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能接受我一个浪子的回头!
远程教育威力显 浪子回头金不换
一个在山南、一个在海北;一个在家乡,一个在深圳。他(儿子)通过远程教育看到了家乡的变化;他(父亲)通过远程教育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这不是天方夜谈,这不是故意炒作,这是来自远程教育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起远程教育,人们总会想起高等教育学院的远程教育、农村党员教育的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其实,我这里说的是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呈现的网站、网页,所发挥出远程教育的作用,这种教育的结果胜过课堂教学、赛过单纯说教——
先看看下面的时尚故事:
2006年的
故事本该到此就结束了,但没曾想到,村民袁志玉的旧宅基地就在填沟造田的范围内,画面上正好有他家废弃几年前的宅院,若不是网上的视频和图片记载了这一现实,以后,恐怕来连踪影也看不到了。所以,袁志玉把这一消息通过电话告诉给了远在深圳打工的孩子袁旭。
于是, 9月5日我审核“发表文章评论”时,在《川口巨变 饮水思源 填沟造田(组图)》的文章后面,猛然发现这样的帖子:“没想到家乡变化这么大!我今年一定回去看看!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能够平安幸福!也希望大家能接受我一个浪子的回头! 我是袁旭!”
当时,我猛然一愣:哎——?,奇怪啊,“袁姐”,袁姐是谁啊?谁在开玩笑?总不会让我给她叫姐吧。我仔细一看,哦!不是“袁姐”,而是“袁旭”!再眺眺内容上的“也希望大家能接受我一个浪子的回头!”,我终于恍然大悟、我终于清醒过来,原来,这是我的学生、村民袁志玉的孩子——“袁旭”啊!(上学时叫袁帅)。
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立刻留言如下:
“家乡的父老乡亲摆脱贫穷是已不在话下,而建设和谐社会、追求和谐家庭、享受幸福生活是最终的生活目标!当然,这一目标也少不了想你们这些在外打工的河南赤子的一辈之力,你们在外的形象、能力和经济收入都是家乡父老乡亲的骄傲和自豪,也是你们的父母的希望和期盼。
“这个网站是既使家乡教育、教学的窗口,也是川口、灵宝、河南的形象窗口,让大家在了解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同时,热爱家乡、增进自强——
“任何赤子都会眷恋故土、热爱家乡的,任何孝子都会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袁旭的一席话,会通过这个窗口远扬海内外,感动所有在外打工的河南赤子,我会将这一切转告给川口的父老乡亲,并大声呼喊:“浪子回头了!我们欢迎他!”努力吧!袁旭。注册登陆这个网站,发表你的文章、上传你的照片,让家乡人民也看看你的进步!”
第二天,上班的路上恰巧遇到了村民袁志玉,我把袁旭在网上的留言内容告诉了他,袁志玉激动得热泪盈眶。
于是,时尚的故事继续发生。
昨天(10月25日)晚上,我回村里参加一个婚宴,同一酒桌坐的建焕条嫂子兴奋地告诉我:“看,丰烈。人家小脸(袁志玉小名)的袁旭确实变好了。我跟小脸、还有很多人都在高永康电脑上,看了你的文章和你与袁旭的那几段话,确实感动人。还有,小脸和袁旭在电脑上都能互相见面和说话,确实太先进了。”
啊,这又是一个惊喜的时尚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发生在父老乡亲中间。
惊喜吗?不错!特别的惊喜!不是因为村民夸我的网站而惊喜,而是因为网站激起的连续轰动效应而惊喜,更是因为袁旭的进步而惊喜!
袁旭之所以自称“浪子”,又迫切地希望父老乡亲接受他,是因为袁旭以前确实“失足”过,而且殃及亲戚朋友和父老乡亲,因此,他感到自卑,才发出感人肺腑的心里话。
袁旭是我的学生,上小学时(我是小学校长),袁旭聪明、伶俐人人见了人人爱。升初中时(我已调离川口乡),他的考试成绩曾经是全乡第一名。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袁旭连初中都没有上到底,就伙同几个“哥们”出来“混”社会,让父母“领挂”不住。
后来,袁旭在家乡“混”不住了,跟着“哥们”在外几年不归,似乎被父老乡亲淡忘。
曾经有一次,村民袁志玉在我的办公室,利用视频聊天的方式,与孩子袁旭联系过。因此,我才得知袁旭在深圳一个物流公司里打工,而且干得不错。袁旭也知道了《枫叶教育网》的网址,才发生了上面一系列的时尚故事。特别是袁旭的那句“也希望大家能接受我一个浪子的回头! ”的哀求,令父老乡亲们难以想到。
当然,光凭袁旭的一两句留言,很难断定他是否真的回头,但是《枫叶教育网》凝聚了浪子的思乡之情,是不争的事实。
家乡的父老乡亲期待着袁旭的继续留言,渴望着浪子踏上家乡故土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