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变化对英语教师充满挑战
作为一名从教已经30年的高校英语教师,我体验了30年来教学要求的变化、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教学对象需求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教学要求不断提高
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便可以看出对教学要求的变化:1984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高等学校文理科本科生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语音(口语)的要求是:“朗读时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当时还没有“听力理解、口语表达”这样的提法。而现在对于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是:“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内容不断加深,挑战愈来愈大。
教学手段多元化
以前,老师基本上是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以讲授为主线来实施课堂教学。老师们为了更生动地开展教学,充其量是自己收集资料或动手做图片,甚至拿实物开展课堂英语教学。当时图片都是很难得到的资料,找到合适的画报也不易,最好的教辅工具就是录音机。
改革开放30年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转变为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既是教学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推动者、合作者。课堂上多采取讲解、讨论、演讲的形式,学生的参与性大大增强。
教学对象开放化
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他们在英语课堂上不仅学习英语,而且以英语为工具表达思想、阐述观点、交流看法。
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几乎是全方位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心理素质,等等。老师们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国际大学英语教学新动向,研究英语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另一方面要接受不断变化着的教学对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些对教师既是挑战也是促进。
《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2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