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人过半百方知“丰烈”是“丰功伟烈”

作者:fengyefy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5642

我的名字叫“杨丰烈”,只知道是五十多年前舅舅给起的,源于那夜父亲梦见热烈丰收场面的一个美梦,于是,自报名字时,总是解释为:“‘丰收’的‘丰’,‘热烈’的‘烈’”。偶然的机会,从网上查到:绵阳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六年级学生与我同名同姓,这仅仅是巧合吧。

2011年的127,曾经在故县工作过的周可信老哥,专门打来电话说:“丰烈老弟,哥哥找到你的名字出处了。”

于是他兴致勃勃地给我念了一长串的楹联,说是在昆明大观圆的长联里有我的名字,他让我到网上查找。

  神奇的名字很有讲究,果然找到了。

 

昆明大观楼长联欣赏

杜乙简

孙髯翁(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滇南布衣)所作昆明大观楼长联,长达一百八十个字,在作为文学作品联语一类中,可推为古今第一长联了。它与“岳阳楼”长联伯仲相媲美,而尤过之。旧集《共和新楹联》中算它最长;即使游戏之作“状元捷对”中,也没有比它长过。在旧社会,却有人认为孙髯翁称才使气,作长联吓唬人。任何文学作品,可长则长,可短则短,有时以长篇巨著见称,有时以片语只字惊奇,联语之作也不例外。

 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和革命老前辈都很关心这副长联,解放后,将这副长联镌刻在人民大会堂云南馆中,作为云南风物的特征,让各族人民和中外人士共同欣赏的。此后,徐嘉瑞老前辈及其他同志都作了注释、翻译、研究。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注释】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尽管文中“伟烈丰功”与我的名字顺序不大相同,但我还是第一次溯源解读我的名字。最终,我很轻松地从网上终找到了同顺序的成语:

 

    【成语】丰功伟烈
  
     
【拼音】fēnggōngwěiliè
  
     
【解释】
:多;伟:大,显赫;:功业。伟大的功绩和成就。
  
     
【出处】宋·王仲旉《南都赋》:“吾之徒闻孝王之遗风旧迹,不睹大宋之丰功伟烈。”

   清·汪琬《代寿洪太傅七十序》:“其品望在乡国,其威名在遐荒,其丰烈伟绩在太史。”  
  
     
【示例】当其盛时,丰功伟烈,固莫不震赫于当世。★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人的功劳大。

 

 由此看来,宋时期王仲旉《南都赋》的“丰功伟烈”,远远早于清时期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的“伟烈丰功”
 可信,可信。真可信!原来,“丰烈”就是“多功业”,即:“丰功伟烈”

     有意思的是,当我整理完这篇文章时,可信哥再次打来电话说,关于《杨丰烈先生大名出处题》发在枫叶教育网上。
真可谓:吾氏骄,人生颇,事业轰

 

更新:2011-12-09 15:35:1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