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易中天:“让人更像人,不是像工具”
在我的脑海中有一人的名字念念不忘,他就是原厦门大学教授易中老师,念念不忘的原因主要还是他创造的现代人读历史的方式——“品读”、“戏说”、“调侃”,这些方式加上现代元素,的确让人乐不可支,欲罢不能。对于如此成功的大家,易中天教授自称是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从其自称就让人会心一笑,他的说趣与“品三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实,对易中天教授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人生大成、大幸也不过如此了。
今天,想数说的是易教授的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观。他有一个女儿,名叫易海贝,是一名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专业学生,现已毕业,还是一名硕士。对于家庭对女儿的培养教育,他说,就是不教育,不管!!如此洒脱,令人吃惊!!还不得其解!!
易教授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让人更象人,而不是像工具,或者像是机器上的一部件。对子女的教育中,做父母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氖围,让下一代自由地成长。因为每一个人只有一个人生,人生道路只有自已选择,别人替代不了。
最典型的是对女儿高考一事,花了一年的时间帮助女儿寻找、采集填写高考志愿资料。易中天教授给女儿的建议是:“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轴”。“四项基本原则”是:兴趣原则,选择的专业必须是你最感受兴趣的;优势原则,选的专业必须是最能体现你的优势;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要具有创造性,而不是简单重复的劳动;利益原则,这个专业必须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三维坐标轴”:Y——城市,X——学校,Z——专业。加上“四项基本原则”,结合你可能的考分,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即可。女儿最后选择了建筑设计专业,想当一名优秀设计师。此时,做爸爸的就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跑了近一百所大学,实地拍摄了这些学校的校舍、办学软硬条件,了解了这些学校在福建招生的一些排名情况。他将这些资料整理后交给女儿,便不管不问任其选择了。最终,女儿的选择,一切依其自已的意愿;结果,女儿在大学如鱼得水,毕业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