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你凭什么只选戴“杠”的?

作者:李鹏 来源:江苏张家港实验小学(北校区) 点击:2672

 

  学校成立了海模兴趣小组,我作为海模小组的辅导教师,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要从低年级中选出有“资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也许,这就是“科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吧。

  午间,我拿了一艘非常酷的“遵义号”导弹驱逐舰的模型先来到了二年级某班的教室里。一进教室,孩子们就把我围个水泄不通。吸引他们的不是我的魅力,而是我手里的这个船模!我示意他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谁坐得最神气我就选谁。听到这话,孩子都挺直了腰杆坐得非常神气,一双双小眼睛满怀希望地看着我。

  我开始选海模小组成员,在每一组里依次选了几位男生和女生。

  突然,角落里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站了起来,对着我大声地说:“老师,你凭什么只选戴‘杠’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提问震住了!仔细观察我已精心挑选出的10位同学,竟然有8位同学胸口是佩戴班委标志的——也就是戴“杠”的。是啊,我凭什么只选戴“杠”的?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胸前佩戴了班委标志吗?为什么我能够选得如此心安理得?

  戴上“杠”是上学的孩子心中的梦想。孩子普遍认为:有了“杠”表明自己是大家眼中的好学生,可以获得赞扬声;有了“杠”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它是头上闪耀的光环;有了“杠”可以在期末评选荣誉时优先得到考虑;有了“杠”甚至可以对伙伴指手画脚,只因为那“杠”就是“尚方宝剑”……

  “杠”就是“免检标志”吗?无“杠”的同学就不行吗?我这样选人是不是太草率了?这些问题冲击着我的思想。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无“杠”的学生中也有瓦特、有牛顿、有爱迪生呢?

  回想起去年带的毕业班,有些学生是戴了六年的“杠”,似乎那“杠”已成了“免换金牌”。大部分同学都是“无杠人士”,有些学生很想得到“杠”,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失望了六年。那么,戴“杠”是不是可以采取轮换制,给班上每一位同学以宝贵的锻炼机会呢?“杠杠”本身是不是也要制定佩戴制度和相关职责呢?看来,“杠杠”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二三”的问题,它让我想到很多很多。

  我决定分批给孩子们讲授海模的知识,让每一个喜欢海模的孩子都有一个学习和制作海模的机会。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也许正是这位小男孩的话给了我如此深刻的启发吧。只有真正地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心灵,也才能真正实践智慧的教育。

 

  《中国教育报》2008年11月9日第4版
 

更新:2008-11-10 04:28:0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