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女与白洁——两个黑、白女人的哲学思辨
H 两个黑、白女人的哲学思辨(报告文学)
——女作家黑女与女检察官白洁的人生思考
一个是颇具文采的女作家、诗人黑女,一个是闻名遐迩位居第七届全国十大检察官榜首的女检察官、党的十七大代表和全国十佳基层检察院——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检察院的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白洁,这黑、白分明的两位女人怎么会与孩子们的写作有缘呢?
教学中的学生写作,生活中的做人、做事,往往会发生一些令人想象不到的传奇故事。。。。。。
不妨让我们还原一下现实生活中这两位原本平凡朴实的寻常女性。
白璧瑕疵的女人咏叹调
白洁现任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她于1990年11月到灵宝市人民检察院工作;2000年3月到侦查监督科工作;2005年1月被任命为侦查监督科副科长。到侦查监督科的6年里,她年均办案145件,涉及257名各类案件涉案嫌疑人,相当于全市审查批捕干警年平均办案数的3倍之多,被誉为全市检察系统“办案状元”。白洁平凡的事迹一经媒体连续报道,立即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并且依她为原型,很快便拍成了电影《女检察官》。影片通过办理一系列“杀人案、盗窃案、诈骗案、伤害案”等刑事案件的过程,展示了女检察官人性化办案的细微末节。涉嫌杀人的于彪外逃,女检察官经常去于彪家,帮助于彪病弱的老母亲和小女儿,于彪一家视女检察官情同亲人,最终,于彪被感化并主动投案自首。一个盗窃电缆的少年,女检察官发现他可能未满16岁,但户籍登记上却明确写着已满16岁。带着疑点,女检察官四处奔波,终于查清这名少年只有15岁,可以不予批捕,从而改变了这个少年的命运。在办案过程中,这名女检察官为取得犯罪嫌疑人罹患重病的老父亲的配合,颇具戏剧性的扮作犯罪嫌疑人的女秘书来服侍他的父亲。女检察官以其真情和良知、以及广阔的大善大美胸怀感化了嫌疑人,使其主动坦白交待了自己的罪行。该片剧情高潮迭起,向观众娓娓叙述了女检察官糟糕的身体状况,尽管如此,但其个人办案数量却连年稳居全院前茅。由于积劳成疾,最终不得不多次做手术,但术后,她却永远丧失了做母亲的权利——从此不能再生育!她是一个食用人间烟火的寻常女人——为了身为独子的丈夫能有自己的孩子,她忍痛毅然选择了向感情甚笃的丈夫提出离婚。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这是人性中至善至美的无疆大爱!使观众如雷贯耳,振聋发聩!
字里行间跳动的黑色音符
作家、诗人黑女则是供职于灵宝市教体局宣传科的郭艳梅,她辛勤笔耕不辍,孜孜不倦地追求,至今已在《诗刊》、《诗选刊》、《飞天》、《牡丹》、《少年月刊》等国内多家报刊发表大量各类作品以及诗歌200多首。特别是2006年,连续在《诗刊》3月号和10月号发表两首诗作,填补了该市业余作者近10年没有在《诗刊》上发表作品的空白。2006年,她的诗《对于》被收入《2006年度诗歌精选》卷。这年她结集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桃之夭夭》,受到了诗歌爱好者的喜爱。也是这一年,她被吸收入河南省作家协会,是闪亮当地文坛的“灵宝文坛四颗星座”的第一颗星。
郭艳梅七十年代出生在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浴血奋战过的革命老区——河南省的灵宝市朱阳镇,黑女是她的小名,但是她喜爱这个名字,这里面寄托着她对童年、对家乡、对亲人深挚的怀念和热爱。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她对“黑”字有了更深刻的喜爱:它是光明的红土地朱阳的大山和长河滋养了她,从小养成了一颗敏感、丰富的心灵,给了她睿智的聪颖和智慧。她在一篇文字中这样表达自己和诗歌的关系:
就像一位哲学家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叙事。我和生活的关系在《对于》一首诗中这样表达:我是一条伸向远方的铁轨/一边是爱和热忱/一边是疼痛和迟疑。
生存是时间的艺术,我试图通过细腻的内心生活来对抗时间的流逝。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是我在生活中的另一种姿态,比如我写过的《第二重时间》、《时间》:
已经足够了/
剩下的时间/
已足够和一个人结交/
足够修理好一所房子。
时间就是这么两重的东西:既无比短暂:一个人、一所房子;但也空间巨大:足够了,足够了。时间性的事物除了故土、母亲,还有生存和死亡。而另一首诗《清明》是我对它们的一点触摸,敬畏而谨慎。
写诗可能比任何一种文体都更多地让人感到身处困境,感受到艰难。诗人经常要同外部世界挣扎,同自己内心挣扎。好诗有时候是这种挣扎的产物,有时候是诗思如飞时的产物。但到最后,都是诗人内外达到暂时和谐或者超越的产物。
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就真理上说,境和心是浑融不可分的。我们的内心却有时落后于它,有时先行于它”(熊十力语)。当她意识到一个人可以“降落到单数时”,一种清凉的感觉使我意识到,一个真正的自我成形了。就是这样,她的诗常常是一段时间对某个问题思索的产物,还比如《尺度》,诗人思索的答案已经有了,但作为诗,它只表达这种存在的发现或喜悦:
黑暗久久地打磨一些星星
就像一个手艺人俯身于
刚打制好的空秤杆
在黑女那里,写诗就是更好地生活,就是不断地走向清晰和丰富。这项工作虽然艰苦,但她乐在其中,她头顶诗歌的桂冠,身袭诗歌的羽翼,永远生活、翱翔在现实与诗歌的无垠星空里。。。。。。
