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学生快乐,所以老师快乐

作者:李应林 来源:XSK 点击:20698

 
      

10班的进度比其它几个班级都快。9班才把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上完,10班都把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了。大家知道,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必须要及时。所以,今天这节课我决定不上新课,通过增加知识的呈现次数和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来复习第一、二节。

我以最短时间做好了课件。

前半节课先引导学生复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的内容,这节内容本身抽象难懂,同时这些内容都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我把二分二至日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日期、直射点纬线、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季节、昼夜长短情况全部集成在一张幻灯片上(见下图)。由于内容较多,从图上看,有点凌乱。不过在上课时,是通过动画的方式一项一项地呈现,所以学生感到还是有条理的。为了防止课上忘记教学顺序,我用较小的字体把这些内容按顺序打在幻灯片上。所有这些项目都让学生举手回答。根据过去的经验,学生要正确而流利地说出来,是不容易的。

 关于地球公转知识的综合

我对全班说到:“请大家看到电视屏幕上,思考以下,然后说出地球在公转到图中ABCD四个点时的节气、日期、直射点纬线、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季节以及昼夜长短情况。”

然后,我故意激他们:“这些知识我们用了三节课来学习,应该说很容易了。大家能不能不看书马上说出答案。请举手!”

我以期待的眼神看着全班。全班没有一个人举手,只是直直地看着电视。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

“既然要看书才能说出来,那么给你们120秒钟,也就是2分钟的时间看书。开始!”说完,我就一言不发。学生们迅速埋头看书,有的是看笔记。那情形是全班唰地一下埋下头,像部队训练时的整齐的画面。我本想再说一下要求,比如“看书要认真,效率要高”之类的,见此情景,立即打住。

让他们看书正是我计划中的安排。不看书就回答,只能是少数人,这少数人回答了,大多数人就没有机会看书复习了。如果上课一开始就直接安排他们看书复习,很多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果然他们他们看书的劲头十足。

120秒钟很块就到了。

如果现在问“谁能回答这些问题,请举手。”我相信,过半的学生会举手。不过,我现在不问了,暂时不满足他们回答问题的热情。

我说:“请同桌或者前后左右之间互相讨论以下这些问题。”之所以要这样要求是因为刚才的看书是“独立的”、“单打独斗的”,只有交流和讨论才会让思路变得更加开阔,理解更加深刻。话一说完,他们便不理老师说话了,找自己的搭档交流和讨论去了。我就静静地看着他们交流和讨论。

全班讨论得很热烈,但是秩序井然,声音也很自然。

“停!现在我们来开始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一次独立的看书思考和一次交流讨论,他们跃跃欲试,纷纷举手。

我把机会尽量给更多的同学,一个同学回答一个项目。

一个女生是第一次举手,我把第一的机会给了她。

A点是春分,B点是夏至,C点是秋分,D点是冬至。”她回答得很流畅,很清晰,很自信,很大方。

“答得非常不错!请坐。”我说道。她带着一种成功感坐下了。

接下来的三名同学都回答得完全正确,该回答第四个问题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这个问题相对刚才的三个问题比较难,从这幅图上不容易看出,只有想象和分析前一节课给他们看的地球公转的动画课件,其中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有几个学生举了手。其中一个同学是第一次举手,我总是喜欢把机会给第一次举手的同学。

“当地球从AC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跟其他同学一样,很流畅,很清晰,很自信,很大方。从BC也回答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当地球从CD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她刚一说完,全班立即异口同声地说道:“向南——”那声音之大,声音之整齐,声音之悦耳,让我惊讶了一下。我点了一下头,以赞许的目光扫视了全班。之所以说声音悦耳,是因为全班没有一个同学因为她回答错误就“整齐”地起哄,而这这在过去经常发生。这位同学也很自然地知道了正确答案。她稍作停顿,继续把从DA的答案说了。

从全班的反应来看,学习效果相当不错。心情当然也跟着不错。

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有必要让学生再一次加深印象。我以表格的方式做了一张单独的幻灯片(见下图),从而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使学生对同一知识不产生疲倦感。这一次没有让学生举手回答了,而是老师念,学生全班齐答。全班齐答的效果向来都是不错的。

 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

我们还复习了五带的一些知识。总共用去了半节课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就开始做题。题目做了5张幻灯片,但是难度都难于平时的期末考试。前面的题目他们都回答得比较快。还剩五六分钟的时候,POWERPOINT幻灯片切换到最后一张,最后一道题(见下图)。

图3:一道练习题的POWERPOIMT截图

“请大家做最后一道题。这道题比前面所有的题都要复杂,在草稿本上划一下。”说完就等他们做。

我一直看表,希望有点时间把这道题讲解一下。

在剩3分钟的时候,我问:“做完了没有?”全班没有人搭理,只管埋头做他们的题。

“同桌或者前后左右讨论一下。”有的开始讨论,有的继续自己做自己的。

“如果你做出了一个点,就到讲台上来写一个点。做了几个点就写几个点。不需要举手,自己上来。”没有人上来,还是埋头做。

在剩2分钟的时候,我问:“现在有没有人能上来写了?”还是没有人。不能在等待了,再等就要下课了。

“好,都没有做完,现在就不做了,看到电视屏幕上,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我刚说完,走到电视屏幕旁边,第一组最后一桌靠巷道的一个男同学急忙说等一下。我转过身,看见他既没有抬头,也没有上来的意思,依然在埋着头计算。看来他还没有完全算完。“有同学想上来写答案,我们就等一下。”我说道。全班继续做。

打下课铃前几十秒钟,这位男同学带着他的草稿纸跑上了讲台,把答案抄在了黑板上。还没有抄完就下课了。耐心地等他写完了之后,我说:“已经下课了,解题的过程就不分析了,也不去判断他写得是否正确了。但是我把答案显示在电视屏幕上,你们自己去核对答案,也看看这位同学写得对不对。”说完,我在遥控鼠标上按了8次左键,答案一一地飞入。然后就下课了。 

我在整理教具的时候,余光看见有位同学在教室后面双脚起跳,抬头看正是刚才上来写答案的那位男同学。我正想叫过来批评他,但马上又想:是不是他庆贺自己做题快,而且答案正确呢。

于是,我叫一位同学把他喊过来。

“你在后面跳是在做什么?”

“我很高兴。”

“是不是你的答案全对了?”

“不知道。”

“那你为什么跳?”

“嗯——”他支支吾吾,表现得却是一脸的幸福,很享受的样子。

既然对没对都不知道,还那么高兴?我没有继续问他,而是叫他对一下答案。他一边偏着身子扭着头看电视屏幕上的答案,一边看黑板上自己的答案,很有劲。对完了,跟我说:“全对!”很高兴的样子。“不错!做得好!”我鼓励道。

这节课,他们学得很快乐。我想,学生的快乐来自对学习的成就感,对学习的成就感来自对难题的挑战成功,对难题的挑战成功来自老师的激励和认同。

我想起了一句话: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套用一下,学生快乐,所以老师快乐。


更新:2008-10-07 05:54:5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