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庄丽关于“做研究型的教师”的讲座
教师简介:
庄丽,女,中文本科,兴国一中科研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优秀教师;江西省普通话测试员;国家远程教育优秀指导教师。
引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改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动了我们每一位老师一颗驿动的心。在新课标理念下,怎样做研究型教师?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思考,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共同的话题。
第一章 怎样做研究型的教师
一、做教书育人的先锋
去两年,我担任两次全国远程教育的指导教师,省、县骨干老师培训班上在和专家们的交流中,多次提到:教学要发展靠提升我们教师的素养。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方向。
因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以前和大家的想法一样: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我呢,能教好书就可以了。于是把搞研究当成软任务,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参与。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教育要求的不断增加;结合自己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我改变了原来的想法,认识到:教书匠过时了,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才是我们教师发展的起点,因为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我们走向成功的努力方向是:做一个拥有发展眼光的人,明确自己工作的定位;做一个保持终身学习的人,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充电;做一个不断的反思的人,从根本上转变教书的意识、提升自己的素养;做教书育人的先锋,才能逐渐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二、有准确的教师定位
1、教师角色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是:(是大纲教材的解说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道理的灌输者,是应对各种考试的组织者。)
2、对传统比喻中教师角色的隐喻批判:
教师是蜡烛——忽视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教师是园丁——存在着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教育缺欠的不可修复性(季节和时令);存在着淘汰制(间苗);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隐喻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传递单一内容(只有水);认为教与学是一个简单的“倒给”与“承载”。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
3、做一名好教师,好的教师有12种素质:
做法 学生话语
⑴ 友善的态度——“ 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⑵ 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 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象猴子般戏弄。”
⑶ 耐性——“ 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⑷ 兴趣广泛——“ 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
⑸ 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⑹ 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⑺ 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⑻ 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⑼ 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⑽ 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⑾ 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⑿ 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4、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是:
(作为文化知识传递者的教员角色,学生集体的管理者或领导角色,作为学生及社会示范的榜样角色,作为学生的朋友角色和父母角色,心理医生角色,研究者角色,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角色,交通警察和法官的角色等。)
教师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这个问题确实曾经在一些教师中争议过。但我非常赞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这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实现教师角色多元化的转变,将教师从传统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实践的反思者、教学理论的研究者,才是成长中明智的选择。
一个好教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最好的教师却不直接说出,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
一个好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谈论家,但是最好的老师知道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让他的学生自己争取形成他们的思想。
一个好教师是谦恭的,他很自然地感到他积累的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智慧,远比他自己更为重要;但是最好的教师甚至是更谦恭的,因为他尊重年轻人的感情,比对待一位朴素的老人自然更为重要。
我们的教学是一片海,我们可以充分张扬个性去收获几朵浪花,几串贝壳,几行足印;我们的研究象炫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但求一字的数茎须;又是庄子的逍遥游,孔子的颠沛流离,魏王的老骥之志,诸葛的锦囊妙计。所以我们的定位是:做研究型的教师,它将有无穷的奥妙给人无限的启迪。
三、做激情饱满开拓者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热爱生活,热爱教育,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学术水平。才能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才能是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让我们进入更高文化层次和提升育人的精神境界。
目前现状:
1、从我们许多学校的教案检查、说课评比中,不难发现:不少老师备课方向错了,他们只看教学参考和资料,没有吃透教材,还停留在形式上。
2、有的教师靠吃老本,几乎与书本无缘,只有被动地接受教改和课改。我们应把握做学问的一条原则:厚积薄发。没有深厚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奔放的思想和深刻的见地,更谈不上创新。
3、也有的套用旧的教案。
渠道:
1、在知识海洋中学。
我们在知识的时代,知识产生的速度快得惊人,当今每隔3年,知识总量就会翻一番,在这种知识总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形势下,教师必须自觉地不断地更新知识。
学习是教师的生命,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与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有密切关系,所以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都有尽力去了解和掌握,在知识结构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专家中的全才。