正是这两位同是灵宝本土出生的女人,引起了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灵宝市育贤文学社的小作者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于是,他(她)们采访了她俩——
孩子们眼中的女检察
三年前的2006年的5月3日,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在灵宝人心目中非常仰慕的白洁应邀来到了育贤文学社,和孩子们一起促膝交流,幼稚的孩子们如同小记者一样,向白洁提出了许多好奇的问题:
1、你为什么要帮助犯罪的人?
2、你生活并不富裕,为什么还要资助素不相识的孩子?
3、你为什么办案效率高、质量好?
4、当一个犯罪的小男孩被抓,将要判刑时,你为什么要多方调查,了解他的生日?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5、你为什么要给出租车司机的家属送吃的?
6、你身体很差,并且还得了肿瘤,为什么不回家休息?
7、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坚强?
一向从容面对过很多媒体记者采访的白洁,今天对孩子们提出的七个问题,却回答得非常谨慎和认真。她那消瘦的身材与办案的毅力、动听的讲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老师和孩子们都流出了敬佩、激动的眼泪。整整两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过去了,白洁没有休息,没有喝水。她告诉孩子:“人本身都很善良,都是因为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或其它现象的诱惑后,若对自己管束不严,很容易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走上这条不归路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很后悔的。所以我说,可爱的孩子们,一定要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德。”采访结束后,白洁撑着孱弱疲惫的身体,认真地在孩子的作文本上签字留念,她用“这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我喜欢孩子”的一句话,婉言谢绝了育贤文学社的留餐谢意。
河南省灵宝市实验小学的廖轶楠同学在采访后以《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为题的文章里这样写到:
她,一个相貌平平的女性,却做着不平凡的工作;她,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人,却无私地向别人伸出援救之手。她是个英雄,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一个在灵宝大地被人们互相传颂的英雄,她就是白洁检察官。
白洁是三门峡市办案最多的一位女检察官,人们称她办案能手。的确如此,白洁仅七年就办了800多件案子,而且办案效率高,质量好,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热爱。
有一次,公安机关抓了三个杀人嫌疑犯,白洁发现了疑点,便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搜集资料,和犯人交谈,最终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将另外四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原来这是一个杀人团伙。老百姓的危害减少了,这可多亏了白洁啊!象这样的事迹太多太多了。
就是这样一位人民的好检察官,上天却不公于她,无情的病魔夺走了她的健康。可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顽强地继续走伟大的人生路。剧烈的疼痛常常使她晕过去,实在不行,就自己给自己注射止疼针。她动过四次大手术,胸部用铁丝固定着。每次手术都要花费很多,所以她特别节俭。可人们想不到,在她经济紧张的情况下,竟然资助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而且一助就是12年。
白洁20岁那年,通过报纸了解到陕西贫困生的情况,便主动帮助这个叫高瑜磊的小学生。这个孩子已经考上了大学,当他得知白洁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资助他的时候,便从家乡来到灵宝看望他,白洁去车站接他,他们从未谋面但一眼就能认出对方,在车站,高瑜磊抱着白洁大哭。
白洁有一个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女儿。事情是这样的:三年前,白洁去医院取药时,在那里看见了一个女婴,婴儿正号啕大哭。很显然,这是个弃婴。白洁想了又想,还是把女婴抱回了家。白洁的父母极力反对,甚至半年不理她,但白洁不忍心扔下弃婴不管,就这样把她抚养着。现在,这个女孩已经上过幼儿园正在上小学了。白洁的爸爸、妈妈终于也接受了这个女孩。
这就是白洁,当她来到育贤文学社时,我采访了她。我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白洁阿姨,您为老百姓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但您自己却得了重病,您后悔吗?”白洁阿姨坚定不移地说:“孩子,我从不后悔,因为我从中得到了最大的快乐。”是的,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看见阿姨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看得出,她很乐观,也很开心。
