上午11点30分出发,驱车到川口乡池头村看望30年前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蒋双项。
面对我们这一群不速之客,村里人以为我们是年终带着年货看望老干部的。
当我们走到蒋老师的大门口时,我们一同见到了正在巷口晒太阳的蒋老师。
对于一个退休近二十年的老教师来说,出乎意料地发现来看望自己的30多年前的学生,内心的激动,简直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当肖五星搀扶着蒋老师走到我们跟前时,我清楚地看到蒋老师的眼眶是湿润的。
1976年7月,当风华正茂的我们高中毕业时,蒋老师还没有我们现在的年龄大。一晃30年过去了,当年的恰同学少年已经人到中年,而恩师蒋老师已经退休回乡在农家大院养老生息了18年。
当年,蒋老师那钢板的身材还依然健在,虽然已经78岁高龄的蒋老师,满头的银发和满脸的皱纹却难以掩饰他那鹤发童颜的精神状态和知书达理的教师风采。
坐在蒋老师的屋檐下,分享着农家乐的快乐、沐浴着暖冬的阳光、品尝着蒋老师自家的苹果、述说着30年前的师生交情,心灵再次被陶冶、心肝重新被温暖、心田屡次被滋润、激情反复被燃烧。
30年前的校园生活在眼前浮现、30年前的朗朗书声在耳边萦绕,30年前的师生故事在脑海翻腾……
德高望重的蒋老师,难以体会和想象到他的学生如何用他教会的知识报答社会,但他亲眼看到,在他的言传身教的作用下,学会做人的学生,能够在30年后又一次报答恩师,无不为之感慨。
上高中时,蒋老师教我们语文文,毕业后,我们4人中除了赵增效报名参军外,我们3人都当了教师,我还和蒋老师一起研讨过“之”字的用法呢;上高中时,我的一篇描写农村小麦丰收的作文《胖金娃》,被蒋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念,蒋老师的赏识教育使我和我的作文一同轰动了班级、轰动了学校;上高中时,我曾和蒋老师一起步行到距学校20里的碑基村访回乡青年薛项力…… 。今天,当我和蒋老师谈起这些往事时,蒋老师还记得很清楚。原来,蒋老师不仅当老师时心中有学生,而且,退休后,心中还装着他的学生。
肖五星、赵增效、孙宝燕都分别和蒋老师甜蜜地回忆了上个世纪那段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时而津津乐道、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感慨万分,不知不觉中两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师娘张罗着要给我们做午饭,由于,下午还得上班,不得不婉言谢绝。
蒋老师十分惋惜地含着热泪把我们送到村口,目送着我们上了汽车。
当汽车在村外转弯时,我又一次望见了站在村口寒风中,蒋老师那钢板身材的身影……
在蒋老师的屋檐下,我们师生话当年。——右起:蒋老师、肖五星、孙宝燕、赵增效
鹤发童颜的蒋老师。
师娘和蒋老师共度晚年
孙宝燕给我们照了一张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