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
在我的理想中,最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诗意的,他感染着、陶冶着、引领着学生与同伴,漫游书海,让你因对比而焦灼,让你寻到久违的感动,让你在“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诗意中思绪翩跹……在与他交流中,你也许会惆怅,会担忧,会无奈,会惊喜,会焦急,会内疚……
这样的老师应该是我最喜欢的语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寻求着这样的同行,希望他就在我身边,也希望我能因此成为他的第二。今天,面对这个话题,我发现,理想就在眼前,那就是我的好朋友陈。选择他的三个侧面,也许能对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师作最好的诠释。
姿态一·智慧
我总是相信,智慧是与生俱来的。智慧是一种韬略,也是一种战术。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陈永远教得轻松,而他的学生总是拥有一套套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单就背诵而言,有滚雪球法、抓首字法、整体反复法等十来种,根据课文性质不同而选用。让我们艳羡不己。
他曾在公开课上这样说:“没有人可以掌握一切知识,要知道取舍。最重要的是,你对要学的知识结构大概有个框架。如果没有一个框架,没有对所掌握的知识真正的理解,那就不叫知识。”
这些话让我们听课者都很有触动。
是的,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背诵了多少课文,也不仅在于让学生懂得了多少规则,拾起地上一张废纸、爱护了一棵小树,更重要的是在于知识和规范行为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他的好奇心、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是他的心智的觉醒、智慧的生长。
如果,我们每一个教师心中总是点亮着那盏智慧之灯,总是明亮着智慧的双眼,学生就会处于开智的兴奋状态,那么,课堂上那神圣崇高的时刻就会一直伴随着你。
姿态二·沟通
沟通是一种眼光,也是一种技巧。对我们而言,工作之余找陈聊天是最大的享受。陈来者不拒,见者必谈。他又见闻广博,可谓学富五车;任何小题目,都能谈得丝丝入扣,访客愈多,兴趣愈大。从书法技巧到做人艺术,从工作态度到人生境界,无所不谈,并时有“惊人之语”,以至于有一同行,每每与之谈话后回家常要记下“陈氏语录”。
与陈交谈中,我常有迷离的感觉,有时感到灵魂飞离身躯。因为陈的交流中,总让你体验到一种特别的生活环境,远离世俗,远离物质,借文艺的力量修炼,用精纯手艺给别人以关怀。
有一次,我无限伤心地告诉陈:“我曾经向往的生活方式、精神境界,在一点点接近现实的路途中,在自己的妥协和折中里,最终成为了不可能。”
陈说:“起码,你被某种纯粹的东西触动过。日后回忆起来,这种纯粹会有具体的内容。”
是啊,起码,在他身上我曾向往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真切地存在过。这些,对我来说,已经足够重要了。我的幸运,在于有陈这样的好友。
我想起了尼采的诗:“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姿态三·坚持
坚持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作为。陈的智慧也许还源于他的坚持。他学习的状态看似自由散漫,却又毫不松懈。他是很会生活的人,喜欢游山玩水,品茶唱歌,吟诗作字;但是有一条,无论怎样玩,他对自己规定每天应做的功课是要做完的,字是要练的,白天耽搁了,晚上就一定补起来。他的书法作品在当地挺有名气,连续好几次选入国家级的展示中,这是很稀罕的。
对陈而言,专业学习,往往就是床头一本专著、案前的一本期刊,每日信手拈来,或半个时辰,或一刻钟。一直以来,读书是陈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他的博学,却经常认为自己是没有时间读书,如此看来,我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状态,没有坚持的韧性,耐不住寂寞。今天,细细品读陈,我才知道,学术的自由,是离不开寂寞的,寂寞与自由是密不可分的。陈在教学上的自由轻松,可在这里找到缘由。叔本华说:“不喜欢寂寞的人,就不喜欢自由。”真正的学术成就离不开对学术的坚定信念,执著的追求,淡泊名利的心态,而这些都是学术寂寞的表现。
陈的坚持,还在于他一以贯之的对人对事的态度。
陈永远都看到别人的优点,就是评一节在我们看来己经糟透了的课,他也会这样说:“正像太阳有阴影、月亮有盈亏一样,任何一堂课都难以达到滴水不漏、无懈可击的地步。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你是一位初生牛犊的年轻教师,还是久经沙场的教育专家,要上一堂没有遗憾的课是不可能的。完美永远没有,遗憾永远存在。有遗憾的课才是最本真和最有价值的课,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课,所以同样也是最美丽的课。”
有一次,我开玩笑地说:“陈是阳光,面对阳光,你永远不会看到阴影。”
是啊,欣赏缺撼的人和事,会增加你追求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陈没有小中高、特级等称号,可是我们对他的敬佩甚过于那些拥有称号的人。
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陈是属于哪一境界的?我也说不清。
本文发表于《小学语文》(创刊号)2007年1月CN G4第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