最后,她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好好珍惜生命。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向白洁学习,学习她对工作的认真,学习她对生活的热爱,学习她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孩子们心中的灵魂工程师
同为三年前的2007年的6月9日,以我国著名作家刘育贤的名字命名的河南省灵宝市育贤文学社邀来了“灵宝文坛四颗星”的第一颗星“黑女”来做客。
只见黑女身着一套灰色调、高雅而合体的裙子,面带微笑地坐在孩子们的中间。
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一个个很有质量的问题提出来了:“什么是灵感?”,“您小时候爱写作文吗?”,“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吸引读者?”“一篇好文章是怎样来的?”凡此种种,不一枚举……
黑女用她那亲切、标准的普通话,一一对学生们的问题作了回答。当时,在场的一位家长,还领着自己的孩子,面对作文的困惑,向黑女提出了自己不解的问题。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流,黑女回答的是那样投入、那样明了。从她那智慧的双眼中流露出对文学的孜孜不倦追求和对作文教学的深入探讨和细致研究,更充满了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亲切关怀。
一大群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愉悦高涨的心情,把自己的心里话全说了出来。黑女滔滔不绝的讲述,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一位叫黄文婷的女孩在以《和郭老师交流》为题的作品中这样写到:
还没到文学社,我心里就激动得没法说。因为听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采访“灵宝文坛四颗星”之一的郭艳梅老师。我早就看过她写的《森林里的故事》,这本书我们同学都非常喜欢。因为它是一本很生动的、教我们怎样写作文的书。
一到文学社大家就发现,今天有很多家长都来了,急得我左顾右盼,还不见郭老师到来。正在我焦急之时,门外走来一位非常漂亮的年轻妇女,我想,谁的妈妈这么漂亮?。
走进教室,育贤文学社的社长李金霞老师就笑眯眯地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郭艳梅老师的到来。”啊?这位漂亮妈妈原来就是赫赫有名的郭老师呀,我再次被她那高雅美丽的气质吸引了。
郭老师和蔼可亲地说:“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你们在一起,孩子们,你们想说什么——就大胆地说吧!”我压根儿也没想到,郭老师的声音是这么甜。赵康乐第一个举手,他大步流星地走到郭老师身边,问了一个好奇的问题:“请问郭老师,你在写作的时候遇到过困难吗?”“遇到过呀,有时想写点东西,就是不知从何入手,这时就得用心思考,还得静静地凝神思考……”郭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着。刘雨桐红着脸走上去,小声说:“郭老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郭老师说:“这个问题很大呀!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是在三年级时喜欢上作文的。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习作,老师竟然在班上作范文读了出来。从那以后,我就想把作文写得更好。慢慢地,我就对作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个同学又问:“郭老师,您觉得写作辛苦吗?”郭老师笑笑说:“不苦,它是一种快乐。当你完成一篇好文章的时候,感到非常满足和自豪,既使有辛苦,也觉得不算什么了。”接着,很多同学都和郭老师进行了交流。
今天,我终于和作家面对面地交流了,郭老师的和蔼可亲,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走时还留下了电话,让我们在写作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问她。我想: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作家。
两位淳朴善良的女性——白洁与黑女,在孩子们采访时道出了真情,她俩用自己的人生情感和道德情操与致力事业结出的硕果,演奏出灿烂美好的绚丽动人乐章,也让孩子们在作文中写出了稚嫩的心声,他们用自己晶莹的童心和童真的语言,描述了美好的人生诗篇 。
因为有爱——一种超越了情欲血缘、博大精深、宽广无涯、真美四射的真爱,使得两位平凡而又出色的女性、称职合格的母亲——尽管白洁不能生育,难道还有谁会怀疑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母亲吗?她们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骄人业绩!
一位赫赫有名的女检察官,之所以能够乐意接受孩子们的采访,是因为她爱自己从事的检察事业更爱孩子;一位蜚声文坛的女作家,之所以能够乐意接受孩子们的采访,是因为她挚爱教育事业也同样更爱天真无邪天使一样美丽的孩子们。!
