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
快乐和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作为一名教师,当你还没有更好的发展,为生存也好,不得已也好,必须从事这个职业时,你必须从你的工作中寻找幸福、追求幸福。
教师的人生有三个关键词:幸福、选择、智慧。
什么是幸福?
幸福的人,是生活在值得回忆的作品中的人;痛苦的人是生活在不堪回首的作品中的人。教师的作品是什么呢?是改变了一个学生、是上了一节好课,是发表了一篇文章,是组织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所有的作品都意味着某种“改变”,没有改变就没有创新,就没有快乐和幸福。
什么是选择?
改变意味着选择,因为改变总有不同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标志着一个漫长的确定性时代的过去,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进入了是一个事事都需要选择的时代,除了出生我们不能选择以外,上学就业、成家立业,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命运。人才流动和激烈竞争已经使教师不可能终身工作在一个学校,不可能终身从事某一项特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要面对种种竞争和选择。因此教师必须学会选择适合某种教育教学场景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此,你才能创作出更多的值得回忆的作品。
什么是智慧?
智慧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积极心态。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又一次进京赶考,借住一家客栈。晚上做一梦:自己下雨天下打着伞带着斗笠在墙上种白菜。醒来后忐忑不安,百思不得其解。遂上街找一算命先生解梦。“墙上种白菜,不可能的;下雨打伞带斗笠,多此一举。”秀才想想也是,顿时心灰意冷,回客栈收拾行装就要回家。客栈老板很奇怪:“还没进考场,怎么就回家呢?”秀才一五一十地道出了缘由。老板哈哈大笑:“我也会解梦。墙上种白菜,高中;下雨天打伞带斗笠,保险。”秀才顿然大悟,如期参加殿试,果然中得探花。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各不同。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人的一生都在成长,小时候的成长,人们常常关注身体和容颜;长大后的成长,人们则更多地关注知识和智慧。那么教师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智慧呢?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课程智慧: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更新教材。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做正确的事。作为教师,最关键的要读好三本书:课标、教科书、教师用书,这是正确做事;教师应该具有教学智慧:传道(情感、态度、价值观)、授业(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解惑(引起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方法);教师应该有管理智慧:民主是核心、技巧是辅助、威信是前提。
相对于幸福而言,没有创新就没有作品,没有作品就没有幸福,而创新需要研究。就选择而言,选择不当就没有快乐和成功。于智慧而言,教师应该成为智者,智者需要不间断地有效反思,而教育科研就是一种最有效的反思。因此,无论从自身幸福还是从专业成长的角度,教师都应该投身教育科研,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专业成长中追求幸福,在教育生涯中体验幸福,在教育人生中感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