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朱永新经典观点

作者:朱永新 来源:XSK 点击:9099

朱教授的教育理念:
  
  没有教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没有教师的成长,也不会有学生的真正成长。
  中国的教育眼中没有人,只有分数。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带着理想出门。
  无限相信学生和老师的能力。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
  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精神状态。
  特色就是卓越。
  一手好字是一个人的第二付面孔。
  教育是让人类走向崇高的事业。
  写是带动思考的最好的手段,是教育反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教育研究的最好方式之一。
  行动才是本质。
  我们在行动中感悟,我们在感悟的阳光下携手向前。

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中国的学生在校学的很多东西一辈子都用不上”。学校教育是为了一时之需还是终生之用?朱永新说,如果学校教育是为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这一天成功了教育就成功了,那就是教育莫大的悲哀,学校教育应多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地思考哪些是一个人一生需要的。

人和人的差别在精神状态上

“态度决定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在能力上,而是在状态上。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差别是一口气,活人和活人之间的差别是精神状态不同。” 朱永新认为,一个有良好精神状态的人,就会想做事,如果把想法再用心地付诸实践,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成功。“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特色就是卓越

朱永新特别倡导“特色教育”他认为,特色就是卓越。他说:“对歪才、怪才不要总是耿耿于怀。我们应该容忍孩子们,容忍教师们,应该让学校办出特色、办出风格来,有特色、有风格,才能有地位。”“关键是多元化,孩子千差万别,学校自然应该是各有特色。学校以特色兴校,孩子以特色择校,这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只有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家长和学生才可能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选择学校。”有特长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特色学校,有利于缩短个人成才时间,减少尝试的过程,多办各种不同特色的学校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现行教育是培养失败者的教育

教育到底是做什么的?朱永新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受教育者生活得更美好,更加拥有尊严,心灵和行为不断走向崇高,而事实上目前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沦为了一种工具:为了国家之间的竞争、为了经济的发展、甚至为了战争。

现行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见分不见人”,不把人当人,有的课程设置较难,在无休止的考试中让大多数学生咀嚼失败,丢掉信心,这种以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培养失败者。

“文理分科”是中国教育的毒瘤

过早地进行文理文科,重理轻文,是中国教育的毒瘤,这是人为把人的视野窄化,使学生知识结构出现较大缺憾,这种模式下的教育很难培养出的真正的大家,朱永新认为应该把高中课程的难度将下来,取消文理分科,让每个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

教师读书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更新:2008-09-22 05:23:0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