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梅印象
8月2日,灵宝市教体局特邀中央电教馆特聘专家、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科研办主任容梅为多媒体环境下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班的学员做了一场《互动课堂的观察与生成》的专题报告。全市初中、局直小学和乡镇初中、中心小学的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500多人也聆听了报告。
容梅结合大量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多媒体环境下,互动课堂的教学设计要领与资源应用技巧;重点解决了互动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改变途径;精彩展示了多媒体环境下,人际互动、人机互动促进思维活跃的信息化课堂特征;尤其是对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中,灵宝市实验小学何江萍老师《认识园》一等奖课例的精确点评,既是对灵宝市多媒体环境下互动课堂的问诊把脉,又是对灵宝市信息化教学的科学引领。特别是现场几十名学员的问题探索、个性展示、白板操作、资源搜索、游戏益智等等互动体验,使大家逐步认识到:“互动式电子白板的有效应用”和“互动课堂的观察与生成”的有机整合,其焦点在于师生从“操作派”到“炫技派”的白板使用过程缩短与向“无痕派”的跨越进程;其难点在于信息化环境下,交互式电子白板乃至家庭电脑等电子产品视之为学习、展示、交互工具在学生、家长中的认可和使用;其关键在于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当500多名学员一时回答不出现场提出的问题时,容梅多次提醒:“尽快拿出各自手中的智能手机,上网,从百度上查。”
手机,不只是能够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特别是智能手机,在线查资料、看电影、聊天、游戏、购物,只要有网络和流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更何况电脑比手机功能强大得多。这是我的第一感觉——学习方式要改变。
如今的家长爱玩,如今的孩子更爱玩。正是在玩耍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增长见识——这叫寓教于乐。当年在柿子树上和玉谷杆笼子里的捉迷藏游戏、月亮底下的指星星和过家家游戏,不可能让现代的孩子玩了;还有在野外开火儿、打巧儿、蹦蛋儿、抵劲儿、跳架子活动,更不可能让现在的孩子耍了。
家长玩喝酒、打麻将,孩子玩电脑,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我的第二感觉——学习工具要用好。
受其容梅展示游戏的启发,我在考虑:究竟让孩子在电脑上玩什么才能让家长放心,才能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呢?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在网上终于找到了一个我认为十分好的网站——中国儿童资源网。类似容梅展示的内容应有尽有。我5个月的孙女杨依童爱听、爱看儿歌和动画;同事四岁的女儿赵紫林爱玩、会玩益智游戏;邻居11岁的女儿田佩玉爱浏览快乐学堂和课件。电脑从娃娃抓起,凸显的是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这是我的第三感觉——教育国际化。
一个人没有见过几个名人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没有见过黄河、长江就不知道什么是小溪。一位名人的讲座,一场精彩的报告,她的后期效应远远超过了现场聆听、记录、内化、外化、互动、交流的轰动效果。容梅演讲的关键词是“互动课堂”、“观察”、“生成”紧扣我们的“多媒体环境下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内容。这是我的第四感觉——教学设计在互动课堂的观察与生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设计”的编制,就是备课,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性工作。赢在备课,输在备课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真正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解和落实是在容梅报告结束后,送她回程的路上两个多小时的“零距离”润心交流和“无遗憾”学术探讨。“情景导学的思维发展、小组合作的外化展示、人本教学的四基落实、国学经典的国际化包装”等前瞻性问题的有益探究。让我重点明确了教育国际化的意义和做法。
容梅说:“中国人学习英语,学会、学懂习外国的东西,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将中国的东西包装推销出去,让外国人看得懂,学得会。中国人在外国办那么多的孔子学院就是这个道理。”她是在了解了灵宝有博大精深《道德经》国学经典资源后说这番话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在8月14日创作的北美留学生郭鹏集团暑假支教纪录片《支教》,完全赋予教育国际化的色彩,被留学生带往北美学校,作为2012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进行交流。足足有110分钟的纪录片,分上、下两集,完全用英语字幕对白,让外国人看得清,看得懂,对灵宝的国学经典一目了然。
这既要感谢参与编片人员吴振娜、任双娟、任双婵、钟嘉慧、杨璐璐等老师和实习生对一万多字说词,不同场景的辛勤翻译,更要感谢容梅的善意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