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摘抄及心得1
摘抄
一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1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作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等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技巧。
2 保护和培养每一个须生的自尊感,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的事,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
3 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的学习啊!
三 教师的时间和各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1 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
2 在一节又一节的课上,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务必使儿童已经记住的词经常复习,反复使用。
七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1 请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他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2 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莫不关心和不宜接受的态度。
3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心得
用情教书,用心育人
师者,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并重,一味的教书是死板的;一味的育人是空洞的。惟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丰满的。
那么,如何教书,如何育人呢?
先说说教书吧!是教教科书吗?那当然简单了,写生字,管它十遍八遍,写到会写为止,一直些总有会写的时候,不会写是吧?拿去继续写!
这与其说是教书,不如说是摧残。简单机械的劳作,不仅占用了儿童的游戏时间,而且,抹杀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他们烦琐的,沉重的负担。我想,他以后会竭力地把关于学校的记忆抹掉吧,以为在那里有许多不愉快。
我觉得 ,书是一个泛指,指一个人成长中所应汲取的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教科书不过是其中的代表和载体罢了。使用这个载体,我们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传输我们的爱和期待。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对于他们,也许老师们有太多无奈吧,也有时恼火吧!但无论如何,不要过于责备他,两千年前孔子说“有教无类”,七十年前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这些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我们应把更多的感情和关注送给这些特别的学生。温和地与他们谈话,给他几点学习的建议,哪怕是制止住自己的批评都是一种理解和爱。
再说说育人吧!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可见育人是多么艰巨和重要的任务啊!如何去完成这个任务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的学习啊!”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求老师们付出心血,矢志不移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在育人过程中倾注自己的细心,耐心,关心,爱心。
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教书育人,用情教书,用心育人,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