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生命历练】50年前的《借粮》故事

作者: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20


(倒数第三排最中间的是作者杨丰烈)

提升生命质量:珍视生命的每一种可能

要让孩子了解生命是怎么回事,知道生命很宝贵。不仅,学会珍惜自己和别人的生命,而且,还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提高孩子轻松富足的生命质量,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了解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塑造生命。

提到轻松富足的生命质量,还要从“床上无病人,监狱无亲人”的家庭幸福和“身上无病痛,心里无忧愁”的个人幸福说起。

如果聚焦“忧愁”话,当年 “青黄不接”的季节对我印象最深刻——

生命历练】粮食背后的生命故事

在这里,我满心感慨,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深藏在我记忆深处,发生在 1975 年 5 月的真实故事。这段经历,就像一把特殊的钥匙,开启了我对生活和成长的全新认知,让我真切领悟到人生的复杂与美好。

谁可曾体会过那种饥肠辘辘,为了一口粮食而发愁的日子?

那年,生产队的社员们就处在这样青黄不接、口粮短缺的艰难困境中。当时我16岁,还是个青涩的高中生,而哥哥已经回家务农。原本计划哥哥和本家的倒插门女婿余清奇,去寺河山刘柏村借玉米。可谁能想到,就因为政治队长和余清奇闹矛盾,哥哥去不成了。无奈之下,母亲匆匆赶到学校,让我请假去完成这个借粮的艰巨任务。

上午十点,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和余清奇拉着一辆架子车,带着一头毛驴,一头扎进了那蜿蜒无尽的山路。一路上,只有车轮滚动和毛驴的蹄声相伴,我们满心期待着能快点到达目的地。直到夕阳西下,我们才终于抵达刘柏村。当晚,吃着玉米糁煮红薯,哪怕碗里还有些杂质,我却觉得无比香甜,因为实在是太饿了。但当夜幕降临,看着那漆黑的夜空、昏暗的油灯,还有那宽大又冰冷的土炕,我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酸涩和迷茫。

深夜,余清奇轻轻叫醒我,我们要趁着夜色去装粮了。走在山路上,满天繁星闪烁,山间虫鸣不断,可我心里却怕得要命。但一想到家里嗷嗷待哺的亲人们,我还是鼓起勇气,紧紧牵着毛驴,一步一步向前走。爬上坡后,安置好车和驴,我们便去装粮。走进那昏暗的窑洞,一开始没看到玉米,我的心瞬间凉了半截。好在主人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拐窑,当看到两大堆黄澄澄的玉米时,我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满心欢喜。

装完粮,更艰难的任务来了—— 往车上运。山路狭窄崎岖,我们只能一袋一袋地扛。余清奇力气大,背满袋,我年纪小,就背多半袋。那山路陡峭得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再加上夜色漆黑,我每走一步都胆战心惊,生怕一脚踩空掉进深沟。可即便如此,我也不敢有丝毫懈怠。累得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送我们上路的父老乡亲那期待的眼神;疲惫不堪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村口翘首以盼的父母那焦急的面容;困得眼皮直打架的时候,毛主席的那句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就会在我耳边回响。这些信念就像一束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咬着牙,一步一步挺了过来。现在回想起来,这段借粮的经历,何尝不是对我胆量、意志、毅力和体力的一次全方位考验呢?

终于,我们扛完了所有粮食,这时东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我浑身被汗水湿透,衣服紧紧贴在身上,清晨的山风一吹,冷得我直打哆嗦。但我们顾不上休息,拉着车,迎着朝霞踏上了归程。一路上,不是爬坡就是下坡,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可到了姚院村,意外突然降临——架子车的轮胎爆了!当时我心里一紧,这可怎么办啊?本想着能在村里借到修补工具,可四处打听,一无所获。没办法,余清奇扛起架子车的下盘,步行前往淹里村修理。

在等待修车的过程中,我望着周围的一切,思绪飘远。我看着那慢吞吞的毛驴,想象它是一辆风驰电掣的铁牛;看着那破旧的没有下盘的架子车,仿佛它变成了一辆崭新的汽车;看着脚下这崎岖不平的山路,脑海中浮现出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望着那连绵起伏的群山,我把它们幻想成了充满欢乐的花果山;遥望着山下那一片片田地,我仿佛看到了丰收的米粮川。这些看似荒诞的幻想,其实都是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在困境中给自己的一丝慰藉和希望。

终于,余清奇修好了车,我们继续赶路。等下到山下,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远远地,我们看到南朝部队兵营灯火通明,还能听到南朝村传来的电影放映声。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既疲惫又欣慰。我们迎着夜色,加快脚步往家赶。当我们终于走到村口时,看到乡亲们和家人那熟悉的身影,我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有人帮余清奇拉车,有人替我牵驴,还有人关切地询问我们路上是否平安,甚至有人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和亲情。我们拉回的,不仅仅是救命的粮食,更是全村人的希望啊!

这段借粮的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做披星戴月,也让我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困难和挑战就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我们面前。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脚下就有力量,就一定能够跨越这些障碍,迎来属于自己的曙光。

让我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勇敢地去面对未来的每一次挑战。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艰难,都不要忘记,我们的心中有梦,脚下有力,未来可期!

——源于枫叶教育网 2005-02-20

如果按照高品质教育生活来分析这段经历的话,“借粮”本身就是养活生命的生存能力所呈现的生活状态。

难能可贵的是距《借粮》相隔十八年后的1995年8月,我调入寺河山东村乡教育办公室工作,当年幻想的“铁牛、汽车、柏油路、花果山和米粮川”真的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状态。

本文节选《养育》第二章养育之术(P31)

更新:2025-05-13 05:26:0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