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们都有飞翔的需要

作者:王丽琴 来源: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培训部 点击:6448

 
----第二期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记事
 

摘自:《中国教师报》

2008年7月31至8月4日,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260多位老师相聚在亲近母语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参加了为期五天的第二期“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

此次研习营由扬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和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研习目标为:造就有文学底蕴、视野开阔、研究能力强的小学语文教师,培养亲近母语儿童阅读实验的种子教师。研习营研习形式丰富多彩,既有示范教学、专题讲座和阅读欣赏,又有对话互动和沙龙联欢等。我作为被邀嘉宾之一,全程参与了所有的活动,可谓感触良多。与以往参与的一些暑期教师培训活动相比,本次研习营有许多值得学习、反思的地方,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一、不一样的专家队伍

本次研习营特邀专家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有在国内幻想小说创作、文学评论、摄影、翻译、图画书研究等五个领域均取得重大成就的作家兼教授彭懿,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陈晖,有台湾著名作家管家琪,有《超级宝宝》主编兼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保冬妮,有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写作教学专家徐鹄,有深圳南山中央教科所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著名特级教师李庆明,还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语文教育研究专家郑飞艺等。这些国内知名作家、名师、儿童文学推广人与一线教师一起探讨了图画书、儿童散文、儿童小说等不同体裁读物的阅读指导以及教师怎样进行高品质教育写作等话题。

五天里,和各位特邀专家同吃近住,天天有幸见证他们台上台下可敬可爱言行的经历让我体会到,这些以儿童文学研究为主的专家(含多位作家)比起以往接触的教育专家要更为生动,更为纯粹。不必说他们中大多数全程参会,即使晚来早走的几位,也尽可能参加与自己参与的版块相衔接的活动,了解学员们的需求。我深深敬重专家们这样的深度参与,这和国内大多数教师培训中专家们只在讲座当天蜻蜓点水、惊鸿一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当然,我也不无遗憾地感到,本次培训邀请的教育教学背景的专家相对较少。这在以往的研讨活动中多少也有体现。教育教学专家在亲近母语的立场上,是否也应有更多的发言权?主办方应该视野更开阔一些----只要有实力,能给教师们带来不同寻常的东西,各种学术背景、价值观点,应该都可以被接纳,哪怕是完全反对的声音。

二、田埂上的研究者、实践者

这次研习营,除了上述大多来自高校的特邀专家外,还有非常引人注目的一支培训者团队----来自实践一线的教师,儿童阅读推广的先行者。其中亲近母语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均登场亮相,展现了这些年来这个课题的诸多进展。他们或作专题报告(如徐冬梅),或做几大子课题的项目介绍(如儿童阅读指导丛书作者岳乃红、邱凤莲、余耀等),或围绕本次研习营的一大主题----写作指导开研究课(于强、邵龙霞、刘颖等)。从社会角色看,这些老师中除了徐冬梅,余外都在小学一线工作。而且以我数次参与此类活动的经历,敢于做出判断----他们的成长轨迹,与亲近母语课题的发展史高度吻合:一方面,是亲近母语课题推动了他们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人们观察、评判亲近母语课题的进展、水准,主要的标尺就是这些老师的思想与实践。

令我钦佩的是,上述老师无论是讲演、报告,还是开课、说课,确实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一线教师状态,而更多展现出了研究者甚至是研究管理者的风貌。以岳乃红老师汇报的一项小学阅读课程整合课题研究为例,她所一再强调的“静悄悄的成长”,其实已经不是很多老师在各自校园、各自课堂的孤军奋战,而是在大课题组支撑下的小范围实验。四位起点一般的普通小学语文教师在她的率领下,通过两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她的汇报中,除了工作策略之外,还有我非常感兴趣的研究策略,如注重培训、注重反思、注重沟通、注重评价和注重管理等。虽然大多仍是理论色彩并不浓烈的事务性表达,我却以为,这才是真正田埂上的研究姿态。而且,正由于领导者也是挽着裤管站在田埂上的“农人”,这样的课题研究及管理,自然也就有着那些自上而下的所谓研究所不能达到的亲切、自然、生动和实效。