2、在身边生活中学。
多向身边的成功人士学习。学习观察他们的成长脚印,学习他们追求的精神,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使自己不断完善,自信总有一定会告别忙忙碌碌的低效率的劳动,步入游刃有余的“自由”天地,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
3、要立体的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
教师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传统模式向新课标理念的转变。学生知识面相当的广泛,教师如何接受新知识,用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语言,去撞击学生心中零碎的知识,使之锻炼闪光呢?只有立体的构建知识体系,是我们教师的唯一出路。
(1)目标:有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需有一定的语文教科研能力;要有较强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要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2)方法:经常订阅专业杂志、报刊 、图书资料,经常收看教育类电视节目,经常参加各种学科和技能培训(如现在的骨干教师培训);经常浏览精品网站,进行网络交流;常进行交流,借鉴名师,行家带新手切磋学习;积极参加远程课程培训和专题的集中培训学习。
四、做乐于反思的研究者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一)反思的技巧
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两点:
一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究竟哪个现象、哪个事件、哪种行为、哪种感受可以反思;应该反思,这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保持开放、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时刻捕捉可能的反思对象。
二是对于教学活动的日常反思绝不能一蹴而就,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心境下,反思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不仅对不同事件或现象经常进行反思,对于同一事件或现象,也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反思。
(二)、探究的方法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掌握和运用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研究的方法是很多的,诸如:课堂观察、问卷编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
1、对课堂的探究:
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我感到我们的教师在追求课堂真实性上还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探索。我们的探究是:
满堂问答≠主动参与
现象: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闹,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动起来。
原因:1、没有把握住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要领和实质。学生站起来发言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所有学生的思维是否参与,每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动、积极,有没有独立的思考。2、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操作性。(如何评价学生的参与情况,应该看参与的主动性;看参与的深度、广度如何;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活动情况、情感体验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
改进建议:
1、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
2、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课堂活跃≠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现象: 在很多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们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始料不及,对学生的争论无所适从,不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原因:1、 一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没有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设计。(有的课堂无效提问、无效讨论过多,教师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重复化,重点、难点问题简单化,甚至一点而过。)
2、有些教师认为课堂越活越好。(有人认为学生反应积极,就是主动参与,就是面向全体。你说,我说,大家说,热热闹闹一节课,表面上看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思维的深度不够,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丢了不少,该掌握的内容又没掌握。)
改进建议:1、要把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化为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熟读课程标准,对自己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问一个为什么,思考自己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求实求真,摒弃“花架子”。在第一个班级上完课后,要及时地反思调整,和同行一起探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日趋合理和完善。同时,教研人员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应加强教学设计的指导,给教师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示范课例,帮助教师克服在教学设计方面遇到的困难。)
2、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能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科学地思维,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只有经过了学生的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时,要放手让学生活动,但要避免学生兴奋过度或活动过量,应当具体研究怎样放,怎样收;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保持课堂的张力。)
真实的课堂应该角色明确。即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引导者。课堂不是老师的秀场,学生不是老师手中的提线木偶。那种事先排演好、学生教师战战兢兢表演的课堂,一问就答,一答就对,一对就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不到任何发挥,学生只是课堂上可怜的配角。其实,在课堂上学生总要经历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教师不要因为害怕课堂进度有短暂的停滞,师生之间有所摩擦和碰撞而用事先演练的方法来扼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正是在这种磕磕碰碰、自主探索中,知识自然而然的在他们的头脑中生成。
真实的课堂必定是内容大于形式的课堂。朴素一点,简单一点也无妨。课堂上的任何形式都是知识点的载体,如果那些形式只能带来表面上的轰轰烈烈,而对孩子掌握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全无帮助,那这些形式就有哗众取宠之嫌,是应被摒弃的。当然,那些紧紧围绕授课内容设置,标新立异,富有创新精神的形式还是值得提倡的。
