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的阻力与应对
自朱阳“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现场会后,新一轮的课改热潮已在全灵宝市教坛迅速掀起。自从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至今已有6个年头,但我们仍可以清醒地看到,课改的春风并没有吹遍每个角落,仍有许多教师穿着新鞋走老路。我深深地感受到:课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冲破重重的障碍和阻力,那么,课改工作到底有哪些障碍和阻力呢?
阻力之一:来自于老教师
年级稍大的老教师对课改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使我这个课改的积极拥护者感到茫然、无奈。例如:有的教师说,让学生会自主学习,他们不会学,纯粹是浪费时间,教师讲解既能节省时间,学生还会得快,而且保证不会出错,我们教了几十年了,都是这样教的 ,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若是跟他们讲让学生独立处理新问题时,或者跟他们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他们又会说:我们老了,跟不上形势了,要学你们年轻人学吧。
阻力之二:来自于尝到旧模式甜头的人
不能否认,讲解的作用,也不能否认,靠挤时间、压学生、灌输知识也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这种方式获得的好成绩是以牺牲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的。有些教师在原来考试方式下就是用这些方式取得优异成绩的,挤、压、灌,便成了他们的经验,新课改理念中提倡放手让学生去读、写、思、议的事情,教师们便习惯了包办代替,将“标准”答案教给学生,认为这样更保险。
阻力之三:来自于考试制度
据我所知,学校的一线教师绝大多数对新课程理念举双手赞成——愿意还学生以时间、空间、权利、机会,但每个人却又都心存疑惑:如果我们步子放开了,考试体制是否跟得上?领导关注的还是分数,人家都在像以前那样扎扎实实地扣时间,抓成绩,我却在这里搞尝试,如果学生的分数跌落下来,怎么向领导、家长和学生交代?如果能跟班上的话还有出头之日,否则不就两败俱伤了吗?
种种问题都是我在教学中的观察和感受,我们是怎么积极应对的呢?
本期里,学校校委会、教务处在此过程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转变观念,破旧立新
学校将这次课改工作的目标定位为学习先进不忘实际,立足本质谋发展,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召开动员大会,贯彻学校《深化“惜时增效、轻负高效”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意见》,分析当前教育形势,使全体教师树立“不破不立,不改则废”的迫切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主动能动性。
(二)制定措施,明确责任
学校与备课组实行“联产承包”,领导班子分别承包一个备课组,各备课组成员之间实行捆绑式管理,,根据各组开展课改工作情况,学期中间教学成绩综合评价,分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评选出星级备课小组,。
(三)出台措施,激发潜能
学校出台了《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首席教师制》《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教学资料购置、报刊杂志订购补助办法》,使教师明确个人发展目标、计划,激发教师个人潜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注入活力。
(四)加强调研,注重落实
迈开步子之后,效果到底如何?承包备课组的领导班子成员分头行动,做了大量的跟踪调查,边听课,边座谈,边指导,边落实。真正将课改理念深入每位教师心中,使每一位师生享受“轻负高效课堂”带来的轻松和成就感。
(五)以点带面,树立课改典型
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教体局、乡中心校纷纷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做好新课程优秀案例的选拔活动,学校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在全校听课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几乎每个年级都选出了有代表性的课改典型,以点带面,促进课改稳步推进。
课改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有极个别同志曾私下说:课改是一阵风,风过后该怎样还怎样。初听这话,我感觉有些失落,但转念一想,课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个别教师头脑里那些老观念已根深蒂固,更新它需要时间,需要信心。
我坚信,在新课程改革汹涌澎湃的浪潮下,那些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师将会越来越少,课改的春风定能吹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