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观展,抗战精神铭心间 (“崤函抗日烽火”系列之九)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激起的浪花一直晕染着我们的记忆。如果说时光如水一去不复返的话,那么河水中的石头就会印上河水冲刷的痕迹。当抗战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多年时,我们今天还可以通过展柜里陈列的抗战实物,去感悟那段在烽火硝烟里经受血与火洗礼的难忘岁月。
一走进河南振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我仿佛走进了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里,在穿越时光的朦胧感觉中,我仿佛感觉到一种红色精神正如醍醐灌顶一样洗涤着心灵,经受红色精神洗礼之后的心灵震撼久久不能平息。河南振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位于灵宝市开元大道中段,是1944年6月抗击日寇主战场旧址,是一个有着抗日战争红色历史基因的地方。基地和灵宝革命烈士陵园、“千古雄关、兵家必争之地”函谷关毗邻。基地内有丰富的红色藏品和历史资料,包括自建党以来的红色书刊、抗战文献、伟人和英雄人物画像等。目前,已成为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传播、研学教育、拓展训练、红色餐饮、军事化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在大门外,一组抗战英雄群雕栩栩如生地映入眼帘,我看到昔日抗日将士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身影定格在眼前,只见一名司号员正昂首挺胸地吹起冲锋号,一名指挥员身先士卒,率领战士们奋勇冲锋,战士们端着枪,扛着弹药箱紧随其后,后面还有一名战士正挥动大刀砍向鬼子。在雕塑后面的不远处是郁郁葱葱的山谷,那里就是81年前灵宝战役的著名抗日战场。青山无语立斜阳,抚今忆昔思绪长。看着眼前古铜色的抗日英雄雕塑,望着远处当年抗击日寇的战场,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著名的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是啊,正因为昔日有无数的抗日英雄血染大地,我们今天才可以沐浴在和平和幸福的阳光下。
在振宇红色文化馆门口,只见几个红色的大字映入眼前,“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令人肃然起敬,回味无穷。门口的一组雕塑格外引人入胜,凝结了一种催人奋进的红色精神,传递着一种强有力的信仰力量,令人心潮起伏,心灵震撼,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红色精神的洗礼。一走进展厅,我就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仿佛来到了难以忘怀的抗战岁月里,一件件散发着抗战时期特有的战火硝烟味道的文物静静地摆放着,似乎还沉浸在昔日峥嵘岁月的记忆之中。在展柜里,抗战文物琳琅满目,陈列有抗战时期的子弹、军号、枪支、手榴弹等等。在展柜里,我见到了当年八路军使用过的木桶,我好像看到了战士们帮老乡打水的场景;在展柜里,我见到了当年八路军用过的马鞍、马镫、马鞭等物品,我的眼前仿佛闪现出八路军战士跃马疆场的英雄身影;在展柜里,我还见到了当年民兵使用的自制石雷,我似乎看到了在豫西大地上也上演着一幕幕抗击日寇的地雷战,令日寇胆战心惊。那一件件见证着抗日烽火岁月的抗战文物,分明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抗战故事。
在“灵宝抗日战争”图片展览前,我见到了血洒灵宝大地的抗日名将王剑岳将军当年使用过的电话和木头桌椅。那黑色的老式电话机摆放在桌上,似乎随时都能响起铃声似的,里面还凝结着王剑岳将军杀敌报国的铿锵话语,我们似乎还能隐约听到将军下达杀敌的命令。在那磨得有点发光的桌椅旁,我仿佛看到一代名将奋勇冲向战场前那苦苦思虑的身影,那桌椅分明见证了抗日名将运筹帷幄的英雄身影。81年过去了,崤函大地上的历史风云早已散尽,但是,英雄们浴血杀敌的壮举将永远载入史册,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就如同这些抗战遗物,不管多少年过去,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读出昔日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浴血疆场、为国捐躯的无声的文字记录。在昔日的抗日战场上,抗日将士们奋不顾身地去冲锋陷阵,杀敌报国。从“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到“正大丈夫报国时,宜奋勇直追!”,可以感受到到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荡在华夏大地的上空。我一边看着,一边想着,忽然从心中跳出来一行字来,那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的内涵包括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走出振宇红色教育基地大门,一抬头就望见对面青翠的山谷。对着81年前浴血奋战的抗日战场,我的心中分明感觉到一股强有力的力量正撞击着心灵,我想那一定是一种红色精神的力量。这时,不知何处隐约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望着那英雄的雕塑,我的心中分明激荡着一种力量,我不禁随口吟道:观看展览,抗战精神铭心间。
【作者简介】刘建民,三门峡市三中教师,市作协会员、市直作协会员、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在省、市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上百篇散文、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