真实的课堂应该力求严谨。学生严谨的思维养成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突出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教师要采取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完成教学。“教师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采用多媒体辅助”、“语言周密设计”等等方法都可使教学变得严谨。
真实的课堂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真实想法,而不应该关注自己怎么教,只有关注学生究竟怎样想,才能从中发现好的想法和错误的思维,从而及时调整教案。当然,真实地课堂总是包含着缺憾,“只要真实,总会有缺憾”。真实是新课程的基础。
真实的课堂还要尊重学生的感受。真实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受,要把学生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和情景,呈现给他们,课堂教学不能单纯地认为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尊重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情感是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堂课就是一个台阶,一滴水—生命之水,每节课不要追求完美、天衣无缝,要为意外而惊喜。
2、对教学的研究:
目标:达到既教好书更育好人。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现象:无论什么样类型的课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发言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内容选择的不够恰当,讨论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多数问题讨论的不深不透。)
原因:将合作学习理解为小组讨论。多数教师只知道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但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认为分若干个小组,有些内容放给学生讨论就是合作学习。(教师们对合作学习的操作普遍感到困惑。比如,如何处理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等等。)
改进策略:
1、要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如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方法多样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也不是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个人学习仍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2、要掌握合作学习的要领。 (前提是要有分工、要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而且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 据专家分析,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性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 评估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 ,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3、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开展活动≠探究性学习
现象:在实验区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开展许多活动,做实验,搞小制作,有的教师让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有的地方把“自主、合作、探究”写在黑板上,作为一种固定的程序,每节课照着去做,出现了把探究性学习形式化的倾向。)
原因: 1、有的教师将新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因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为了上好一节课,大包装,大容量,恨不得把各种教学方法都展示一遍。 不要说每天都这样上课,就是偶尔上一次,也够教师准备一番的。)
2、有的教师把探究变成一种活动。(粗看上去很有创新,细细品味又感到缺乏深入的思考。比如,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而有些教师的课只有读而没有感悟,没有欣赏。应当明确的是,读仅仅是一种手段,感悟、欣赏才是目的。而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展示的是手段,目的则显得不重要。)
改进建议: 1、要深刻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改革,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要实现教学方式“中心”的三个迁移。要由“教”向“学”迁移,由“学”向“悟”迁移,由“悟”向“行”迁移。探究性学习要以增进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认知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流畅性,而且还要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2、 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接受学习。对于这一问题过于片面或绝对化,反而会丢掉过去传统中非常有价值的做法,教师追求的应当是本质的东西,不应该是形式,更不应该做表面文章。新课程在强调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也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它的许多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但是探究式教学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它比接受性学习方式要多花很多时间,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可能都采用探究式,而且有些内容也不适合于探究的方式。)
3、对成长的研究:
(1)对学生个性的研究:面向全体学生。
(2)对教师成长的研究:会教学----会研究
案例:鼓励教育法促进师生的成长
提倡鼓励≠表扬越多越好
现象: 在新课改实验区,几乎所有的课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那就是几乎没有了批评和指责,变成了一味的表扬,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有节课老师表扬学生达40余次。虽然课堂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但总觉得似乎欠缺了点什么。
原因: 一些教师认为: 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这次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多鼓励学生。因此,哪怕只有一点点成绩,也要表扬,只要有一点点进步,也要鼓励。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好”声一片,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一概以“好”、“很好”进行笼统地评价。教师们普遍认为,笑一笑、点一点头的鼓励方式力度不够大,只有鼓励的力度越大,学生们才会越积极。)
改进建议: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是对的,但在总结时应作点评,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但是,赞赏也应该有个“度”,一节课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变成一种公式,这样的赞赏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惰性,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一味表扬如同一味惩罚都不可取。而且,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六、做乐于研究的快乐者
