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读书时间从哪里来?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忙啊,一点也没有读书的时间!的确,如今的活动,一个接一个,上级的,学校的,班级的,忙得跟头骨碌的,回家散了架似的,哪有精力再读书呀。但读书确是一件吸引人的事情,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那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呢?就要靠不断的读书,来丰富它,充实它。 还有,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也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海洋。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其实,我们读书的时间随处可用,课间15分钟,我们可以拿出5分钟的时间读一篇小美文;备课的间隙,读上几百字的教育论著;晚上临睡前,看点修身养性的小文章。甚至连坐公交车的时间我们也利用上,只要学会充分利用好时间的“边角料”,就是不用单独拿出读书的时间,我们也会小有收获。何况我们一年中还有两个长长的假期,如果合理地安排好读书的时间,何愁教师的素质不会提高? 有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别人问他,这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就是读书。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知识才能像潺潺的小溪,丰富我们的课堂。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就像那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