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用宽容和仁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

作者:风中香茗 来源:XSK 点击:5036

爱学生,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而应该是平易近人、发自肺腑的。但真实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宽容”“仁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时也是很难的。
       在平时的教育中,批评与惩罚往往是教师教育犯错学生最常用的法宝。作为教师,总希望自己的教育方法能够“立竿见影”,但是有些做法往往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应该多采用暗示、说理、感化等手段。课堂上做小动作的学生有比较突出的几个,我就随时注意他们,有时是多把目光投向他们,有时是不经意间的提问,还有的时候是经过他们身边时故意放慢脚步,时间一长,他们也感觉到老师在时时刻刻关注他们,做小动作的次数也明显少了,精力也集中多了,再加上我的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的成绩也是稳中有升,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还记得进行完本次期中测试的时候,我看着试卷,又喜又忧:我为一些平常的好学生再次“失利”而生气,比如张新宇、张淑迈等,这几个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精力不够集中,作业中反映出粗心马虎的现象。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平常考试成绩较好,骄傲、自以为是;有的是课下只顾着贪玩,不能收回心……发试卷时,我就恨不得好好地批评他们一顿,可是看到他们眼里满含后悔的泪水时,我沉思了:玩是孩子的天性,犯错是免不了的,我一定要利用这次机会,好好地引导他们。那么,究竟该怎么对待这些学生呢?单纯的批评、责备,只能让他们从心里远离你。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失败,更需要老师、家长的理解与宽容。因此,讲评考卷时,我没有劈头盖脸地批评他们,而是耐心地给他们分析失分的原因,教会他们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更有目的教育学生,要重视平时学习过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从侧面暗示那些失利的学生,老师不会因为他们这次的失败而瞧不起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吸取教训,奋起直追,因为成功就在他们的前面。
      爱孩子,理解孩子,宽容孩子,不仅在课堂上,更应该在实际中去用我们的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们,使他们能够快乐的学习、成长、直至成才!


 

更新:2008-11-30 06:22:3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