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远看容易近拍艰难的升国旗仪式(图)

作者:枫叶 来源:本站 点击:7109

我以前在天安门广场观看过两次升国旗仪式。

一次是1991年的前半年,当我们急匆匆地从广场东南角出了地铁口进入广场时,第一遍国歌已经放完,国旗正在徐徐升起,由于没有亲眼看到旗手摆旗的那威武的一瞬间,给我留下了10年多的遗憾;另一次是在2003年的国庆节前,我们从人民大会堂东门进入天安门广场,旗手那威武的摆旗一瞬间倒是看见了,但由于没有带摄像机,而且还是站在距离国旗杆50米的警戒线外,心中还是遗憾。

这一次,我有目的地选择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长安街前进入广场,一是可以拍摄国旗护卫队走出天安门城楼的镜头,二是可以随着国旗护卫队的前进,拍完整个升国旗的仪式,当然,旗手那威武的摆旗一瞬间自然会进入镜头。

但是,一切都是事与愿违,一句话:观看容易近拍艰难。 这不,凌晨6点38分,我顺着广场的西侧来到天安门城楼前,这里已经积聚了近300多人,有很多人还都带着笨重的行李。映射天安门城楼的聚光灯昨晚已经熄灭,城楼上的8面红旗还没有升起,华灯照耀下的游客冒着零下的温度在饶有兴趣地等待着。

武警战士在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自己的哨位,长安街上的车流还是那样奔驰不息,一道道晃动的光柱,交织成了琉光异彩般的动态光电画卷,然而,这一切并不是游客们起早冒严寒观看的初衷。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着,游客在外寒内热地等着,而且人越来越多,远远望去广场上警戒线的南边已经黑压压地蜂拥了很多人。

当东方出现鱼肚白时,从天安门门洞里出来了一队武警战士,把城楼前的游客劝退到了天安门城楼两边第二个华灯的警戒线外边。

尽管,华灯下的警戒线距金水桥中间有近100米,距国旗杆有300多米,但是,我还是为自己能够站在华灯台柱的小台阶上,可以居高临下地录像而庆幸。

7点18分我突然发现,有一队人从广场东北角的地下通道的出口进入了广场,正在向升旗杆接近,我立刻抱着摄像机撒腿就跑,也想通过地下通道,进入广场拍个痛快,当然,也有不少游客也发现了这个秘密,随即跟着我飞奔而来。

然而,地下通道里负责警戒的武警战士还没有撤走,进入广场的那队人马是由旅游局组织的团体观光团,对于我们这样的散客,是拒绝入内的。

看来,再返回去是没有必要了。无奈之下,只得朝着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方向出了地面,站在护栏杆傍踮脚远眺。

国旗护卫队终于迈着矫健的步伐,缓缓地过了金水桥,长安路上的车辆已经停止了通行,这时,天安门广场东侧单行通道上的汽车也停止了通行,偏巧一辆大巴遮住了我的镜头,还好,国旗护卫队进入广场时,长安路恢复了通行,大巴也开走了,并没有影响我拍摄,特别是旗手威武的摆旗一瞬间,我通过20陪的光学变焦,拉近后拍了个特写。

雄壮的《国歌》奏完三遍,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到国旗杆的顶端。

为了这仅仅是那么几分钟的宝贵时刻,游客们不光是甘愿等上几十分钟,还要渴望上几年,或者是几十年。

我,还是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有机会在国旗杆的跟前,近距离拍摄升国旗的盛况。

(本文2005年12月23日凌晨写于北京西开往成都的“1363次”列车10号车厢3号下铺) 外寒内热的游客

中华雄狮 华灯齐明的广场

华灯下的游客

华表下的武警战士

东方红太阳升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更新:2006-01-03 00:00:0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