应联系课程改革实际确立课题,开展科研活动,参考措施 :
1、经常进行教学总结,教材解读和论证,以论文的形式阐述。
2、重视本校备课组的通力合作。新教材要求备课的面特别广、量特别大,涉及的知识点特别多、领域特别宽。建议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对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法处理达成资源共享。
3、倡导自我教研。
4、加强校本教材。
5、加强课题研究。“从教学型——学者型——研究型”发展。
第二章 怎样做“课题”研究
(课题就是教育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长着一双善于发现、善于质疑的眼睛。)
课题的申报和结题
时间:每年两次( 2月底, 9月初)
要求:一式5份(申报表 , 实施方案)
课题的形成
是一个由感觉到、意识到的问题经过概括、提炼、转化到确定问题的过程,确定问题意味着该问题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思考的对象,对问题的探究已经成为研究者的行为和工作。
课题类型: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
规划课题:一般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分为国家、省、市、区(县)级课题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
1.课题名称中的研究信息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目标和结果预期等。
2.课题名称的一般结构:(1)课题的依据理论; (2)课题的研究变量; (3)课题的研究目标。
(即人们常说的:依据一个什么原理或理念,运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手段,完成一个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典型的表述为:“运用什么理论,通过什么方式,达到什么目的”。)
3 课题名称表述的省略和变形
(1)选用课题的理论支撑和研究目标作为课题名称
例1:运用基因识字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理论依据是基因识字,而对研究方法却做了省略。
例2:主体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该课题名称表述中申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论依据是“主体教育理念”;研究目的是“中学生学习方式”,对研究方法进行了省略。
(2)将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与研究目标组合为课题名称
例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求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新模式
研究者做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研究的目标:探求中学数学教与学的新模式实施
例2:运用档案袋评价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者做法:运用档案袋评价
研究的目标: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这种课题名称的表述方法,是一线教师经常使用的,它的一般模式通常是通过什么手段或方法,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或完成一项什么任务。
(3)直接以研究的目标作为课题名称
例1: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课题以此作为名称。至于研究这个课题究竟依据什么理念、通过何种方式、凭借什么手段来进行这项研究,研究者都做了省略,没有一一说明,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影响人们认识、了解这一课题。
例2: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
这一课题名称的表述,其设计者直接以研究目标——培养小学生习作兴题作为课题名称,其余一并省略,但并没有忘记对习作兴趣进行限定——仅研究小学生,这种限定是十分有意义的。
(4)强调研究对象的课题名称
上此类课题,在进行课题名称表述的时候多以研究对象为题,而且多在题目上进行限定,以缩小范围,明确概念,以利课题的研究。
例1:中小学教科书评价标准研究
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小学教科书评价标准”,在短短的课题名称表述中课题设计者对课题进行了限定,指出这个“评价标准”不是指别的标准,而是专指“中小学教科书”的评价标准。
例2:初中学生学习困难研究
该课题旨在对“初中学生学习困难”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课题设计者在进行课题名称表述的时候对“学习困难”进行了限定,本课题的研究仅限于初中学生,大学、高中、小学、幼儿概不在内。
(5)以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为课题名称
(6)突出研究方法的课题名称
4、课题名称表述中的注意事项:
①课题名称宜小不宜大(指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价值)
②课题名称要有创新意识
③课题名称使用的概念要规范、通用、科学
④课题名称不要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⑤不能以文章题目代替研究课题
5、课题研究报告的一般模式
n (1)课题提出的背景;
n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n (3)已有研究成果;
n (4)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
n (5)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程序文明)
n (6)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课题选择注意事项:
可以参加校、县、市、省、国家等各级的课题研究;
在选题上教师应注意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
尽量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
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
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开展教学研究,还要敢于创新,大胆尝试。
目前申报的课题不足:
v 填写的申报书不够美观 (排版、结构)
v 内容不够充实,存在比较重的抄袭现象
课题的结题注意:
v 课题结题的必备材料:文件类 、方案类 、 总结类、成果类 等系列
文件类有包含:1、结题申请书 2、课题结题书 3、结题申报书 4、课题实施方案 5、课题批准申请立项证书
方案总结类:调查报告、调查问卷、各个实施阶段的方案和总结
成果类:发表文章、证书、师生荣誉、成果等
尾声:
研究,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必备基础;
研究,是能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行家、培养人类灵魂的贡献者;
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切入点,是自身成长孕育的关键;
研究,是教师步入一种新的生活境界,能让教师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让我们都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入新课程探究,积极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龙头的校本研究,实现课题研究常规化,学科研究全员化,组织形式规范化,打造成一支学习型、合作型、科研型的可自主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我也将把参加这次培训班当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尽早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为了目标,让我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