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用心灵书写教育文章

作者:重庆铜梁大庙中学代 安荣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13日第8版 点击:4944

 

《教育,诗意地栖居》,朱华忠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认识朱华忠已有很多年了,他是一个活跃在网络上的才华横溢的青年教师。最近,收到他的第三本专著《教育,诗意地栖居》,看到他作为一个乡村教师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着实感到敬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仅在于他的教育智慧、教育勇气,还在于他有一颗诗意的心。

  《教育,诗意地栖居》全书文字质朴,语言真挚,内容都是作者在教学一线经历的一些故事,其中不乏教育智慧和教学技巧。书中共有6个部分:第一辑“课堂,快乐的源泉”,体现了作者对愉悦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第二辑“教,需要机智”,作者探讨了教师应该如何教,如何适应新课程,如何应对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预设之外的事件等问题。第三辑“教学反思,前进的动力”,论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第四辑“教育的‘储蓄罐’”,作者认为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储蓄”并提炼生活的细节,从中得出有益于职业和人生的智慧。第五辑“师者父母心”,主要论述教师如何育人的问题,在引导、帮助和鼓励学生方面,作者有着发人深思的实践经验。第六辑谈了教师如何正确地看待自我,如何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问题。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这样的快乐不仅仅属于学生,也应该属于教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享受教育带给我们的快乐。教育不仅是一项工作、一种谋生手段,还是一门艺术---一门人世间最宏伟的“造人艺术”。桃李满天下,那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享受。正因为如此,作者的教育人生充满了诗意,他诗意地栖居乡村、诗意地享受教育。

  几本著作仅仅是他幸福和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则是充分地享受课堂、创造课堂、创造教育,带给学生愉悦的课堂感受以及和学生一起在教育的殿堂自由舞蹈。让教育和心灵一起舞蹈,把教育作为诗意的栖居,这样的教育心态足以感动一个世界,足以创造教育的奇迹。

  有什么样的教育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过程和结果。诗人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都有快乐和宝藏。”只要你是生活的有心人,注意并充分发掘这些生活细节,你就能获得巨大的收获。朱华忠以“诗意栖居”的心态,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竭尽全力营造了一个快乐的教育殿堂,不仅让学生充分享受了自己带给他们的这份珍贵礼物,他自己也在这样的教育心态下获得了巨大的快乐和收获。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幸福的,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智慧和激情昂扬的,这样的学生无疑会享受到真正的教育、体会到素质教育的愉悦和成功。

  教育,是心灵舞蹈的动因;写作,是心灵舞蹈的成果。如果教师没有教育实践,没有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教学中,没有用心感悟课堂、触摸课堂、聆听课堂,没有用心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没有在课堂迸发激情和智慧……我想,无论多么能写的教师,都会江郎才尽。这也是很多作家和艺术家在创作前都要去体验生活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教育实践是写作的巨大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如果没有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是不能写出一篇篇情感丰富、文字优美的文章的。教育文章既不是作者编造出来的,也不全是手和笔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心灵起舞的结果,或者说是一种精神外化的成果。

  巴金说:“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没有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去,没有真正地去感悟课堂,任何教师都写不出上乘作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教师对教育有源源不断的话题,下笔如有神,而很多教师却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更新:2008-11-14 05:39:4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