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串起师生情谊的红丝线
——读《魏书生当班主任》有感
《魏书生当班主任》一书给我的印象颇深,魏老师教育学生的方式很是独特:他别开生面地创办了一种《班级日报》,十几年如一日,让学生自己采集稿件,编排出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学生上课讲话,他就要求学生写心理活动说明书,让学生既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提高了写作水平;当学生犯了错误,他则要求其做一件好事来弥补,缓解其负疚和懊悔的消极情绪,重新激发他昂扬上进的积极情绪。这一切看似简单平凡,其实都来源于魏老师对学生的满腔热爱。在魏老师看来,深夜送学生回家是一个老师义不容辞的事情,可就是这样一个他早就习以为常的举动却让学生百感交集,终身难忘。因此,就有了魏老师每次出差回来,学生自发地一次次到车站去迎接的感人场面。
从魏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爱在教育活动中伟大力量。我也是小学生的班主任,读了《魏书生当班主任》一书,我认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下几点是勉力可行的:
把爱融化在教学语言上。学生对班主任的感官印象,很多是从班主任的口中传递过来的。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自己、信任自己,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尽管过去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我们班主任也可以想方设法使良药不苦口,让忠言不逆耳,研究出一套“糖衣良药,顺耳忠言”的教学语言,这对问题学生尤为管用。
把爱展示在行为举止中。我曾经遇过这种尴尬的事:我在班上刚刚宣布,上课的时候所有学生的手机必须关闭,以免影响上课。但一会儿,我自己的手机却在课堂上响起,我自知不对,马上向同学们做检讨,求得大家的谅解,并立即把手机关掉。由于我的以身作则,学生后来也都能在进课堂前自觉关闭手机并逐渐形成了习惯。所以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千万马虎不得。学生不慎摔伤,我们可以为他涂药,背他回家;下雨天,我们也可以跟没带伞的学生共撑一把伞……久而久之,爱的教育定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把爱落实在和谐班风里。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仅是对某一好学生充满爱心,或对某一差生格外有爱心,而是要为整个班级的学生倾注爱心。我经常反思:我带的这个班,整体风气是否还存在什么问题?我对学生的爱,是否有被遗忘的角落?如果找出差距,我将立即做好弥补工作,用爱去温暖那些失落的童心。爱,好像一根红丝线,串起师生之间的情谊,让其永远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