看似简单的采访,使白洁与黑女这两位女名人融入了孩子的生活和写作话题;看似简单的采访,使白洁与黑女这两位名人导播了孩子的做人轨迹,融入了未来接班人的童真世界里。。。。。。
育贤文学社正是抓住了孩子感兴趣的现实话题,将为文与做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孩子在与名人的零距离接触中,突出了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写作教学的细腻过程和盘枝末节,从而升华了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
女作家眼中的女检察官——大痛大爱的人生
下面这篇散文是作家黑女以其女性独特、细腻的眼光提炼的精品结晶——它还原了一个平凡女性的原生态。作品一经问世即获好评如潮并荣获省级文学奖项。文中写道:
白洁的事迹,我是今年初听说的。人们说她身患重病却做出了骄人业绩,经济拮据却献出了无私爱心,当时感叹一声后并没有太在意。但是当我因工作而走近白洁、了解白洁后,这个萍水相逢的女子却像相识已久的故交那样走进我心里,并引起我对于人生、命运的深思。
从十几岁开始,痛苦就伴随着她。四次手术,胸部现在还被金属固定着,经常因病痛而晕倒……这些都使她认为自己的身体是残缺不全的。她随时都有可能和病痛进行一番殊死的博斗。
在和她面对面时,我经常想到“忍受”这个词。这个词常常被人忽视,因为大多数时间它总像石头一样沉默,相比于倾诉和言说,它显得原始而平常。当巨大的艰难或疼痛、痛苦压在一个人肩上时,人会失语,不知道从哪个词语上开始。人无法像剪裁一块布或者掐掉一段话那样躲避它们,只有咬着牙挺住。在这种时候,挺住就是英雄,就像大火中的邱少云,他的指甲紧紧地抠进泥土,嘴唇咬出血,但是他不能放弃坚持。
忍受很少进入过美学家的视野。在大家眼中,揭竿而起、奋勇当先或者哀叹、忧伤、嚎叫和诅咒,甚至歇斯底里——都可以用审美的眼光来认知和剖析,忍受似乎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然而,在人生的很多重要时段,忍受比愤怒或哭泣更重要。
当痛苦不告而至,像一座大山那样倾压下来,白洁也度过了一段从不能忍受到坚强挺住的过程。刚开始,她质问苍天,质问父母:同样是人,为什么让我受这样的考验?但是到后来,她再不愿把这种痛让父母、家人分担:快乐分开后,快乐因分享而增加;痛分开后,会因痛而加重。当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看着头顶上的天花板时,想的最多的是生命、存在之类形而上学的问题,这时候,这个人比我们健康人更善于哲思。
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反观人生的,在痛中。诗人李元胜写道:“为什么是这新鲜的伤口/为什么是这阵阵袭来的疼痛/在帮助我/看到更多的东西?就是这样,洞察需要付出代价。
这正是痛和苦的另一半。痛苦使人在向往中认识快乐,苦难使人在期盼中认识幸福,这种认识在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分叉:要么因绝望而弃世,要么因珍惜而更加热爱。这时的爱已经成为一种宗教感情,舍弃了凡俗的私爱,成为大爱;不仅爱人间的快乐与幸福,也爱人间的悲苦与忧伤;不仅爱擎出水面的莲,也怜爱沉陷在水下的淤泥。
一个哲人这样说:“人生其实不是哲学问题,而是宗教问题。”
当人在思考活着的意义时,当他或她为活着做出艰苦的努力时,生命的意义开始显现: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意义本来是虚妄的,但是在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中,意义呈现了。人生的价值其实是人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
你可以不承认这样,但一旦你说出“是的”,你就已经是在“审美地活着”。你已经将自己拔出了功利的包围圈,可以站在一边审视、观察。这就是为什么痛苦对某些人永不致造成毁灭的原因。
白洁是一个强者,还不仅止于此,而在于她不断要体现自己活着的力量。资助贫困孩子高瑜磊逾十二年是这样,收养孤儿小金子也是这样。一个手举巨石的人有力气,但并不一定是有力量的,而有能力爱和付出的人却一定是有力量者——她注定一诺千金、一举千钧,大爱永远是力量不竭的源泉!
短暂的生命往往更珍贵,经过省察的生命更具有美感。在病中,白洁像一个穷人将一文钱掰成两半那样珍惜着生命的每一天。质地的提高无异于生命的延长,爱就是最大的珍惜。此时,大痛成就的大爱正如大海那样辽阔。
正因为如此,从而也为黑、白两个女人的哲学思辨提供了详实的论据和全新的诠释。毫无疑问,这也是女作家黑女与女检察官白洁两个作为普通女性之间颇富哲理的人生思考——人间挚爱的溪流潺潺不惜,永远流淌。流向江河湖海,流向彼此的心灵,流向人生的彼岸,滋润着平凡的人生,直到地老天荒,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