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求变化 走出“高原期”
不管是教师,还是校长,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高原现象”,成就感不高,激情与动力也越来越少,感到很厌倦、很茫然。
要克服“高原现象”的消极影响,尽早走出“高原期”,实现自我发展需求,关键在自己,要积极面对现实,客观地审视自己,主动求变化。
改种“试验田”
作为全区最年轻的总校长,我于2002年赴一所薄弱乡镇学校任职三年,期间相继完成了危房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三新一亮”等工程,大幅度地提高了该乡镇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捧回全区目标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的奖匾,从“责任田”中收获了令人羡慕的硕果后,在一段时间内总有一种工作无“奔头”、无激情之感,出现了“高原现象”。
教育是需要用忠诚、责任和激情去干的事业。为尽快走出“高原期”,2005年暑期,我向组织申请,调换了工作岗位。在新的挑战中,我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再次取得不错的工作业绩。
在“高原期”改种“试验田”,主动给自己“设槛”,逼自己释放潜能,可重燃创业的激情,激发争先的斗志。
重栽“苹果树”
目标是前行的路标和动力。在“高原期”的校长和教师,更要以目标为引领,咬定青山不放松。
至2006年,我已工作了17个年头,虽然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奖,但极少能变成铅印的文字。为此,我在“高原期”重栽了“苹果树”,逼自己再去“跳一跳,摘苹果”:每月至少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或管理文章,且力争公开发表。
两年来,我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让思考有了理性,让笔耕成了习惯,相继在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几十篇文章。
多走“文体路”
我原是一个好静不好动的人,为激发对工作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情,我拜同事为师,学打乒乓球和篮球,在运动中增强了体质,开阔了心胸,舒畅了情绪,融洽了情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日俱增。空闲时,我也会去弹弹钢琴,唱唱卡拉OK,尽情地享受音乐,给心理减负,体味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生活需要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创造美的双手。有了这样的心境,方能很快走出“高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