除了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此次活动还给热心参与亲近母语历次活动的几位网友教师提供了上研究课的机会。如山西的周灵梅老师上的经典诵读课《追蝴蝶》,安徽的程娟娟老师上的图画书阅读与指导课《石头汤》,都给研习营的老师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深圳央校、河南漯河受降路小学和广东东莞塘厦小学等学校的典型发言,让与会的老师们了解到各种类型的学校如何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而来自村小的吉忠兰老师以《一辈子,一件事》为题,对自身在乡村艰苦条件下坚持播撒阅读种子经历的讲述,更是让与会学员和专家学者感动,不少人禁不住红了眼眶。

三、找寻同类,期待飞翔的小语教师们

本次活动最打动我的,其实是台下的老师们(不仅是老师,据我所知,还来了不少家长)。我相信和我有同感的人,不在少数。请看一位参会的老师在博客里的感想:

值得尊敬的,固然有或站或坐在台上台下的那些著名的专家学者,然而,更让人肃然起敬的,却是台下坐着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怀揣着一个梦想,他们不远千里万里,一切辛苦操持全然不顾。他们在透支自己的身体与口袋,从前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可以想象。

----摘自彭荣辉老师的博客文章《2008年夏扬州行散记》

正是这些普通的人们,从各自的“洞穴”走出,在儿童阅读的名义下走到一起,为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学生,也为自己努力找寻着新的精神成长空间。虽然大家留下的那些脚印,深浅不一,虽然各自行走的姿态,难免趔趄和狼狈,但或许能给后来者踏出一条条小路。彭老师说,会议期间他想的最多的是鲁迅先生的那句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但他又时时忧郁地感到,“希望的越多,失望的便也越多”。我很理解他的这种心情,知道通过这次研修,大家在各自散开时,不一定因此会获得更多。但我又觉得,每个个体单独承担压力、承受失望的能力有没有得到加强,或许可以作为本次研习营成败的另一个标尺。

薛瑞萍老师在研习营上讲述了图画书《达芬奇想飞》,对我的启发很大。小企鹅达芬奇一心向往着在旁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飞翔,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找到了真正的同类,还真的开着他发现的飞机带其他企鹅飞上了天空,尽管只有很短的时间。薛老师解读小企鹅达芬奇时说,“飞翔的体验会长久地留在了飞翔者的心中”,“一旦飞翔,永远飞翔”。她又通过丑小鸭的解读提醒教师们,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误落在鸭窝里的天鹅蛋,识别同类,认出自我,对普通教师而言,是何等重要。

这些年我接触的老师大多是小学语文教师,且以年轻妈妈为主、中师出身为主,隐约地感到,这是一群在各自的生态环境中辛苦、孤寂地生存着、奋斗着的小学骨干:既想在现实中稳健前行,又渴望保存个人的一点理想;既珍惜各种难得的发展机遇,又不愿意被千篇一律的教师培育机制完全钳制。亲近母语、新教育、生命化教育等民间性的教育研究机构,为这些老师搭建了“激情+温情”的发展与交流平台。于是,每年的春夏秋冬,这些勤奋、执着、疲倦也忧伤的老师们在大江南北飞来飞去,赶着各次他们心目中的盛宴,追逐他们认可的思想和实践精英。我深深敬重于他们的找寻行动,知道这些聚会的机会对他们而言就是与同类们彼此温暖的节日。我也深深牵挂着他们的返程。要知道,这些“云上的日子”有时是加油站,有时也只是“愚人节”。回家的路上,他们说不定就会想到真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班均分、慢孩子、区统考……我每多结识一个他们,便多了一份沉重的牵挂:那指望着总也不见真提高的薄薪买天价公寓的城市教师,那下学期不知又要飘到哪所学校、哪个班级的村小教师,他们的故事总让我明白:在这个冷酷的世界,对于小学教师而言,飞翔又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然而,薛瑞萍老师说得好: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误落在鸭窝里的天鹅蛋,我们都有飞翔的需要与可能。即使一辈子不能真正飞翔在天空,也应该努力去看一看天鹅的姿态,然后像小企鹅达芬奇那样,用自己游泳的翅膀,在水里飞翔!

另一位几乎参加过亲近母语所有活动的小学语文教师季祥珍,她在博客里这样告别此次研习营:

道了再见,又要回到原点。彼此保重。

当大家收拾起鼓鼓的行囊,其实,那是另一次出发。

是的,让我们怀揣着飞翔的需要与梦想,再出发。

更新:2008-09-28 06:07:3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