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激情而灿烂
当我在生活中迷茫时,当我在工作中消沉时,就不由的想起翟校长在期初大会上说的那句话:生活因激情而丰富多彩,工作因激情而灿烂无比....
那么,激情是什么?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确,激情有其难以说清甚至非理性的一面。但如果把激情窄化为与理性相对的本能冲动,那么激情与仅仅愉悦感官的快乐和对这种快乐的追求之间,就没有本质的区别。这样的“激情”不过是心灵苍白甚至是物欲横流的产物。现在许多课堂上流行的就是这种“激情”,比如语文课上矫揉造作的所谓的个性化朗读、没有真情的声泪俱下的表演、没有心灵碰撞的热闹的对话,等等。我不知道,这样的“激情”会把课堂引向何方。
大哲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写道:“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心腑的怜悯。”爱情、知识和同情,都是非常高尚的目标。对它们不屈不挠的追求——激情,就构成了罗素的一生。由此可知,要让激情成为人生积极的力量,首先就要懂得欣赏心灵的美丽,与高尚的灵魂交流。一个直面学生精神世界的教师,必然明白自己应该怀抱怎样的激情,明白自己在激情面前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教师,是为求知而生的,是为良知而生的,是为世上所有美丽的东西而生的。
激情不仅能改变课堂,而且能改变教师的人生。有研究者指出,专家教师和非专家教师的关键差异在于他们如何回应工作环境,专家教师善于在行动中获得知识,常把自己的角色理解为“引领变革”的人,更愿意不断反思自己的经历和质疑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以及积极回应挑战。但是,是什么使他们这样孜孜不倦地创造性地回应工作上的挑战呢?激情。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就说道:“做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是我的教学追求;富有思想,则是我一生的追求。”
激情,是我对教育的渴望。一堂课拥有了激情,教育将获得刻骨铭心的力量;一个教师拥有了激情,生命将因此而灿烂。让我的生活因激情而丰富多彩,让我的课堂因激情而灿烂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