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带上文化的烙印
让课堂带上文化的烙印
几天前,一位留美博士、20年前的学生回校探望我时说:“黄老师,您当年课上的‘挖小妙’(挖掘问题中小小的妙处,注意每个细节)20年来我一直在用着,天天用,而且越用越管用!”
另一位已是千万富翁的企业家学生在教师节给我的贺卡中写道:“黄老师,记得您的‘瞄准靶心——射击’(看问题要把握中心、抓住本质)吗?它一直影响着我!您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一辈子受用无穷。谢谢您,黄老师!”
是的,“挖小妙”、“瞄准靶心——射击”就是20多年来我着意打造的“课堂文化”,能让它们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田里,正是我所追求的。
所有名师,一定都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名师的课堂一定会体现出个人独特的风格。也就是说,名师的课堂里一定会拥有打上自己烙印的“课堂文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都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方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就是提倡“手脑相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具有引导、规范的功能,我们期待学生向什么方向发展,就可以量身定做什么样的课堂文化。如果期望学生勤奋努力,善于抓住先机、把握成功,我们就提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盼望学生走向优秀,则宣传“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及“认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期盼学生走向卓越,则倡导“做创新的事,创新地做事”。
“态度决定高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希望学生变成什么样,那就把我们的话重复十遍、百遍、千遍,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照着做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文化,一种让学生一生享用的“课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