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只眼睛给自己
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曾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请教老师:“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能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答:“至少10年。”柳生觉得10年太久,就说:“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笑了笑。柳生又说:“如果我再付出多一倍的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宫本叹了口气答道:“如果这样的话,你只有死路一条,哪里还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越听越糊涂。这时宫本说:“要想成为一流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只注视剑道,不知道反观自我,不断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为不了一流剑客。”
其实,剑道如此,教学亦然!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我们自认为精心准备的提问,等来的却是学生一脸的茫然;我们花费大量心血准备的教学内容,却提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我们想方设法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换来的依旧是沉闷的课堂;我们自认为苦口婆心的教导,对学生也总是收效甚微。。。。。。于是,我们总是抱怨学生太差,自己的工作埋没了自己的才华;于是,我们苦闷,失落,对工作失去热情。朋友,你是否想过,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身上呢?
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耕耘,几十年如一日,从不反思回顾走过的路,也不加辨别的让自己的大脑塞满别人的思想,那么充其量他只能成为一个兢兢业业的教书匠,永远成不了一流的教育家!毕竟毫无创造性的“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教学工作,是不可能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气象的。
因此,当我们潜心教研时,别忘了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智慧。
这里所说反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而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教育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它既包括反思自己的课堂,也包括反思自己的心态。
一节课结束了,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以旁观者的身份仔细审视一下:自己这节课总体设计合理吗?教学效果怎么样?学生是否都参与活动了?有什么细节是自己开始没有预料到的?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别害怕失误,听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那才是促进自己前进的基石。
面对潮水般涌入大脑的教育理论,别急着接受,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亦步亦趋、人云亦云不是前进的保证。也许别人用起来好的方法并不适合自己,只有取得真正所需之“长”,才能“补”己之“短”。请记住美国学者波斯纳的观点: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当苦闷、失落蚕食自己对教育的执着和信念时,别轻易否定生活,否定自己的事业,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平时太过计较?是不是自己的要求太高?宽容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快乐别人、幸福自己。别让我们的急躁乱了我们的脚步,别让我们的不快绊倒我们的事业。
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吧,唯有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了解了自己的真正所需,才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记得一位专家说得好:“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不论你工作多少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N次的机械重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