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追寻恩师的镜头(五)
心中谋略了一个计划:想从9月1日开始,在教师节前追寻曾经教过我的恩师。可是,事与愿违,只仅仅是两位恩师进入了我的镜头,于是,“追寻恩师的镜头”的谋略便成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特殊行动,系列报道了。
从小学、中学、师范、自考各段求学的经历中,无数个恩师在我人生的德能、智能、技能、体能的启迪和培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厚的师生情感。伴随我入学后40多年的人生旅途,我的恩师在何方?我在追寻恩师的镜头——
——师范进修的数学l老师李智民
11月2日我们在苏村乡进行远教技术服务,遇到了首届“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 先进事迹报告团的一行十人,作为“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的李智民老师也在随行在人群之中,我立刻用手机给李老师照了一张像,莫名其妙的李老师,并不知道我为他照相的用意。
李老师是1984年我在师范进修时的数学老师。当时,李老师上课根本不带课本,讲课全凭自己的记忆和思维形成教学环节,只要李老师把作业一布置,下课铃声就响了,全班人都很佩服李老师上课的绝招。
有一次,我和薛生林去李老师办公室问一道立体几何题,李老师正在吃饭,只见他用筷子一比划,我俩立刻恍然大悟。后来,每次去李老师的办公室都能看到李老师正在阅读的数学书籍和读书笔记、演算草稿。我心里总是纳闷:李老师知识是如此的渊博、教法是如此的娴熟,但他还是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愧是我们这些进修学员的楷模。后来,尽管,李老师到洛阳师专进修学习去了,但他那博学进取、严以治学的精神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调到乡镇教办工作后,李老师调到了教研室工作,于是,我们师徒二人的业务来往逐渐多起来。
李老师的女儿曾经在我工作过的故县镇安底小学教过学。在我的记忆中,还清晰地记得李老师将自己潜心教研的精神传给了女儿。
据首届“感动灵宝教育十大新闻人物” 先进事迹介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老师在农村中学就自发尝试 “引导-自学”课题。到教研室工作后,他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教研方向,深入基层,听、评、议指导实验课,一丝不苟,锲而不舍地主持、推广 “引导-自学”课题实验 ,后被确定为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子课题,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载于《中师数学通讯》。1999年获中央教科所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奖,并入选《中国教育改革论丛•实践卷》;2000年《小学数学“引导--自学”教学模式实验》获省教委、省社科联、省教育学会一等奖,后收入《素质教育研究与探索》;同年《变“讲堂”为“学堂” 培养自学能力》获省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并入选《全国基础教育论文集•数学卷》。2004年起《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数学》以“引导-自学专题”的形式连续推介课题实验。
李老师的教坛生涯为同行、为学生的心中树起了励志的教研丰碑。
11月2日,在苏村乡我给李老师照的相。
李老师在演讲
1999年5月10日,李老师(右)在安底小学做“小学数学引导——自学”课题研究指导。
1999年5月10日,李老师在安小学做“小学数学引导——自学”课题研究指导时,他的女儿在做课题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